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30 09:39

  摘要:区域经济差距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电商经济的兴起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旨在研究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差距存在显著的自我调节机制,即滞后一期的经济差距会对当期经济差距产生显著的影响;电商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落后地区收入增加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从而可以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水平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这些结论,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电商人才培养与加快电商集聚发展等方面为电商经济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电商经济;经济差距;面板模型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电商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多万亿,位列全球第一位。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电商园区、电商大省。电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气象,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将“互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电商经济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区域之间不平衡增长的现象导致了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与其他产业一样,电商经济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无疑会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重要的影响。电商经济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这将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1研究设计

  1.1模型设定

  由于电商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区域经济差距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惯性,即过去的经济差距会对当期经济差距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选择构建动态面板模型研究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

  1.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择的数据是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期限从2008—2016年。本文所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本文主要研究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此因变量主要是区域经济差距,本文参考赵粲的做法,运用泰尔指数(Theil)来衡量各地区的经济差距[8]。至于自变量的选择主要考察电商经济的发展情况,但是由于电商经济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具体数据很难获得,因此很多学者在考察电商经济发展情况上都不知所措。笔者认为电商经济虽然具有信息化特征,但是其与实体经济仍然有着重要的关联,电商经济与物流存在很强的协同发展现象[9],因此本文参照张磊和韩磊的做法[2],用各省的人均快递业务量(dian)来衡量电商经济的发展程度。至于控制变量,本文结合文献的一般做法,加入如下控制变量:①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gdp)表示,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差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②城镇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urban)表示,关于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③基础设施建设,以区域人均等级公里里程(road)来表示,研究表明基础设施水平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保证数据的平稳性,避免存在伪回归现象,本文对所有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2实证分析

  2.1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模型不存在伪回归问题。由于所使用的是面板数据,不能简单地只使用一种检验方法,因此分别使用LLC,PP法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平稳性检验来看,在两种检验方法下,所有变量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认为所研究的变量均是平稳的,避免了伪回归现象的存在,数据可以用于回归分析。

  2.2回归分析

  在进行了平稳性检验之后,本文首先进行静态面板模型回归。从豪斯曼检验的结果来看,豪斯曼检验值为8.23,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应该拒绝使用随机效应的原假设,选择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电商经济的回归系数大于0,但是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电商经济对区域经济差距虽然存在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笔者考虑到区域经济差距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前经济差距势必会受到过去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影响,即经济差距存在自我调节的机制,因此本文对数据进行动态面板模型回归,以考察经济差距的自我调节机制。动态面板模型包括差分GMM和系统GMM,本文同时对两种模型进行回归,以此保证模型的稳健性。根据过度识别检验结果来看,差分GMM模型和系统GMM模型的sargan检验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本文的动态面板模型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

  3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电商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差距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现象,滞后一期的经济差距会对当期经济差距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电商经济发展可以带动落后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人均收入,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除此以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水平都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扩大作用。长期以来不平衡增长战略导致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等存在显著的差异,而电商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因此必须大力支持电商经济尤其是落后地区电商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专款专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电商经济扶持,努力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推动电商产业发展。落后地区应该结合信息化发展,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无线宽带和光纤的接入,做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同时要整合已有快递、商贸、交通等物流配送资源,加快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2]韩雷,张磊.电商经济是效率和公平的完美结合吗[J].当代经济科学,2016,38(3):80-90,127.

  [3]梁强,邹立凯,杨学儒,孔博.政府支持对包容性创业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揭阳军埔农村电商创业集群的案例分析[J].南方经济,2016(1):42-56.

  [4]纪江明,赵毅.中国区域间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5):93-97.

  [5]裴长洪.电子商务的兴起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0(10):45-54.

上一篇:当前农业新业态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对策建议 下一篇:电商生鲜品冷链物流及其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