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4 09:17

  [ 摘要 ]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从而拥有商品粮出口优势。在 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生产实现了高效益发展,这对黑龙江省发展农 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本文通过 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农业结构、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 决对策,为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期为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建议。

  [ 关键词 ] 黑龙江;农业经济;商品粮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 丰沃的黑土地,上临俄罗斯,构建了贸易自由港,东 有港口,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对于农业经济的发 展而言,环境是第一要素、交通是第二要素,黑龙江 省具有发展农业经济的各种基础所在。基于东北老 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黑龙江省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 规划,提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结构调 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用现代 化的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生产手段、管理方式武装 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推进农 业现代化进程,在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和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同时,努力把黑 龙江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生产 加工基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经过长时间的建设, 黑龙江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几十年前相比有了 很大的提高,相关农产品产量始终居于国内前列,水 产品中淡水鱼类等产量始终居于国内首位。黑龙江 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主要生产小麦、大豆、玉米、 水稻等,而且总体的产量在国内占比很高。

  1.1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保证农产品供给的有 利因素

  1.1.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黑龙江省的农业结构也在进行调整,而且也有 了一定的效果。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8 年,黑 龙江省的农村种植板块已经达到 66.7 万公顷,水产 品生产片约 26.7 万公顷,同时畜禽养殖基地近 500 个,农、林、牧、渔业的收入达到了 1 083 亿元,其中 林、牧、渔业所占的比例达到了 50%,和几年前相比, 整体都有所上升。黑龙江省的粮食种植结构也更加 完善,整体的经济作物数量增加,产量也不断创下新 高,由之前的 60% 提高到目前的 64%;养殖业占农 业总产值的比率也有所上升,提高了 2%;农产品的 质量也在显著提高,其中水稻普遍达到了二级优质 标准,优质稻种植面积有 57% 达到了国标,实现了 “十五”规划的目标;油菜双低化率接近 94%,增长 9%;菜、禽、蛋、奶、生猪以及水产品的优质率均超过 60%,较之“九五”期间的 45% 提高 15%。人们对无 公害的食品也越来越关注,一些无公害绿色产品等 也在不断地发展,而其他的有机肉类等食品的发展 速度也不断地加快,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的无公害 农产品种植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 233 公顷,其中有 上千个绿色食品注册了标识,对有机食品的认证也 达到了上百种,实现了黑龙江省对农业的布局,使其 能更加全面地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规划。到目前为止, 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以粮食、油料、水产、肉蛋奶、蔬 菜以及林产品为特色的优势产业 [1-2]。

  1.1.2 农业产业化经营 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已经 发展到近 2 000 家,其中省级企业 160 多家、国家级 企业 23 家,年销售收入均达 600 亿元。在我国对农 业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的经济变得越来越好,农业从 最初的普通种植开始向着产业化经营方向转变,这 些转变都给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给黑龙江省的农业化发展带来了机会。据统计, 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超过了 246.7 万公顷,交易额超 过 200 亿元,有 560 万农户与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 建立了合作,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省农户的 57%,农民 互助组织在不断增加。

  2 黑龙江农产品市场发展影响因素

  2.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商品化与专业化程度较低

  2.1.1 种植业内部结构依然不完善 黑龙江省的种植业是整个省的主体,近几十年 来,种植业的整体情况都得到了改善。在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的总产值在 69 亿元 左右,经过十年的发展,总产值上升趋势并不明显, 甚至到了 2002 年整体还在不断呈下降的趋势。通 过对黑龙江种植面积进行分析,其整体种植的比率 也在不断减少,在九十年代前,黑龙江省的种植面 积为 533.3 万公顷左右,而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减少 了近 46.7 万公顷。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其他粮食作 物得到了发展,但水稻的种植数量有所减少,八十年 代,水稻种植面积从 266.7 万公顷下降到了 200 万公顷。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从 2004 年开始出现恢复性 的增长,完成十年了连增,农作物产量在不断地刷新 纪录。但是,从农业内部来看,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 十分突出。 2.1.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据相关数据统计,黑龙江省的大中型泵站主电 机和水泵老化率超过 60%,无法再继续工作,渠道建 筑物老化率超过 40%,灌溉能力显著下降。我国在 “十一五”期间对农业设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整体 的建设力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以往的一些建设 情况不是很好,所以农村整体基础设施情况不是很 好。现在,黑龙江省有一半以上的农田不能确保生 产,这些农田只能抗御 5 年一遇的灾害,整个黑龙江 省的泵站现有装机容量也仅为 220 万千瓦,黑龙江 省的粮食主产区许多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法再继续投 入使用。同时,近年来黑龙江省许多粮食科技研究 和推广也没有较大的发展,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和对农业结构 的调整。

