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工作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21 11:24

  摘要 分析了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下放职称评审权的新形势下,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对推动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现实 作用,探讨了自主评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职称功能定位、评价标准、评审方法、聘用考核等“四大难题”,有针对性提出把好职称评审“四 个关口”,合理搭建职称评审体系,保障职称自主评审科学高效运行,有效运用职称评审“指挥棒”激发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职称; 自主评审

  职称是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着 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学术水平、资历和贡献,与切身利益密 切相关[1]。职称工作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 有较强社会基础,而且具有特殊内涵和独特作用,尤其对农 业科研单位有着吸引、稳定和激励人才的重要作用[2]。2016 年底,国家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下 放职称评审权限的要求,各省积极响应,安徽省于 2017 年赋 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一批条件成熟、人才智力密集的单位 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拥有职称自主评审权后,农 业科研单位必须充分认识自主评审的现实意义,接住、用活 职称评审主导权,科学运用职称评审这一人才评价“指挥 棒”,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农业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创业激情。 鉴于此,笔者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自主评审工作的现实 意义,探讨了自主评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职称功能定位、评 价标准、评审方法、聘用考核等“四大难题”,并对农业科研单 位开展自主评审工作体系搭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工作研究

  1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自主评审工作的现实意义

  1.1 自主评审是农业科研单位落实用人自主权的法宝 农 业科研单位作为行政部门隶属的科研事业单位,其机构编 制、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等均由上级部门审批核定,院所对于 编制、职称等资源缺乏调配权[3]。长期以来,农业科研系列 高级职称评审权一直掌握在省直主管部门,农业科研单位在 职称评审工作中,仅拥有在岗位核定职数内的职称推荐权, 既不能参与职称评审过程,更不能主导职称标准制定。在评 什么、怎样评上缺少话语权,没有决策权,导致评审结果与科 研人员工作实际表现脱节; 注重资历、注重奖项的评审导向, 不利于优秀年轻科研人员脱颖而出,农业科研单位用人自主 权得不到彰显,利用职称引爆释放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效果不 明显。

  1.2 自主评审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人才分类评价的基 石 在下放职称评审权改革之前,农业科研系列职称评审标 准是省直主管部门从全省行业内实际出发,制定的统一评价 标准,为体现相对公平公正,必须准绳一致,采用“一把尺子 量到底”模式。这一模式必然导致业绩评价标准细化、量化 不够,能力衡量标准不精确、被淡化。农业科研单位肩负着 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两大重任,其科研领域涉及范围 广,涵盖农林牧副渔各业态; 服务要求高,需要聚焦全省农业 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推广。农 业科研人员科研领域不同,职责任务各异,全省统一的职称 评审标准很难体现差异化发展、个性化评价。分类标准未建 立,分类评价更无从谈起。

  2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自主评审工作面临的难题

  2.1 职称功能定位问题 职称是考核评价科研人员的基本 标准,对于激励科研人员职业发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具有 重要意义。农业科研单位职称的功能应该是对科研人员以往工作能力业绩的评价,是下一职业阶段的起点,而不能“一 评定终身”,将职称等同于岗位职务。要把职称评价作为职 务管理体系的一个环节,与岗位设置、聘期管理等有机结合, 强化“职务”、淡化“资格”,彻底改变“重评价、轻聘任”现象。 职称工作要与岗位设置结合起来,关口前移,谋定而后动,避 免因人设岗,要根据学科、人才和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合理 设置和使用职称指标。职称工作要与聘期管理结合起来,注 重职称与资源利益再分配脱钩。改变职称与各种福利待遇、 项目资金、人才荣誉直接挂钩,改变“职称等于一切”这一根 深蒂固的错误观念[5]。科研人员评上职称后,不能一劳永 逸,要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加强聘期考核,形成适当压力,让 职称晋升者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

  2.2 职称评价标准问题 评价标准要分类。农业科研单位 科研人员分为基础创新、科技服务、科研管理 3 类,3 类人才 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要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在农业科研战线 发挥各自作用,需要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在制定分类标准时 要着眼高,落脚实,突出不同类别科研人员各自特点,各有侧 重,精准施策。评价指标要科学[6]。职称评价指标应当以品 德、能力、业绩为导向,而不是舍本逐末,只注重学历、论文、 科研项目等容易量化的指标,忽视职称评审对科研人员真实 水平的评价。评审标准不分类、不科学,容易导致科研人员 “短视现象”,产生唯指标心态,甚至为尽快晋升职称,只盯着 评审条件开展工作,从而忽视自身实际能力的锤炼和提高。 注重发表 SCI 论文的篇数,而忽视了发表高影响因子的 SCI 论文; 注重实验室工作,而忽视了田间地头的实践工作[7-8]。

  3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自主评审工作体系搭建

  3.1 做好组织推荐工作,把好审核推荐关 农业科研单位拥 有职称自主评审权后,要主动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国 家战略需求,根据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需要,从学科发展、 产业要求和团队建设出发,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加强单位 自主聘任为核心,建立职称与岗位联动机制。要谋篇布局, 下好“先手棋”,从职称推荐入手将职称评审与职务管理有机 结合。目标先行,制定职称推荐方案,设置职称竞聘岗位数,确 立各岗位聘期任务和具体考核指标。坚持群众路线,职称推荐 方案要广泛征求广大职工意见建议,召开职工大会表决,民主 决策。强化申报人员现任专技职务考核,把政治思想、责任担 当作为职称推荐关口,以个人述职、群众评议等方式,对申报人 员的政治思想、职业操守、从业行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综 合考核,综合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当年不得推荐。

  3.2 分类设定评价内容,把好职称标准关 职称评审不仅是 人才评价机制,也是一种用人导向,职称评审每每出台新政 策,都会引起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强化科学评价,从农业行 业属性和自身岗位需求出发,分类别制定职称评审标准,实 行省内标准、行业标准和单位标准三结合,注重考查科研人 员的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突出 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强化分类评价,对基础创新人 才,着重评价科研前沿领域理论水平、科技创新和协同攻关 能力; 对科技服务人才,着重评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服 务三农本领; 对科研管理人员,着重评价理论政策水平、组织 协调能力以及对单位管理水平的推动。强化内涵评价,把品 德放在职称评价的首位,把学术、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作为 考量的要点。要遵循农业科研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个人最具 代表性业绩为评价对象,突破形式的约束、数量的要求,鼓励 科研人员克服浮躁,协同创新[9]。

  参考文献

  [1]王良群,王丰林,杨伟,等.关于科研单位职称评定制度的几点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 6) : 81.

  [2]金萍,杨文君,李生荣,等.农业科研单位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海农林科技,2015( 4) : 53-56.

  [3]曹红亮,高峰,李林峰.上海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初探[J].上海农业 学报,2013,29( 6) : 126-129.

  [4]耿玮,杜琼,蒋永清,等.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模式实践 与探讨: 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 2) : 74- 78.

上一篇:抛锚式教学法在海上货运保险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职称制度改革对医学杂志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