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01 08:59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对于食用安全问题的重视,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越发被社会所重视和提倡。现如今对于该技术的推广不仅保障了食用安全问题,其本身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小觑。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生产技术的发展在社会新形势下是众望所归的趋势,因此,着重探讨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关键词:绿色蔬菜;无公害;种植技术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蔬菜需求量只增不减,这要求蔬菜的产出时间必须大幅度减短,农药的使用虽然实现了这一目的,但由于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农药的残留对于身体的负面影响比较大,这引起了人们对食用健康的重视。出于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与蔬菜本身的营养价值,便促生了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这符合新形势下社会生活生产的标准。

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1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概述

  1.1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含义

  无公害蔬菜是指对人们身体健康不会带来传统蔬菜种植使用化学肥料而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传统蔬菜种植所使用的农药含有较多的重金属、高硝酸盐、硝酸银、亚硝酸盐,他们对身体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所以,无公害技术是严格按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标准值进行蔬菜安全生产的;并且要求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其他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生产全程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1.2无公害技术的实施要求

  要想生产无公害蔬菜,首先是对于生产基地的选择与改善,保证种植过程前提的无害化,在栽培过程中要严格把关蔬菜残留毒物的检测,要做到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1]。

  1.2.1种植地要求种植环境的选择,是保证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前提。作为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地,应选择远离工厂、医院等会产生有害物质的地区4km以外的无公害污染源区,而且其土层肥沃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要有利于开展机械化生产。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共有18项指标,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

  1.2.2种植要求对于蔬菜基地的灌溉,其灌溉水质需要符合国家规定;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尽量往有利于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方面开展工作,使土壤具有团粒结构。对于蔬菜基地的路线网规划要便于机械化工作。同时,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共23项指标,分别是氟、砷、汞、镉、铅、铬、六六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乐果、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多菌灵和亚硝酸盐。此外,选用优良品种,并进行消毒,使蔬菜生长更加茁壮。

  2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2.1育苗技术

  利用高新培育技术,对新引进的优良品种进行快速繁殖,工厂化生产优质种苗,为优质、高产、高效的产品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升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蔬菜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因长期采用无性繁殖易携带病毒,所以需要推广应用脱毒种苗,培育强壮幼苗。

  2.2生产技术

  首先选用抗病新品种,科学有效地选择肥料,坚决禁止使用毒性大、高残留等危害性较大的农药;其次,对于种植大棚等小环境,要把握控制好温、光、水、肥、气等条件,创造不适宜病虫害发生的环境,保证产品达到无公害的标准[2]。这不仅有利于保证蔬菜的质量,而且极大幅度地减少了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2.3灌溉技术

  建设微喷灌设施,以满足组培苗驯化成活及培育壮苗的需要;在生产大田拟采用膜下塑料软管滴灌带暗灌和移动式喷灌技术,该灌溉方式节水,成本低,操作方便,又能降低空气湿度,从而显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4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为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的一大障碍,解决这一困难对于提高蔬菜质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采取调节蔬菜生育期等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其次,预防新的病虫,对原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3];再者,改善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

  3结语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应用,对于人们日常食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可减少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还能够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所以,新形势下为了促进社会的继续发展,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研究工作者需再接再厉,提高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杜凤宝.关于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的完善与广泛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3(12):151.

  [2]成国良,符增坤.成年梨园冬季套种蔬菜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6):75.

  [3]灏兵.长江流域蔬菜技术经济协作暨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会在十堰举行[J].长江蔬菜,2002(7):38.

上一篇: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劳动力支持能力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产品加工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