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0 08:45

  摘要:以广东省梅州市为研究样本,从该市绿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入手,进而对该市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据此提出了梅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梅州市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体系,是以绿色农产品产业化为主线的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推广绿色农业模式,强化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增加食品的安全性,对确保人们的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发展绿色农业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广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农业有利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梅州市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2010年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96%,远远高于广东省5.1%的水平…。近年来,梅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其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梅州市农业发展的最优模式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梅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研究

  l梅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1.1优良的自然资源基础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保证

  1.1.1土地资源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梅州市现有耕地面积16.54万hm2,宜果山地25.4万hm2,农耕土壤条件优越,土壤结构好,土壤多为红壤土,pH为4.5—6.8,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全市森林覆盖率68.6%。85%的地域属于海拔500In以下的丘陵,其中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占13.7%左右;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这些条件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绿色种植、养殖生产。

  1.1.2水利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总量251.6亿o,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in3,过境客水量127亿m’。全市人均拥有本地水资源量2579n13。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1.37万kW。梅州市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治涝、灌溉农田水利体系,全市共建成2.3万多宗水利水电工程。其中,蓄水工程9690宗,引水工程10765宗,有效灌溉面积分别达5.60万、3.94万hm2。全市共计江河堤围478条。堤围总长910.3km,捍卫耕地3.7l万hmz、人口280万幢】。良好的水利资源条件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充分保障,有利于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1.2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方面,梅州市农业生产具有优良的有机农业生产传统,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积累和创造了“用养结合”、“精耕细作”、“农牧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等经验和技术。广大农民有使用沤肥、堆肥等农家肥的良好习惯,有机械、物理、生态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近年来生态农业的发展及农业科研在有机农业方面取得的一些探索性成果,如免耕、合理轮作、生物肥、生物防虫、治虫以及现代高科技激光技术的农业应用等。2009年,梅州市推广抛秧面积15.86万hm2,推广免耕抛秧技术1.99万hm2,推广尼龙薄膜育秧技术7.55万hm2,配方施肥‘17.05万hm2,间套种2.92万hm2,秸秆还田lO.48万hm2【2】。果茶实用栽培技术方面,推广以树形改造为核心的蜜柚丰产“留龙头”的修剪综合配套技术,水果套袋技术,“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新技术,优质水果出口注册生产技术,水果测土配方施肥和控释肥技术等。现代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梅州市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2梅州市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

  梅州市绿色农业发展虽然已经有一定规模,但由于起步较晚,绿色农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绿色农产品的产量所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还很低。且品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梅州市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从2005年才刚刚起步,其后2年发展缓慢,至2008、2009年才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辐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仅为10.6%,“三品”的年产值约为29.4亿元,全年农业总产值为179.38亿元,“三品”产值占比为16.39%。

  2.2绿色农业的产业层次处于初级阶段

  绿色农业是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完整产业链条,强调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集中体现现代农业基本特征和农业多功能性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梅州市的绿色农业肉发展时间短,产业体系不完善,绿色农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层次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传统农业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制约了绿色农业更好更快发展。表现在:产品档次偏低,产品深加工能力小;产品行业分布不尽合理,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养殖业较少。在“三品”中,认证门槛和附加值较低的无公害农产品占绝大多数,占“三品”总数的80.9%,而附加值较高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例只有19.1%。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中,又大多数是属于产业链较短的初级农产品,只有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泰源农科有限公司的山茶油、梅雁蓝藻有限公司的螺旋藻片是属于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3梅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绿色农业产业化基地

  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绿色农业产业化基地为先导,以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生产,并通过基地建设,把全程质量管理、产业化、品牌化等现代工业理念引入产业带建设,提高效益。在基地建设中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实现基地建设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基于对梅州市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分析,梅州市绿色农业基地构建思路如下。

  3.1.1特色优势种植业优化发展体系。围绕山区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山区水果、南药、优质水稻、玉米、单丛茶、油茶、蔬菜、花卉)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形成梅州市绿色农产品区域化总体布局格局:梅县一梅江区金柚基地发展带;蕉岭一大埔一丰顺一兴宁茶叶基地发展带;平远一蕉岭脐橙基地发展带;丰顺一五华、平远一蕉岭南药基地发展带;大埔一丰顺一五华烤烟基地发展带;兴宁—平远一蕉岭油茶基地发展带;兴宁一丰顺一蕉岭龙眼基地发展带;丰顺青榄基地发展带;五华细核荔枝基地发展带HJ。

  3.1.2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体系。广东省对猪、鸡的市场需求净缺口大,梅州地处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畜牧业转移的有利区位,绿色畜牧业发展极具潜力。梅州市可以种猪、肉猪、肉鸡养殖型龙头企业发展为基础,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养殖,突出发展奶山羊的养殖型龙头企业,适当发展养牛和兔。将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引导现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创建集团化、品牌型的肉类奶业加工企业,大力开发分割肉、冰鲜肉、小包装及快速食品,使上市畜产品向多样化、高质量、制成品方向发展,实现转化增值,促进畜产品加工业的优化升级,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重点打造梅江区畜产品储运基地,构建起较完善的绿色肉类奶业产业链。

  3.2推进农业标准化

  3.2.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是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的基本手段。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决定着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产出规模和发展速度。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要把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要与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相结合,提高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促进标准的贯彻实施。根据梅州市当前实际,产品认证应当坚持以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绿色食品为先导、有机食品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建议以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梅州市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

  3.2.2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当前,梅州市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检测、运输等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因此,要加强监督,在规范管理方面下功夫。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要把加强监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监督管理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通过加强生产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制、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加强监管,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数值算例

  设标的农产品当前价格为100,无风险利率r=0.05,波动率o=0.2,敲定价格K=110,p=2。一个季度付款一次,时间为一年,则期权价值为1.l91。

  参考文献

  [1]款大江国外农业利用期权市场对我烟的启示(1],新凝农虽经济,1999(5):66一66

  [2]周辑,运用bMlaxk-holer期权定价公式评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J].农业科技,2010(6)62-68.

  [3]薛4生期权理论对订单农业的指导与应用[J].中国农业经济,2001(2):73一6.

  [4]吕学斌,万建平。分期付款期权在基干教育基金保险的期权中的应用[J].经济数学,2007,24(4):375-379.

  [5]发高扬,模进。连续支付美式分期付款期权的计算[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29(12):1352-1355.

上一篇:浅析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 下一篇: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