  2.2 农业生态环境较脆弱

  据统计,黑龙江的黑土流失总面积达到了 14.45 万平方千米,有近 40% 的土地存在着流失的情况,直 接导致了整省的土地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根 据数据统计,黑龙江黑土地的黑土平均厚度基本上 都在 70 厘米左右,条件好的地方最深可达到 100 厘 米,但是由于目前对土地不停地开垦,黑土层的平均 深度只有不到 25 厘米,整个省的土地情况都存在很 大的问题。由于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整个土地的 本质也就改变了,土地开始出现了酸化和沙化的情 况,如果土地的情况在继续的恶化下去,这部分土地 将不适用于种植。同时由于土地的整体厚度和本质 发生了变化,土壤不会像以前那样肥沃,根据数据统 计,黑龙江在早期开垦时的土壤情况是相当好的,土 地的有机率基本保持在 15% 左右,但是现在有些地 区土地的含氮、磷量在不断下降,如果遇上连续的雨 天,土地流失情况会更加严重。

  3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增加对农业发展的投入

  3.1.1 创新融资方式和渠道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新中国成 立以后,我国重视工业发展,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工 业方面,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城市的发 展、建设,由于资金有限,农业方面的投入就相对较 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财力也随之增 加,具备了对农业的投资能力。此外,由于工业的发 展领先于农业,可以采用工业带动农业的模式进行 发展。 (2)积极促进农民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整体的农业人口占我国 总人数的 60%。调动所有农民的热情,通过政府的 帮助,运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让农民加大对农业生 产投入。 (3)吸引“三资”投入农业生产。“三资”主要是 指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通过吸引“三资” 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很好地解决政府投 入力度不足的情况,达到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 但是要注意对农业的投入领域,以更好地带动农业 发展为要求,把先进的技术引入到整个省,通过先进 的农业理念和技术,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层次 [4]。

  3.1.2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在任何方面都是相当的重要的,在农 业发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国农业要想得到更好 的发展,通过服务手段带动农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 的,一定要根据农村的发展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服 务体系,把农业发展和服务相结合,让二者一起发 展。在农业的技术发展和服务方面,要加大力度,通 过对农业的技术推广把更好的技术带到黑龙江省; 在对动植物病情的检查上,要加大监管力度;在生产 方面,要不断加快农业化的生产,建立比较全面的服 务体系;在农产品监管的各方面都建立起各级的服 务点,对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建立比较安全的服务体 系,对农产品的监管要做到万无一失,制定相应的制 度保证质量;在农产品的产权方面,要建立起对农产 品的保护意识 [5]。

  3.2 加快对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调整

  在对一些传统的农产品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 注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立范围,根据调查,大部分 的加工企业都会在集中在大中型的城市。据统计, 黑龙江省的综合机械化率占垦区的 97%,农业机械 化基本实现,但这仅增加了城市就业率、税收和人均 收入,不能真正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进行解决。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进一步调整,有一部分农 产品深加工企业已落户在乡镇,他们拥有较为完善的 组织体系,可以以自身产业化推动和带动附近农业种 植规模化。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业生产领域的企业,黑 龙江垦区已形成了完善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这一体 系可以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而且为现 代化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平台,农业机械 化可以更好地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快 速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立了一面旗帜。

  4 结 论

  农业是我国国家经济的支柱,农业的发展关系 到国家的整体发展,也是国家稳定的前提,更是现代 化企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根据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的主要要求,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一定要以科学发 展观、合理的思想作为发展方向,还要把粮食作物做 为主原料进行加工,创造农业和现代化结合的思路, 促进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可以实现农业总产量增 加、农民丰收,要以新农村发展为主要的发展目标, 同时发展农业现代化,使农业和现代化完美结合。 通过对农业和科技创新、农业和新型科技在农业生 产的运用,不断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规模和建设 水平。根据黑龙江省生产特点建立起优质的绿色蔬 菜生产基地,可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 促进黑龙江省的农业化建设,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中 面对困难的能力,提高整体的经济收益。黑龙江省 通过将农业和现代化完美结合,可以不断提高农业 先进企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可 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如红 . 针对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构建的研究 [J]. 中国集 体经济 ,2015(13):18-19.

  [2] 刘自强 , 李静 . 宁夏农业多元功能的区域差异与现代农业发展 的路径选择 [J]. 生态经济 ,2015(3):93-97.

  [3] 李宁宁 . 黑龙江省农业土地利用分区及实施对策研究 [D]. 哈尔 滨 : 东北农业大学 ,2006.

  [4] 饶龙先 , 魏枫 .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及实施策略研究 [J]. 商业经济 ,2015(1):12-13+150.

  [5] 朱广其 . 我国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构建问题探讨 [J]. 经济问题探 索 ,2008(5):56-60.

上一篇:成熟期白芸豆压缩特性试验 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下北京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