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4 09:22
摘要:以淮安红椒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收集等方法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淮安红椒产业向精准农业转变过程中 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智慧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靠天吃饭向靠数生活转变、混沌文化向精确文化转变、劳动 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基础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变等5条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农业;物联网;现状;问题;对策
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提供了 新的方法和手段,也为农业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高注入了新 的活力。作物生产模型及其应用系统的成功研制和应用是农 业信息技术领域的突出代表。同时,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 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3次浪潮,成为农业信息技术领域未来 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物联网可以对农作物 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度、CO:和土壤理化参数等进行监测, 监测传感器对包括作物生长指标监测参数、营养指标参数和 品质指标参数监测,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土壤肥料含量,生 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为农业现代化 发展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农 作物生产的科技水平,带动和促进传统粗放农业向现代精准 农业转型,形成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 淮安市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1.1 淮安红椒发展现状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淡水产 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近年来,淮安市持 续推进商标富农战略,不断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建设,助力 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在品牌数量上,淮阴西瓜等25件地理标 志商标成功获批,全市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71件,位居全省 第1、全国地级市第3。在品牌质量上,淮安红椒、盱眙龙虾、 淮安大米等3件地理标志商标成功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全省 共拥有地理标志驰名商标7件,淮安占42.9%,名列全省第 1。淮安红椒是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有较 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影响,是苏北农民农业双增、发展高效农业 的有力抓手,特别是以清浦区黄码乡为发源地的淮安红椒,种 植面积达6 666.7 hm2,年产量超20万t,年产值超15亿元, 椒农年人均收入超2万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2010年3月,淮安红椒成功注册为江苏省第1个设施蔬 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淮安红椒获得“消费者最喜爱 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如今,淮安红椒已成为 享誉全国的农产品品牌。
1.2物联网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作为近年来国际农业发展的热点,精准农业因能更好地 利用水土资源、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 量而颇受公众关注。淮安市紧跟国际潮流,很多乡(镇)都发 展了物联网系统发展精准农业,其目的有3个:(1)摸索经 验;(2)提高经济效益;(3)示范推广。这种系统可根据设施 农业远程测控服务需求,开展水、电、风、光、气等功能设备的 协同管控服务,并对数据、信息实施分析、处理,提供相关决策 信息服务。在农业园区已经建有水、肥、温、光、气信息采集系 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了这个系统,大棚里的情况一目了然, 用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还可以对园区的设施 进行控制,如打开或关闭风扇、内外遮阳网或者供水系统等, 农作物管理变得更有针对性。分布在田野里的传感器负责收 集数据,实时传递到云端服务器上,直接和物联网系统相连 接。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植入现代农业,昭示着智慧农 业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系统通过传感器、小型气象站、视频监 控设备精准收集田问信息,以精准的数据支撑农业生产,实现 了对农业用药、用水、用肥的精准控制,可减少浪费,降低 污染。
2精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红椒的精准种植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管理和标 准,其次是数据和软件,相对而言,硬件设备恰恰是最简单的, 精准农业起源于西方农业的规模经营,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 平是孕育它的土壤,美国蔬菜产业进入生产应用得益于其健 全的农业基础设施和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应当看到,当前我 国的技术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探索适合 的精准农业运作模式,而不是简单引进国外的技术装备。当 前,红椒的精准种植发展面临着底层技术支持不足、信息采集 系统不全、专业系统不完善的短板,精准农业的“精准”程度 有待提高。农业兼业化趋势明显、各地水土条件差异较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等均制约了精准农业的发展。总体上 看,当前精准农业仍处于试验示范和孕育发展阶段,今后需要 在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不断拓展空间。
2.2设备品种单一,操作难以达到精准
纵观我国国情,我国资源有限,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灾害 频繁,而且旱、瘠、盐碱地较多,因而整体上农业基础薄弱。此 外,我国设施生产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 差距,表现为设施简陋,技术含量低,光温调控能力差,品种单 一,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仍难以配套,因而总体上还不能算是精 准耕作。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红椒种植的科研研发,把自主的 创新性融人其中,摆脱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不但受制于人, 而且成本高、针对性较差的怪圈。
3精准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淮安红椒产业向精准农业的建设转变,需要做好工作,对 策与建议如下。
3.1 智慧农业向数字农业的转变
淮安红椒物联网系统可以针对淮安红椒生产进行专业化 的信息服务,并为淮安红椒产业的生产从业者、管理者提供具 有可操作性的决策支持,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化潜力 大,前景好。然而精准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从知道到了 解,从了解到接受,这过程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所以我们要想 今后对其加以推广,还需从现在开始慢慢加强其宣传,提高大 家对它的认识。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过去靠天吃饭的经验,靠 一些生产小聪明,解决不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红椒种植的 经济价值非常高,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严苛,否则会直接 影响其产品品质,纯粹靠种植经验而不借助于现代化的生产 工具很难达到优品优质的要求,甚至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出口, 其中辣椒素、椒红素等指标更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较为精 确的监测,这些凭经验是无法完成的。
3.2靠天吃饭向靠数生活的转变
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涉及精准农业技术本身的发 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承担生产风险的能 力等,其中农业技术培训是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由于农 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只有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才能认 识到精准农业技术的优点并在技术培训过程中掌握这项技 术,精准农业技术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大范围地推广应用。
4结论
淮安市的红椒产业是当地政府着力打造的为民服务的重 大工程之一,它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实现以 红椒产业为龙头的的精准农业发展,打造具有典型示范的红 椒产业基地,淮安市政府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提升产品效益,结合传感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 发展与运用,这样将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淮安红椒生产区域 土地相对分散、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销售层次与效益水平 不高等问题。因此,建立集资源化、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于 一体的精准农业产供销系统,走具有淮安特色的精准农业发 展之路,是淮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曹静,凡燕,朱科峰,等.物联网应用于江苏农业的发展分析 [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6):1402—1405.
[2]武军,谢英丽,安丙俭.我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9):118—121.
上一篇:互联网环境下北京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 下一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