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03 09:31

  摘要: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并就目前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反恩,剖析农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供需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压力,指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的客观要求,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以及对发达国家农业持续发展经验的理性借鉴。在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七个一批”的发展建议,即编制一批发展规划、出台一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生态产业、发展一批生态农场、壮大一批生态农庄、培养一批生态农民、构建一批信息平台。以此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村环境宜居及农业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更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同时提升生态农业“养眼、洗肺、悦心”的生态价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更好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世界性的农业清洁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农业转型发展;七个一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生产的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14年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交流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循环化、环境影响无害化,为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目前,中国处于农业生态转型关键时期,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资源环境、供需矛盾等问题。尤其是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转变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清洁生产和绿色生活已成为民心所向。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角度出发,在统筹全局发展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绿色、有机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1发展生态农业是新时代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1.1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环境是乡村生态环境的主体部分。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将助力广大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融合到农业发展道路上,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之一。现代生态农业作为整个农业产业的核心和支柱,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降到最低,是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将助力广大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环保与发展双赢的目标【2】。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会带动能源创新、生态维护、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等等一大批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对整个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1.2是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农业农村作为产业和生态的重要载体,其地位更高、作用更大【31。新时代下,安全、绿色、健康、多元将逐步成为中国消费者对农产品和各种农业新业态的新要求。城乡居民不仅需要农业提供种类更多、品质更高的农产品,还需要提供生态和文化供给,比如,更清洁的空气、更干净的水源和更怡人的风光。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群结构的变化导致消费者对农业需求发生变化。这种新变化和新要求,也将推动中国农业生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绿色、健康、多元的农产品、涉农服务和各种涉农新业态。以前没饭吃,吃饱就很不错;现在温饱了,就开始想着吃好、吃出健康。新时代就要求农民把优质优产摆在重要位置,其对农业生产也提出新需求,生产更多更好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以切实满足消费需求。当前,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品牌农产品不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行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同时提供优美生态环境。

  2对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反思

  事实上中国生态农业是在反思石油农业和工业化农业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51,但不可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生态农业发展的不断反思与总结,认识并改进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中国的生态农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2.1对农业发展观的反思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要求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对整个农业技术体系进行生态优化【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王金南院士【_7】指出,中国用40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另一方面也只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集聚”和“爆发”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环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不但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健康,还可能会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农产品供求总量矛盾大为缓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条件具备、要求紧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必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回答好农业发展“依靠什么”“产出什么”“留下什么”“贡献什么”等问题,变革农业空间布局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管理方式,走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生态农业具有节约、高效、清洁、优质、持续等典型特征,它强调农林牧副渔生产结构合理化、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质量安全化,强调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将农业发展方式由“两高一低”(资源高消耗、废弃物高排放、物质能量低利用)转变为“两低一高”(资源低消耗、废弃物低排放、物质能量高利用)。在中国石油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历史阶段,发展生态农业还要充分吸收现代文明成果,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组织经营方式创新等改造和升级传统生态循环农业,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和现代文明成果应用的重要载体,实现从某些环节间循环到全产业链循环的升级,从农业产业内部循环到一、二、三产融合的突破,从小生产到适度规模化发展的跨越。

  2.2对生态农业功能定位和现实要求的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生态和发展往往是需要平衡的一对矛盾。对于生命来讲,生态环境的完好是生存的基础,对农业来说,良好环境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一方面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把生态与经济严重对立的思想一时难以改变,生态优先并未得到切实落实。在目前大环保压力之下,有的地方采用一些生态农业措施是为了解决一些急迫的环境问题,比如秸秆问题、畜禽粪污处理等问题,而不是从发展生态农业角度进行长远规划和系统谋划,没有理解和掌握生态农业的精髓,生态农业发展还没有进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更未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是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也使生态农业发展实际过程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当前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农民费时费力高成本投资建设的生态农业基地供应的有机、绿色农产品价格普遍偏低,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生态农业成本内部化而未转化成生态农产品附加值,使得生态农业生产投资者未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补偿,而从生态农业正外部性受益的人民群众未付出成本,使得生态农业发展的付出与回报不呈正比。

  3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反思不仅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还应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着眼生态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同时开发生态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其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生态农业“养眼、洗肺、悦心”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8】。

  3.1编制一批发展规划

  2018年9月26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重点谋划,细化了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了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描绘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纲领性文件。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各地要因地制宜,按照生态生活生产空间融合发展理念,将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融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中,打破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问题,对城乡空间进行优化,明确管控和发展要求,为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提供指导性意见。在生态农业规划内容上规划要把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和农田、村镇、能源等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一定范围的生态农业建设的近期、中期与长期的高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和发展对策。

  3.2出台一批扶持政策

  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供给,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持久保障。紧紧围绕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重点抓好制定配套文件、政策等,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在国家层面出台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尤其是要出台一批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强生态产业市场秩序监管,制定生态产品和服务的统一标准规范,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化控制,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方面,加强对使用品种和量的监管;对废弃物的规范处理方面,支持引导全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建立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挂钩,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纳入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补贴清单,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锦华.生态循环农业引领绿色转型发展——访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J】.农村工作通讯,2016,(23):46—48LIJH.EcOlOgicalcircularagricultureguidinggreendeVeI·opmentOfagricuIture—InterViewwithWANGYanIian,theheadofRuraIEnergyandEnVironmentAg%cy'MinistryofAgricuItureandRuralAffairs,China【J】.Rumlworknewslet·ter’2016,(23):46—48

  【2】杨朝霞.生态文明建设观的框架和要点——兼谈环境、资源与生态的法学辨析【J】.环境保护,2018,46(13):47—52YANGZX.Thefhmeworkandkeypointsoftheconcept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mction【J】.EnvironmentalProtec.tlon,2018,46(13):47—52

  [3】江泽林.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生态与生态产业【J].中国经贸导刊,2018,(9):23—24JIANGZL.Industrialecologyandeco—industry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J].ChinaEconomic&’rradeHerald,2018,(9):23—24

  [4】张红凤,张细松.环境规制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ZHANGHF’ZHANGXS.TheoreticalResearchofEnvimn.mentRegulation【M].Be玎in昌PekingUniversityPress,2013

  【5]严义成.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探讨【J].科技信息,2009,(14):362—363YANYC.Obstaclesofeco·agricun_uraldevelopment[J].Sci—ence&TechnologyInfo加ation,2009,(14):362—363

上一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