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视角下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30 09:43

  

  摘要:科技进步与水土资源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杠杆及资源保证,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1990—2015年的新疆农村生态人口承载力,该指标代表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建立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投入占总投入比率、水资源灌溉利用率、耕地复耕指数、新疆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性收入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地增大,可承载生态人口数量逐年下降;科技投入目前对于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短期看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其发展有抑制作用,但长期看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短期,水资源灌溉利用率有抑制作用,但在长期,有拉动作用;耕地复耕指数长期有抑制作用;短期来说,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性收入对于其发展有促进作用,长期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水土开发;劳动力转移

  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三农”工作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我国“三农”工作的形势,并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此同时,很多学者也对“三农”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研究的热点也逐渐从一味的解决温饱、贫困问题转移到农业资源开发、农民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角度[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提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共建美丽家园的必然要求。而新疆作为干旱区绿洲的典型代表,在推进农村蓬勃发展之际,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包括农村环境恶化、资源的浪费及过度开发、科技转换率较低、农村劳动力问题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多维度视角下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与研究方法

  1.1研究概况及数据来源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计算1990—2015年新疆农村生态人口承载力,以此来表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从文献整理结果来看,以农业科技投入费用占总投入比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农村科技进步是可行的,用劳动力转移规模、劳动力转移创收可以比较客观的衡量劳动力转移水平;而灌溉利用率、耕地复种指数能充分的表现新疆农村水土开发利用水平。本文通过VAR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科技进步、水土开发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1991—2016年的《新疆统计年鉴》,1990—2015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新疆五十年》,《新疆水资源公报》。

  1.2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可比性、全面性等评价分析的基本原则,选取农村生态人口承载力为目标层,科技进步水平、劳动力转移水平、水土开发水平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构成指标体系(表1)。

  2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2.1农村生态人口承载力计算

  计算采用了WACKERNAGEL等确定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及全球平均生物能源足迹。将数据带入公式(1)、(2)和(3),分别计算1990—2015年新疆农村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总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新疆农村生态人口承载力。(表3)在1990—1999年间,新疆农村存在生态人口盈余。总体上生态总承载力在这段时间有所下降,人均生态足迹在逐步扩大,但农村人口增加数及资源供给尚在生态可承载范围之内,在这一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尚处在可持续范围内,但是生态人口盈余在人均足迹增长的压力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2000—2009年间,新疆农村仍然存在生态人口盈余,总生态承载力在这段时间有所增长,但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速度快于总承载力增长,生态盈余逐年收窄,且收窄速度不断增大。

  2.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他变量计算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投入比、耕地复耕指数、灌溉利用率、劳动力转移总量分别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性收入则直接采用年鉴中劳动力转移性人均收入表示(表4)。

  3讨论

  科技发展是否对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推动作用?新疆农业发展主要依靠人力、生产力水平较低,随着国家对于新疆农村科技投入的增加,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推动农副产品的品牌效应享誉全国。2016年,政府继续加大对新疆科技的投资,全年安排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171项,鼓励以科技带动生产力。上述VAR脉冲响应图也进一步显示了科技进步对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拉动作用。水土开发对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何种作用?水土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水资源更是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上世纪90年代引进滴灌技术到今天,推动了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新疆复耕指数逐年提高,造成了新疆农村土壤肥力下降,产生了大量荒漠化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大力节约水资源,反对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4结论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1990—2015年新疆农村生态人口承载力,以科技投入占比、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新疆农村地区科技进步水平;以水资源灌溉利用率、耕地复种指数代表水土开发水平;以农村劳动力转总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性收入表示劳动力转移水平,得到如下结论:(1)新疆农村人口逐年上升,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上升较快,之后稳步上升,2009年后,人口呈现波动下降的现象,但是人均占有资源量却逐年上升,虽然总承载力逐年上升,但是由于人均生态足迹上升较快,因此生态人口承载力在波动中下降,最终出现了人口赤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挑战。(2)从长期视角,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投入比率对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能够推动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但是有明显的滞后效应。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刘辉.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一基于篇权主成分法的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1):68-73+98.

  [L.IUHui.AncmpiricalanalysisofevalhuationofthesustainabledevelepmentcapautyinwestemruralChina:Besedontheprinci-plecompomentialanalysisandentropyweight[].NorthwestJour-nalofTec-Agriculture.2013,(1):68-73+98.]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DoseplhPETE:“thebear”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2000.][B]ROGERPrice.Asocialhistoryofnineteenth-entury[M].Lonmdon.1991.

  [4]徐峰,李景芳,许学先.科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方式.[].工业技术经济,2000,19(2):4-7+10.[XUFeng,L.IJingfang,XUXuexian.Theroleofscienceandtechnologyinsustainable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TechnologyandEconomy,2000.19(2):4-7+10.]

上一篇:电商生鲜品冷链物流及其风险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机遇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