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24 10:38
摘要 用钱权交易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于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存着深远意义。为了探讨用熊权交易制度能否实现能耗总 量和强度“双控”的任务目标,本文首先测度了用能权交易模式下的最优能源投入和期望产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改进的综 合能源强度变化的分解模塑。借助2001—2015年30个省份三大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爨化分析了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能源强 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潜能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同肘发现,第二产业能耗偏 高,应该让渡部分用能权,而第一、第三产业还可以适当提高能源消费,以实现爨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②地区效应是影晌能源强度 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地区内部的产业结构效应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晌较小。这意昧着中国能源市场的分割、要素扭抽主要来自于雀 际闰的资源贸易壁垒,而在地区内部的产业结构并不存在该壁垒,“诸侯经济”的现象依旧存在。③用能权交易模式下的能源强度相 比于实际的能源强度能下降约14.02%,总熊耗下降7.07%。通过用髓权交易制度,使能源在省际阕产业内进行跨期流通《时间和空 闻两个维度上),能够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经济更加平衡充分地发展,进而实现能耗总量和能源强度“双控”的任务。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制度;能源强度分解:数据包络分析;“双控”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人“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趋 缓,发展质量和效率问题突出,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能源 转型变革依然任重道远¨“1。为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环 境问题,中国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33中提出“开展 用能权交易试点,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健全能源市场监管机制,强化自然垄断业务监管,规范竞 争陛业务市场秩序。”正式将用能权交易制度建设纳入中 国未来五年的国家发展规划中。用能权交易作为我国一 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解决日益严峻的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对于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 意义’41。但目前学界、业界、政府等对用能权交易依然处 在初步探索阶段,远未形成清晰、可靠的认识口·。因此,科 学测算和分析用能权交易模式下的节能减排空间,估计该 政策能带来的潜在红利,对于实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 的“能源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的目标任务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及指导价值。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本文将首先构造 用能权交易的经济发展模式,测度在该政策下最优能源投 入和期望产出;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改进的综合能源强 度变化的分解模型;最后借助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 份三大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量化分析中国能源强度的变 化及其影响因素;系统讨论和分析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潜在 政策红利,为“十三五”能源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 持和政策建议。
1文献综述
1.1基于权证交易的DEA模型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用能权交易与排污权、碳排放权 交易类似,其本质是通过产权界定的方式来处理能源消费 中的外部性问题。根据CoaseMl的理论,产权要是明确的, 而且交易的成本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会是有效率 的,这将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将权证交易方 式应用于节能减排领域的好处有:一方面,能通过引入市 场的力量,寻找节能减排的边际成本,将整体节能减排成 本降至最小,这将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激励企业使用更先进、更节能的生产技术,当技术改进成本 低于资源环境权证的价格,企业就可以从交易中获益,这 能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91。
2研究方法
2.1 用能权交易的经济发展模式 不同的经济政策能起到不同的引导作用,在国家发展 的不同阶段,相应的政策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 展旧“。在能源经济领域,好的能源政策会激发生产者的 生产潜能,用尽量少的能源产生更大的期望产出。而实施 强制性的节能,不同生产效率生产者的产出都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对于生产效率越高的生产者,其对应 的产出损失就越大,这将导致整个行业或地区的产出水平 下降。如果实施用能权交易制度,就可以解决强制节能导 致的能源配置无效率问题,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额外多消 费能源所增加的产出,会高于生产效率低的生产者减少能 源消费所额外减少的产出,这样整个行业或地区的整体产 出水平会提高,增加的这部分潜在产出就是用能权交易所 带来的政策红利。
2.2一个改进的综合能源强度分解框架
为了更好地探究地区和产业的因素对我国能源绩效 的影响,本文沿用wu等阻o]“三层完全分解法”的设计思 路,在林伯强和杜克锐汹1、Arocena等Ⅲ3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综合考虑了各类因素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对模型 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3数据处理
因数据可得性及可比性等原因,本研究不含香港、澳 门、台湾和西藏自治区,选取30个省市区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窗口为2001--2015年,时间横跨“十五”到“十二五” 这三个五年规划。参考林伯强和杜克锐‘2纠的做法,将整 个经济划分为三大产业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 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 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生活消费” 和“其他”。具体各指标数据选取和处理见表1。
(1)资本投入。本文选取资本存量作为资本投入的 代理变量,并且采用“永续盘存法”加以平减"””1。各地 区分产业的资本投入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 鉴》,并且以2001年作为不变价格进行转换,其中折旧率 和基期的资本存量来自wu∞叫估计的数值。
(2)劳动投入。本文选取各地区公布的历年三次产 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作为劳动投入的指标,具体数据均来 源于各省级的统计年鉴或发展年鉴。其中黑龙江201 1m 2013年和山西2001--2002年的劳动数据缺失,采用插值 法补齐,而陕西2012年后的第二、第三产业中不再含乡村 .1 10· 就业人员,为保证口径统一予以补齐。
4实证分析
运用上述模型方法和整理的数据,我们首先测度了在 用能权交易模式下的最优能源投入和期望产出,并以此为 基础,构建了一个改进的综合能源强度分解模型。从历年 各地区分行业的能源配置合理度和经济增长潜力比、各地 区的能源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全国能源强度变化及其 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4.1 各地区分行业的能源配置合理度和经济增长潜力比
从各地区分行业分析中国能否同时实现节能增长的 目标,图1~3分别为2001—2015年中国三大行业分地区 平均能源配置合理度和经济增长潜力比(由于篇幅有限, 具体模型推导和数据结果可向作者索取)。其中,当用能权交易模式下最优的期望产出大于实际的期望产出(即经 济增长潜力比小于1)时,表示该生产单元的期望产出尚 未达到最优的生产前沿,意味着产出还需要增加;反之,当 经济增长潜力比大于1时,表示该生产单元的期望产出尚 有富裕,意味着产出不需要扩大。同理,当用能权交易模 式下最优的能源投入大于实际的能源投入(即能源配置合 理度小于1)时,表示该生产单元的能源消费尚可增加,意 味着能耗不需要降低;反之,当能源配置合理度大于1时, 表示该生产单元的能源投入尚未达到生产前沿,意味着能 耗需要降低。当一个地区产业既需要增加产出又需要减 少能耗,意味着该生产单位需要同时节能增产。
4.2各地区的能源强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分析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将 进一步将能源强度变化进行分解,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参考林伯强和杜克锐∞1的研究,东部、中部、西部和全国 数据都是算术平均,区别于后文的全国水平能源强度变化 分解。
5结论及相关建议
用能权交易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于推进经 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通过实施用能权交易机制, 可以解决由于强制节能导致的能源配置无效率问题,实现 整体更高的期望产出。基于这个思想,本文测度了用能权 交易的发展模式下的最优期望产出和能源投入,并以此为 基础,构建了一个改进的综合能源强度变化的分解模型。 采用2001_2015年30个省份三大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 量化分析了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及其影 响因素。得
参考文献
[1]林伯强,吴微.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煤炭需求[J].中国社会科学,2018(2):141一161.
[2]陈诗一,陈登科.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纳人能源要素 的新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7(4):67—83.
[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的通知[R].2016.
[4]韩英夫,黄锡生.论用能权的法理属性及其立法控索[J].理论与 改革,2017(4):159一169.
作者:王兵赖培浩杜敏哲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