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实践和商业应用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2 09:02

  摘要:“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随着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农业应运而生。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模式,其次分析了互联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创新实践和商业应用,最后提出了未来互联网农业的跨界整合、集中寡占、多方参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创新实践;商业应用;发展趋势

  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融合,而创造出的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能力。“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其主要表现就是催生了互联网农业。王艳华认为,中国农业与“互联网+”相伴而行,正在从机械简便化的2.0时代,迈向精准化、智能化、定制化的3.0时代,“互联网+农业”开启了中国农业升级转型的新模式[1]。万宝瑞认为,互联网已成为引领“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过程中,需要注重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信息获取能力不足、互联网交易产品质量等问题[2]。李国英认为,互联网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解构正在发生,未来互联网将显著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同时,产业资本跨界进入农业互联网领域,布局农产品电商、农村消费品电商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现代农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后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3]。

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实践和商业应用分析

  1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农业的创新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所有产业链环节,由此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还将涌现,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农业的活力和张力。

  1.1互联网农业的产业链融合

  当前,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中,互联网都有深刻的渗透,形成了创新的互联网农业形态(图1)。

  1.2互联网农业的价值体现互联网农业由于模糊了工农边界、城乡边界和地域边界等,具有明显的跨界特点,其价值体现主要如下。

  1.2.1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压缩了农业物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涉农电子商务是一种电子化交易活动,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现代物流管理等,通过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点,构架类似B2B、B2C的综合平台支持,提供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点对点物流配送等功能,使得农资和农产品供销、交易成为互联网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起到减少冗余环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

  1.2.2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农业的智能化互联网农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综合集成,集感知、控制、传输、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提高了农业的数量和品质水平,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

  2互联网农业的产前创新实践和商业模式

  产前环节是农业的供给环节,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包括种苗、农药、化肥、饲料、兽药、农业机械装备等。互联网农业在产前的创新实践,主要表现为结合线上线下的农资电子商务。

  2.1农资电商的表现

  农资企业由于具有产品优势、客户优势、渠道优势等,发展农资电子商务可谓水到渠成,目前,我国知名农资企业已经纷纷“触网”,我国农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见表1。

  此外,一些非农领域的企业也发现了农资电商的良好商机开始进入,最著名的案例是联想控股投资“云农场”。云农场成立于2014年2月,是天辰云农场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一家网上农资交易平台,主要为农民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农机交易及测土配肥、农技服务等多种增值服务,2015年3月,联想控股对云农场进行战略投资,引发资本领域和农资企业热议。2.2农资电商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农业”产前环节的融合创新目前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发展。其商业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2.2.1构建电商平台主要是农资生产企业(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企业)建立电商平台,满足按照商品分类、地域分类等建设商品展示网页,并配套有下单功能、电子支付功能等。

  2.2.2面向农资企业招商,与农资供应商达成供货协议主要通过线下办会、上门拜访、远程邀约等方式,吸引农资商家入驻,达成合作,取得厂商直供价和网上销售价的价格差,商家提供产品目录和图片等,以便客户查看和下单。

  3互联网农业的产中创新实践和商业应用

  产中环节是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目前,互联网农业在产中的融合创新主要表现为订制农业和农业生产智能化。

  3.1从订制农业到农业生产智能化

  订制农业是指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客户订单指令进行农产品生产的过程农业[5]。订制农业一般会突出绿色、生态、有机、无公害等特点,满足客户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产品附加值较高。互联网通过构建连接农产品终端消费者或者销售商的平台,便于接收个性化需求信息,使得“互联网+订制农业”成为可能,一些企业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功(表2)。

  3.2商业应用分析

  相对而言,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即产中环节是最难应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然而现实的实践案例显示,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善。在应用上,互联网农业的产中融合创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接收消费者的个性化订制要求,并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降低人力和管理成本等。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更为关注,将提出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生产控制、遥感、监测、产地追溯等将深入应用。

