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耕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07 08:56

  摘要: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是开展耕种、栽培等农业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因耕种不当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农田环境污染、自然环境恶化等。本文就农业耕种过程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相关解决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耕种;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破坏

农业耕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1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破坏

  1.1单一作物种植破坏土壤环境的多样性

  不同作物生长对土壤要求也有所区别,例如水稻生产要求土壤水分充足,而瓜果类种植多选择早地。若在原有种植果树早地继续开荒种植同一品种的果树,就会对当地动植物生长环境造成破坏,原有植被种类与数量会逐渐减少。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经济作物会造成该区域病虫害爆发,缺少病虫害天敌,部分作物出现病虫害时,容易扩散到其他区域,进而造成农业减产

  1.2农药化肥使用导致土壤生态结构改变

  农作物大多需要进行外部干预才能实现增产增效。粮食、蔬菜类作物由于其种植面积较大,除草、杀虫需要耗费大量人工,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对土壤长期施用农药化肥。在此类生产过程中,土壤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农业耕地出现贫瘠化,破坏了土壤良好的生态结构。

  2农田治理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建立公共参与体系

  为了促进农田治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应该重视对公共参与体系的构建,发动社会各方力量,集思广益,提高生态环境评价的多样性,实现农田合理耕种。

  2.2确保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持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对现有农业耕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进行细化和融合,提高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提高生态规划设计在农业耕地治理工作中的地位,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生态可持续性的增强。

  2.3差异化农耕区管理方法

  对于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条件、人文背景、经济条件等实行农作物的耕种都有所差异,在具体耕地管理工作中也应该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与当地最为契合的管理模式。采用差异化的管理,将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工作与耕地整治工作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农耕区土壤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要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然后再结合具体情况和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方案。要重视生产中出现的土壤环境遭到破坏问题,做好对其的分析和有效处理,避免对土地过度索取。

上一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 下一篇:有机水稻品种选择与种子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