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5 09:13
摘要:乡村旅游已成为陕西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重复建设、基础设施不足、环境保护以及收益分配等问题逐渐凸显,并成为制约陕西省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规划布局、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等多种途径着手进行陕西省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是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陕西省;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
0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区域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乡村旅游以舒适的田园生活体验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迅速得到旅游消费者认可,成为陕西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但在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重规模扩张、轻文化挖掘,重经济效益、轻综合效益等现象始终存在,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生态化是指将生态属性引入乡村旅游规划开发,如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高雅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等,以实现乡村旅游的长期协调发展[1]。该文在对陕西乡村旅游现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建议。
1基本概况
虽然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但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仍存在不同的观点。欧盟和世界经合作组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并进一步认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2]。英国学者Gannon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农民或乡村居民出于经济目的,为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而提供的广泛的活动、服务和令人愉快事物的统称”。吴必虎[3]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和自然环境中的旅游活动的总和”。何景明等[4]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其他专家针对乡村旅游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查芳[5]列出了关于乡村旅游的11个较为典型的定义。
2陕西省乡村旅游现状及问题
2.1基本现状
秦岭北麓的农家乐是陕西乡村旅游的最早代表。近年来,陕西乡村旅游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迅速增加。根据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15年,陕西省乡村旅游共接待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5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25.7%。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已经超过了全省总接待人数的13。从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看,2000—2010年主要以各地的农家乐旅游为主,主要旅游项目为农家餐饮、钓鱼、棋牌和采摘等,这可以视为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第1阶段。2010年以后,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代表的主题文化旅游小镇———袁家村成为陕西乡村旅游的新生力量,其他如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2014)、周至沙河湿地公园(2014)、茯茶小镇(2015)、白鹿原·白鹿仓景区(2016)等类似小镇不断出现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成为陕西旅游业的新的增长点。这标志着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第2个阶段,以主题文化旅游为代表的乡村集镇旅游。
2.2存在的问题
2.2.1资源规划定位问题由于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和家庭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投资者对乡村旅游市场前景看好,投资热情高,再加上地方政府和村民出于增收目的,乡村旅游项目往往没有经过详细论证就仓促上马。相对于集镇型乡村旅游资源较高的资金和技术壁垒,投资小和资金周转快的农家乐型乡村旅游资源更受青睐,但也导致了这类资源目标市场不明确,重复建设严重,建设程度也良莠不齐。
2.2.2基础设施问题自驾出行已成为乡村旅游最主要的出行方式。2015年,自驾出行的游客占乡村旅游者的比例达到了59.24%。自驾出行极大地方便了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自驾出行也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道路交通条件和停车场地问题。当前,乡村旅游资源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食宿和娱乐项目开发上,对道路交通条件、景区人车线路分流和停车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以新开发的乡村集镇旅游项目———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为例,从主要客源地西安市至景区车程约65km,其中约40km可以借道连霍高速,但离景区最近的5km路程仅为双向两车道的县道,在旅游高峰期极易出现拥堵。同时景区自身的停车场地容纳能力有限,不得不借用周边村民的农业用地,村民自行收费,管理较为混乱。
3乡村旅游生态性辨析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于1983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其核心概念包括2个方面,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6]。
著名的《莫霍克协定》指出,生态旅游至少必须包括7个方面的特质,即致力于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大自然而更好地了解和赞美大自然;通过解说让人们认知自然环境、当地社会和文化;对自然区域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做出积极贡献;对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利益;鼓励社区以适当的方式参与;食宿、游程及设计景点方面都应该尺度适中;最小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这些核心特质是判定一种旅游是否属生态旅游的重要标准。
4陕西省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建议
4.1加强宏观布局的生态化
乡村旅游宏观布局的生态化,主要是指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以资源的自然性和独特性为重点,提前进行合理的区位布局和主题定位,避免因重复建设而带来资源浪费。在分析旅游者参与乡村旅游动机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特点,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布局。尤其在具有明显主题特色的乡村集镇旅游资源开发上,注意文化主题的错位开发。既避免景区内部的激烈竞争,同时对于有利于扩容旅游消费市场。
4.2加强乡村旅游产品设计的生态化
要加强景区建设的生态化,就是要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产品的文化性和高雅性。一方面,乡村旅游在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对乡村的地质地貌、景观和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环境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景区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游客活动区域的选择,加大保护性开发力度,尽量减小对景区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陕西旅游季节性差异明显,大量的乡村旅游资源处于半年利用、半年闲置的状态。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注意提高旅游产品构成的多样性,形成类似“春观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赏雪”的产品结构。如陕西乡村旅游资源的代表袁家村,在传统农家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以陕西关中文化为主题的集镇式旅游,并在近年内逐渐增加了滑雪场、采摘基地和马术场等旅游项目,较好地解决了因季节性差异带来的游客市场波动问题。
5结束语
陕西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乡村旅游发展不仅影响陕西旅游业,同时和“三农”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对陕西乡村旅游市场进行理性分析,以生态性为导向进行资源规划设计,妥善处理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多方共赢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均衡增长,对促进陕西旅游健康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12):1-10.GUOLaixi.China'secotourism:thecornerstoneofsustainabletourism[J].ProgressinGeography,1997(12):1-10.
[2]ArieR,OdedL,AdyM.RuraltourisminIsrael:servicequalityandorientation[J].TourismManagement,2000,21(5):451-459.[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70-271.
[3]郭磊夫.武汉市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5.
[4]姜善义.温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JIANGShanyi.GovernmentbehavioronthedevelopmentofruralecotourisminWenzhou[D].Guilin:GuangxiNormalUniversity,2014.
[5]周菲菲.互联网+时代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2016(8):46-47
上一篇:沈阳地区冬季大棚瓜果类蔬菜育苗技术 下一篇:三至十二世纪河南农作物种植技术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