  4互联网农业的产后创新实践和商业趋势

  农业产后环节是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环节。农产品加工是农产品生产的延伸,生产环节的互联网应用如订制或众筹、智能化等也适用于此,储运环节较为传统,应用互联网技术较难。因此,“互联网+农业”产后环节的融合创新主要体现在农产品销售上,表现为多样化的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

  4.1多样化的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

  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可谓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根据观察,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表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农产品电商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电商都认为或者宣称自己代表了整个农产品销售电商,但显然现实中并不如此。

  4.2商业应用及趋势分析

  “互联网+农业”产后环节的融合创新非常活跃,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也是涉农领域最早触网的。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深入发展,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还将出现细分和创新,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1)生鲜农产品配送销售电商在提升标准化、配送速度、产品品质和保鲜技术的条件下,在京、沪、广、深等特大城市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到二三线城市,但是其服务小众的商业模式根深蒂固,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实现盈利、吸引投资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要成为像淘宝、天猫、京东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电商企业和品牌很有难度。(2)农产品网上商城未来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市场规模和容量决定全国大概也就需要1~2家农副产品综合电商平台,一些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美誉度不足的平台将逐渐被边缘化,剩下的平台将和淘宝、天猫、京东等综合性平台共同为客户提供农产品B2C电商服务。(3)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农副产品需求将更趋旺盛,因此该类电商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由于不同平台致力的农产品特色不同,而且这类平台也比较容易兼容其他非农产品,并可以与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融合发展,因此发展空间巨大,潜力无限。(4)农产品B2B交易电商主要满足农产品贸易、精深加工的需要,一般要求配套冷链物流、大型仓储等硬件条件,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因此竞争会略小。同时,我国农产品B2B交易电商还不是特别成熟,市场需要1~2家打通各个厂商、以初级农副产品为主的品牌交易平台,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交易平台可能会脱颖而出。当然,期货交易、国际现货交易等农产品B2B交易平台运行已经比较成熟,农产品B2B交易电商受到的替代竞争也较大。就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的应用来看,未来会呈现2个特点:(1)更多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农产品供需企业将加入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行业,采用自建平台、共建平台或者借助于第3方平台的形式,发布产品、进行采销等,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普及势不可挡。(2)适应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会相互交叉、不断融汇、加速整合,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更多的网中网、网中店不断涌现,市场细分和专业化将不断深入。

  5结语

  互联网农业在当前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创新实践和商业应用正在蓬勃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新型实践探索和商业开发还将层出不穷。未来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发展将贯穿3条主线:(1)跨界整合。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打破产业和行业边界,进而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能力,由于这一特点,未来互联网农业极有可能进一步整合、融入观光体验、虚拟现实、远程种养、遥感监测、小微金融、专业服务等产业内容,提升产业的差异化、市场化和高端化水平。(2)集中寡占。互联网农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取得正收益,特别是基于某类平台的企业,同类平台的数量必须集中,在大平台免费经济、补贴政策冲击下,一些小、散、过于细分的平台最终会被兼并甚至破产,毕竟市场只需要少量公信力强、服务能力卓越的某类平台提供趋于同质化的服务。(3)多方参与。由于互联网农业将多种产品和服务集中在少量的平台上,在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实现搭便车,形成多方参与的共享经济。

  参考文献:

  [1]王艳华.“互联网+农业”开启中国农业升级新模式[J].人民论坛,2015(23):104-106.

  [2]万宝瑞.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与思考[J].农村经济,2015(8):4-7.

  [3]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29-33.

  [4]李清乐.联想闪投“云农场”,这家“农业电商”是什么背景[EB/OL].(2015-03-20)[2016-09-13].html.

  [5]王宗文.私人订制:农业新潮流[J].农家科技,2014(7):4-6.

  [6]徐妍,陈美方,许兴登.农业众筹的发展现状及推进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16(5):66-68.

上一篇: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