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2 09:12
研究目标:农村金融发展、资本存量提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农村资本存量,以1980~2014年小样本数据构建VEC模型,再进一步用Bootstrap-Chow检验来研究制度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储蓄存款、资本存量能显著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对经济贡献不大;农村资本存量发挥正效应要经历较长时滞;农村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力度受制于国家宏观政策。研究创新:从技术层面对现有文献的金融指标进行精练,重新估测农村资本存量,特别注重小样本约束下的VEC建模技术,并在Chow检验时采用Bootstrap仿真方法来确定临界值。研究价值:从技术上深化了VEC模型适用性探讨,增强了有关农村金融实证结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本存量;VEC模型;Bootstrap-Chow;检验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余年聚焦“三农”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凸显中央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目前,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整体经济依旧呈现典型二元结构,与之相应的金融结构也呈现出二元特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从属于政府主导下的国家工业化总体战略,农村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向城市输送资源的“抽水机”,大量农村金融资源被强制性地转换为工业资本,严重制约了农村自身发展。农村金融整体形势正如Shaw(1973)和McKinnon(1973)所指出的,发展中国家部分地区的金融供给存在“金融抑制”,政府人为压低利率,导致资金流向低效特权部门,必须实施“金融深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落实农村“金融深化”,强调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此,政府一方面坚持存量改革,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全面改制,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涉农贷款;另一方面探索增量改革,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户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等措施。在当前形势下,如若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牵引作用,必须首先厘清现实条件下两者的真实关系,以便今后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
二、模型设定
1.VEC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当前主流框架,以经典模型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经济增长基准模型,虽形式简单但已具备经济增长核心元素,且便于扩展,故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一般形式如下:Y=f(L,K)(1)式中,Y为农村生产总量,L为投入的农村劳动力,K为投入的农村资本存量。金融发展与现代经济增长密不可分,Cobb-Douglas生产函数很自然地扩充进金融变量。本文借鉴King和Levine(1993)的经典研究,将农村金融发展指标F分解为三个细化指标,即农村金融规模GM、农村金融效率XL、农村金融结构JG,分别进入生产函数,扩展公式为:Y=f(L,K,F)=f(L,K,GM,XL,JG)(2)尽管国内不少文献引入财政支农、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率等控制变量,但正如前文所述,现有的年鉴统计数据始于1980年,样本容量充其量只有30多,如以VEC建模,小样本约束条件下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多控制变量。事实上,国外文献涉及宏观年度数据的VEC模型,为了结果的稳健性,变量设置多为3个。考虑到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率等控制变量,相对于变量L、K、F而言影响因子较小,而财政支农投入生产部分大多转化为资本存量K,去除这些控制变量并不会本质上改变模型的解释力。因此,受制于小样本,这些控制变量只能舍去,重点关注核心变量。
三、指标选取与数据描述
1.指标选取鉴于农村资本存量的测算相对复杂,需要独立开章专门讨论,在此先来讨论农村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指标的选取。国内学者在衡量指标的选取上不尽相同,各有优缺点。本文在选取具体衡量指标时,除了考虑其本身的解释力之外,还需特别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以及统计口径的一致连续性,在此选取如下衡量指标:①农村总产出指标。经济增长总值一般用GDP表示,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复杂性,统计年鉴并没有农村GDP这一栏,现有文献基本都用(第一产业GDP+乡镇企业增加值)来估算,第一产业GDP即为年鉴中的农林畜牧渔业增加值。为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以1980年为基期,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平减,得实际农业GDP的估算值。②农村劳动力指标。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有两个相近指标,即“乡村从业人员”与“乡村就业人员”,这两个指标在1980~1989年期间数量相同,但此后可以出现分歧,前者一直单调增长,后者自2002始单调下降。细加辨析,“乡村从业人员”包含范围更广,回乡学生、临时兼职、留守老人都可计入,而“乡村就业人员”则反映专业务农人口,其数据连续10多年单调下降,颇为符合当前城镇化趋势,因此本文选用该指标。
2.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乡镇企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中国农村金融年鉴》等年鉴,统计数据时间跨段为1980~2014年,为消除物价因素对指标的影响,以1980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处理,使各期具有可比性。
四、农村资本存量测算
在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中,资本存量是异常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生产函数的核心变量。在现有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文献中,国内研究者在确定生产函数的农村资本K投入时,大多直接使用年鉴中所列年度“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但这只是一个年度流量,资本实际是以历年所累积的存量形式发挥作用的,决不能用投资流量代替资本存量。令人遗憾地是,我国目前官方统计年鉴并没有给出农村资本存量统计栏目,必须根据相关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自行估算。目前,国内对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献比较丰富,但研究大多集中在全国总量与省级分量层面,专门估算农村资本存量的文献则相对较少。不同研究者出于对农村资本界定的各自理解,以及统计数据占有等原因,最终得出在数值上差异颇大的农村资本存量数列,这就使得人们对于资本存量究竟对农村经济增长有多大的贡献率感到困惑。资本存量在生产函数中具有核心作用,其估算结果是否准确,将会直接影响整个VEC模型实证的有效性,故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估算方法。
参考文献
[1]董竹、李诗瑶、常芳:《哪个金融主体对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力较大》[J],《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第10期。
[2]樊胜根、张晓波、ShermanRobinson:《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J],《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4期。
[3]黄惠春、李静:《利率市场化、市场势力与农村金融市场效率损失———以江苏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4]李谷成、尹朝静、吴清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5]罗浩轩:《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9期。
[6]穆燕鸿、王杜春、迟凤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15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第8期。
[7]冉光和、张金鑫:《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山东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6期。
上一篇: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下一篇:农业补贴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