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1 07:46
摘要:本文对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做详尽介绍,根据国外农民田间学校(FFs)、衣作物系统发展(FsD)、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三种运作模式,结合我国各试点实际情况,分析得出我国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农民素质偏低、推广机制存在严重问题、推广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参与度较低。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农民主导作用、对推广人员进行在教育、加强政府保障指导作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紧密联系我国时代这个背景,为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中国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参与式认证;生态农业;信任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农业人口较多,却面临着耕地面积小、人均耕地面积少、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所以,将我国从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农业技术创新、更新推广模式。但是,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科技贡献率较低,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推广方式落后、老套、缺乏创新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对国内参与式认证农业推广模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参与式认证推广模式,对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取其精华、因地制宜,使其真正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农业推广效率,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
1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概述
1.1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内涵
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推广、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推广,已经扩展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从农民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推广,转变为综合农业发展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推广不再是以前的固有模式,向广义农业推广转变,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结果。在这种条件下,参与式认证推广,改变原有“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变为更加注重双向沟通的推广模式。
1.2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特点
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更加注重民主。农民及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制定规范,激发农民的创造力;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是基层组织。参与式认证体系建立在双方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更加适用于小农户生产。参与式认正体系中,成本价低的认证体系、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旨在吸引小农户参与进来i原则性较强,参与式认正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以促进农业发展发展为基本原则;可以使农业生产更急透明,参与式认证体系的建立,能够验证农民是否遵循双方共同建立的规范,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并且为相关人员、机构提供监督的条件;为农民提供支持。参与式认证体系为农民提供的支持包括:种植技术支持、信息支持等;有标示。参与式认证体系为相关的产品提供相应的证明:双方有约定好的行为规范,双方事先约定好相应时间的处理方式,如有违背标;隹的情况发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2参与式认证体系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全球大约建立了40多个PGS组织,两万七千个小农户在该体系中获得收益。拉丁美洲得到了国家立法支持,是PGS发展水平最高的洲。参与式认证体系将国家发展需要与农民需要结合起来,提倡双向对话沟通,推广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民的地位,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在项目的选择、开展、评估等阶段,农民都参与进来。不同国家运行方式各有不同,但主要有以下三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FFS)、农作物系统发展(FSDl、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
2.1农民田间学校(FFS)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亿农户为中心、培养农民参与能力的推广方式,这种方式选择在农耕季节将农民和推广人员组织起来,走进农村进行学习。主要分为四步:①田间观察:以小组形式对植物生长情况、天气、虫害种类进行观察。②分析农业生态系:各小组分析总结观察情况,并进行总结。③组问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结论,并听取其他小组结论,然后形成方案。④按照方案实施然后进入一个新的循环。按照方案实施,然后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观察、收集资料、讨论分析、形成方案并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帮助农民深入了解自己农场的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方案,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方案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需要。
2.2农作物系统发展(FSD)农作系统发展是推广人员、研究人员和农民共同参与,对农民生活和生产环境进行了解,并据此确定研究内容,研究出来的技术是农户所真正需要的。
3参与式农业认证在国内现状
3.1参与式农业认证在国内发展概述
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在世界各国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初见成效。而我国的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仍处于萌芽状态。我国有的地方过于偏远,无法实现参与过程。有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劣,很难为生态农业的提供基础条件。有些具有丰富商业资源的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营,大量农业废弃物未经妥善处理,土壤、水体和大气等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少地区的土壤内的有毒物质严重超标。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发展参与式农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选择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然后逐步进行推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生产技术难以达到生态农业的要求,所以,在基建吸收国外各种优秀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根据个体农业发展特点,制定真正合适的管理制度与方法。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落后,消费能力有限,缺乏主动参与、自我保护、自主管理等习惯。所以,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中试点进行,形成示范作用,使人们逐渐接受参与式认证体系。
3.2我国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试点情况
我国的参与式认证体系也在不断实践发展中,已经在很多省区开始试点工作,发展比较好的省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等,这些省区的成功为其他地区开展工作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其中,广西开展了“参与式育种和推广”项目;四川、内蒙古两地的“农户需求型技术推广机制”项目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云南的“参与式技术发展”和“山区扶贫”项目初见成效:吉林的“农民参与式水稻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发展也较为顺利。这些较为成功的案例,对我国参与式认正体系发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地区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参与式认证体系的建立最重要的一点就农民的参与,只有农民真正参与进来,才能了解当地的农业体系、农民的需求,为技术的推广提供保证。
4对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的建议
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现提出几点建议。
4。1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潜力,把提高农综合民素质摆在首要地位。保证农民积极参到这一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应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例如: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开设农民田间学校,做到干中学”、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而农民则是农村发展建设的核心和主体,参与式认证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模式,注重农民参与到技术推广过程中来,使新技术得以推广,挖掘农民群体的潜力。
4_2农业推广人员再教育
农业推广人员在参与式认证体系中充当着媒介,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决定着推广的效果,因此,对推广人员的再教育应从: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推广人员素质两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农业推广人员的激励机制,应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给予推广人员正确、公正的评价;明确工作目标,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行奖励制度,对工作认真、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其次,通过对推广人员开展培训、交流等再教育来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增加工作动力。
参考文献:
[1]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23(8).
[2]同海梅.我国参与式农业推广模式研究[D].2006.
【3】孙毅.广西参与式农业推广模式实证分析【D].2011.
f41张丽,刘玉花,齐顾波.国外参与式农业推广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08(7).
[5]马志国,刘晓艳.试论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08(16).
上一篇:生态农业法治建设研究 下一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