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4 09:25
摘 要:福建省部分名优农产品已在电商销售中取得较好成绩,应继续保持优势。分析了名优农产品产 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可优先发展具备电商潜力的名优农产品,通过电商人才的培养、名优农 产品品牌的打造、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等对策,借力电商优势,促进福建省名优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电商;名优农产品;产业化;福建省
一、电商与名优农产品产业化
(一)名优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意义
1 规模经济效益 扩大名优农产品的生产规 模,有利于充 分 利 用 生 产 资 料,提 升 产 量 和 经 营 规 模。资源在生产及经营过程的利用效率提升,降低 生产及经营成本,增加收入。
2 区域经济效益 名优农产品的生产受特定 区域 的 土 质、水 质、光 照、气 候 等 地 理 因 素 的 影 响。 某地理区域内的综合经济发展,包含该地理区域内 名优农产品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区域内产业 化发展名优 农 产 品 进 行 的 生 产 要 素 等 资 源 优 化 配 置。从区域经济理论的视角,产业化发展区域名优 农产品是追求区域农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名优农产品电商发展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福建省电商优势明显的名优农产品 名优农产品是指有名气、高质量的农产品。其产 出是和地理条件相关的,某区域内产出的高质量农产 品,一般都有相应的组织为了获取利益为其申请各种 认证,以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国内的国家工商总 局、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 标志保护产品”,农 业 部 认 证 的“农 产 品 地 理 标 志 产 品”,都是认可度较高的,申请到“地理标志”的农产 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得到再次提升。
(二)福建省具备电商潜力的名优农产品 福建省产出的部分种类的名优农产品,有的在 当地及周边地区拥有较好的口碑,但网络销售量确 远不如外省或者本省其他地区的同种产品。甚至出 现外地的同种名优农产品热卖,而本地的该名优农 产品网络销量趋于零的状况。异地的同种名优农产 品网络销售状况好,说明这种农产品是适合网络销 售的,况且该农产品在本地拥有较好的口碑、良好的 品质,这样的农产品具有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明显 潜力。具备电商销售明显潜力的名优农产品,通过 品牌打造、网络推广等方式,可以让其网络销售潜力 得到发挥,网络销售热度及销售量得到提升,甚至超 越异地的竞争对手。由于农产品具有保质期短等特 点,大部分的产出地就是销出地。具有网络销售潜 力的名优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热度相差不大 的销出地销出该种产品并不是很多,但有一两个销 售热度具有明显优势的销出地在热销该农产品。分 析常用电商平台,表2所示的福建省名优农产品具 备明显的电商潜力,对照产地为该种产品当前网络 销售热度高的区域。
三、借力电商产业化发展名优农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产销脱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大部分年轻人离开 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务工、经商等。在名优农产品 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地区,留在农村生产经营农产品 的人,大部 分 岁 数 偏 大 且 互 联 网 的 应 用 水 平 不 高。 在名优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少分析调查网络销售的 市场行情,产出名优农产品后不善于应用电商平台 进行销售,产销脱节影响名优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二)缺乏领军企业及领军人物 名优农产品产出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区域范围 内擅长用电商渠道外销名优农产品以提升效益的个 人或者企业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会有更多的企业 或个人跟风从事相应的名优农产品电商,从而产生 群体效应、规模效应,有利于名优农产品的产业化。 部分名优农产品没有得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缺乏 领军企业及领军人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借力电商产业化发展名优农产品的对策
(一)优先发展具备电商潜力的名优农产品 某种名优农产品是否适合电商渠道推广,借力 电商能否对 该 农 产 品 的 的 产 业 化 发 展 起 到 促 进 作 用,是和该农产品的性状及顾客的需求量等因素有 关的。其他区域的同种名优农产品已经在电商平台 大量销售,说明本地的这种名优农产品完全可能也 在电商平台大量销售,应优先考虑发展具备电商销 售潜力的名优农产品。
(二)培养产地农民的电商销售能力 拥有名优农产品区域的政府部门,应运用政府资 源加强当地名优农产品的生产,对销售人员进行培 训,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应用电商平台的能 力。名优农产品产地农民的电商销售能力的提升,可 以为当地名优农产品借助电商产业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丽华.“三位一体”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以日本 农产品物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95-98.
[2] 前瞻产业研究院.政策利好再度释放 农产品冷链物流 发展再 次 迎 来 高 潮 [EB/OL].(2018-07-12)[2018-08- 20].
上一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粮草兼顾型畜牧业饲草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