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30 09:18
摘要:现代农业在种子杂交化、过分强调设施保温和滥用农药、化肥后,出现了4个方面的技术异化问题,生态循环农业迫切需要解决发挥区域优势、鼓励常规育种、优化设施栽培环境、推广农药统一配送、开发专用配方肥等5个方面的农业技术支撑问题。
关键词:技术异化;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支撑
1农业技术异化现象
1.1种子过分商业化、农民丧失留种权
现代农业生产使用的种子几乎都是杂交种,许多生产基地的主要蔬菜瓜果种子都被个别跨国种子企业所垄断。种子产量容易受到气候、管理、政治等影响,种子供应容易受生产面积变化、生产基地自然灾害、供应商不良行为等影响,经常出现种子紧张、种价炒作等现象。对生产者来说,他们彻底丧失了留种权,每年都等着跨国种子公司供应种子,种子数量、价格都缺少保障。
1.2设施栽培环境负面效应明显、生产障碍突出
蔬菜瓜果等作物的设施栽培延长了生产季节,有效提高了单位产量,但由于生产者过分强调保温增温或管理技术不善,大棚温室温度、湿度、气体等环境效应超出了作物适应范围,出现了明显的连作障碍、土壤盐渍化、病虫害加剧等环境负面效应。特别是江南地区,夏季大棚通风条件差,经常处于高温状态,作物抗逆性严重下降,青菜、茄果类、瓜类等作物种植难度加大;冬季设施栽培保温过度,作物自然条件下依靠晚上相对低温抑制病虫害的生态机制遭到破坏,大棚越冬草莓、茄果类等作物病虫害频发。
2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撑
2015年浙江省农业部门及时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向,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循环农业是个系统工程,可能包含养殖业环节,就种植业而言,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以下4个方面的农业技术支撑问题。
2.1发挥区域优势、做好作物布局
农业区域化是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化为发展区域优势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最适宜的生态条件下生产出品质最好、产量最高的产品是区域优势农业的本质所在,应纳入广义生态农业的范畴。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区域优势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对全国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鼓励常规育种、推动种子常规化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技术核心,为了避免种子杂交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和鼓励常规育种是当然的选择。实际上,许多科研单位或种子企业育种家手头都有性状良好的常规品系或自交系,有的可以直接在生产上应用,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一般不会向社会推广。要改变这种维商业化行为,农业主管部门应将常规种子应用当作公益性事业来做,尽量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特别要在常规育种立项、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和品种推广等方面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2.3研究生态技术、优化设施栽培环境
为了减轻设施栽培环境负面效应,要树立生态农业理念,在合理兼顾产量与质量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农产品安全品质为主要目标,深入研究农作物设施栽培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在给作物创造较好生长条件的同时,尽量给主要病虫害创造抑制性条件。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有3个:充分利用作物对低温的最大忍耐力实行低限夜温管理;通过低温锻炼增强作物抗低温能力;利用抗寒剂增强作物抗低温能力。
2.4研究精准化肥料使用技术、开发专用配方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解决化肥过量使用的核心问题,利用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开发专用配方肥,将复杂的技术傻瓜化、商品化,是减少肥料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原来在肥料技术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稻等粮食作物上,由于土壤条件不同,蔬菜瓜果等旱地作物对肥料需求规律与水稻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蔬菜瓜果种类繁多、生产条件复杂,应因地制宜开展当地主要优势作物对肥料需求规律研究,优先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主导产业精准化肥料使用技术体系。
上一篇:试论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下一篇: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