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2 09: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以及政府对我国的第一产业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如何推进农业经济的产业转型,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增长,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任务。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本文就以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农业经济;实证分析

  农业经济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影响。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大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农业经济转型战略的切实推进,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能够对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有机分析。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

  1农业经济增长理论

  现阶段,国内外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量化分析方式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综合度量指标法、弹性系数法、全要素分析法等等。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普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全要素分析法,也就是全要素生产率法[1]。这一研究方法,是对农业经济生产要素的实际投放效率进行综合指标研究的分析方法,其主要以TFP作为研究标准,通过衡量TFP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性,划分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在这一分析模式之中,主要是将知识进步、规模经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等总结为集约型因素,将劳动、资金、设备等归结为粗放型因素。通过对这两种类型的因素进行分析,就能够实现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机衡量。

  2分析模型的构建

  经过上述分析,已经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分析研究方法进行了基本的明确。在这一基础上,文章就通过以上论述方法,进行研究变量的选取,并构建分析模型。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科学的开展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2.1变量的选取根据我国黑龙江省的实际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情况,以及各要素的显性检验成果,模型指标的选取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农作物播种的总面积、农用动力、化肥。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实际指标,就能够对黑龙江省的生产要素投入情况进行有机的衡量[2]。

  2.2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论述分析,对于模型的构建主要是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函数两端对数的获取,也就是lny2=lna+alnx2+blnx2+clnx3+μ[3]。在这一公式之中,y表示种植业的产值比数,x1表示化肥,计量单位为万吨。x2表示农业动力,单位是万kW。x3表示播种面积,其计量单位为万hm2。我国黑龙江省2011-2017的种植业产值、化肥、播种面积、农用动力情况,主要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进行获取。对于这些数据,在经过分析整理之后,就可以通过模型软件进行分析计量。

  3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结果

  经过上述分析,已经对分析模型的构建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通过变量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分析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科学的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3.1经济增长的总体水平

  在改革开房之后,TFP对黑龙江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额度普遍在40%以下,但是其整体要素投入的经济贡献实际份额却达到了60%以上。这一数据变化就说明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黑龙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以及粗放式经营为主导。在这一实际生产经营环境之下,其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表现的相对较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口农业产品的优质以及廉价对我国的农业产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实际冲击。而黑龙江粗放式的农业经济经营方式,以短期利用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方式很难在市场之中获得优势的竞争地位[4]。在如此的实际市场环境之中,传统的粗放式农业产业经营方式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其在市场之中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实际性需求。如此,就必须要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变,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代化转型,以此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农业经济转型的紧迫性以及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各方面的农业发展支持政策相继出台。黑龙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发展。

  3.2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情况

  经过对于黑龙江省2011-2017年的农业经济生产要素投入,以及要素的贡献额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近七年来的TFP平均数值约等于1.2。这也就说明,全要素在近几年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普遍低于20%。从经济增长类型方面进行分析,其可以明确为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农业经营组织规模续发展的资金,等等。

  4甘肃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化发展途径探讨

  优质的特点决定其高盈利能力和企业想要利用的产业链的尖端部分,利用你的优势,但在实施战略欺骗公司,不容易和简单的高层位置有助于导致一系列最先进,以下从四个方面探讨针对甘肃省现状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化发展途径。人才创新驱动。人才流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甘肃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人才入不敷出、流失严重。从企业角度需要多措并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设立外地研发中心,补齐技术短板;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宣传,聚集人才扩大市场。从政府层面需要强化人才工作服务宏观指导,为企业提供多渠道交流对接平台,实行人才普惠奖励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科研资金投入。不仅吸引政府资金,企业资金,还要吸引外资的加入,进一步优化R&D经费分配结构,尤其是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比重。产业集群建设。根据甘肃省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科学合理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使产业园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形成特色突出,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优化政府服务,鼓励集群内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活跃产业集群氛围。复杂的要求是,管理者必须控制全局,将市场环境和它的发展优势结合在一起,发展战略,制定发展战略,重视高技术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被放在关键的位置,促进技术、产品、品牌、标准、质量和管理的创新,以实现现代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许平平.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2]王丁全.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3]曹贤忠.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黄林.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路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16期.

  [5]黄东兵,刘骏.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成长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1):94-99

上一篇:黑龙江省智慧农业综合效益 下一篇: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实践和商业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