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0 08:40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1997年一2002年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趋势的分析,总结了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

浅析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

  1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趋势分析

  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增长,总值达到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大背景下,一些主要进口我国农产品的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市场的考虑,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农产品采取歧视性待遇,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农产品加工出口值为347756.6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1.8%。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1年,作为WTO成员,享受无歧视性的待遇,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总体上得到了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国、欧盟和日本同时进人衰退期,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一些发达国家频繁地、不合理地使用技术壁垒阻碍和限制国际农产品的贸易发展,对我国农产品采取歧视性待遇,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导致我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大幅度下滑。随着2002年下半年我国政府迅速解决畜水产品贸易争端,促使欧盟逐渐解禁,农产品出口增幅势头强劲,农产品加工贸易业迅速增长。2003年,农产品加工出口增长高达20.3%。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农产品加工出口额高达490965.6万美元,增幅高达31.7%,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1.3%。然而,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仍存在缺乏品牌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多边农业贸易规则和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不断调整,进口检验检疫要求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

  2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也逐年好转,尤其是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也给我国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1反倾销问题

  自从1980年美国对我国薄荷醇提出反倾销以来,截止1999年底,美国、欧盟国家、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对我国出口农产品提起反倾销案件达21起。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反倾销案件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

  2.1.1贸易顺差拉大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与某些国家的贸易顺差拉大,是引发我国出口农产品反倾销案件增加的原因之一。2002年,贸易顺差达33l124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68.6%。

  2.1.2反倾销政策的实施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非市场经济”待遇的歧视性反倾销政策。一方面,在确定出口的正常价值时,不是按我国涉案企业实际成本和价格计算倾销幅度,而是参照所谓“替代国”的价格作出倾销裁定,使中国涉案产品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另一方面,在替代国的选择上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

  2.2绿色壁垒

  当前,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新技术壁垒越来越多,成为导致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受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自从加入WTO,我国一些农产品出n先后受到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等的限制,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外尚未完全接轨,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健全。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套合乎现实需要的质量控制体系,比如一些国家的食品工业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和IS09000质量认证,而我国国内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00多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HACCP体系和IS09000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更为薄弱。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标准是沟通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合作的纽带,但我国一些农产品加工标准由于考虑国内实际,引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较少,而且农产品加工标准也参差不齐,各地自定甚至各厂自定,标准的技术含量偏低,农药残留、售药残留超标,致使我国农产品加1二出口竞争力不强,难以打入国际市场。

  3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的对策措施

  3.1采取措施减少国外对我国农产品的反倾销

  3.1.1全方位开展政府间交涉,加大对外宣传大多数国家认为我国是“非市场经济”,政府直接干预外贸企业,实行出口补贴,因此造成低价出口。而事实上,我国目前发展市场经济,外贸企业已是独立的法人,有自主定价权,且无出口补贴。因此,要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政府间的交涉。要加大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外贸企业,让中国的外贸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现在,有些国家修订了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如欧盟已宣布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拿掉,澳大利亚也已经修改原有反倾销法律,承认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巴西以及东盟一些国家也已经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为国外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的彻底改变迈出了第一步。

  3.1.2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尽快建立重要农产品的数量、价格监测系统,发现有削价销售和对某一市场出口大幅增加等可能产生反倾销的现象时,要发出“警报”。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如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已经初步建立40余种五矿化工重点商品的自动预警机制,运用计算机系统自动分析出口商品价格、数量趋势,对可能引发国外反倾销的出口商品做出预警,已初见成效。农产品预警预报系统不仅要关注我国农产品在国外遭到的反倾销和限制进口的动向,也要关注其他困家发生的农产品倾销纠纷案件,因为别国的遭遇很可能是我国的前车之鉴。在这方面,韩国的做法值得借鉴。韩国的驻外机构和民间机构都将驻在国进口限制动向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同时,韩国媒体注意收集和报道其他国家产品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信息。

  3.2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的“绿色通道”

  根据国内外有关农产品加工基本标准,对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制订完善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监测检查手段,健全产品质量认证监管体系,强化产品质量管理与认证,实施认证标志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向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打通农产品的“绿色通道”。首先,提高农产品安全标准和环境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产品的安全标准主要是农药、兽药的残留限制标准,有毒物质污染的限制标准。要按国际市场标准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一系列的标准和规程,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确保与国际标准相配套。因而,我们应加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加强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生产使用农药的限制标准,加强环境治理。其次,加大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交流,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标准。要想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绿色技术壁垒,首先要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近ISO14000标准和发达国家最先进的环保标准。同时,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交流,力争实现双边和多边环境标志的相互认可。对于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要制定领先的国内标准,并且争取将国内标准上升为有利于本国的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郭华平,陈曦.论我国农产品加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阴.农业经济,2002(11):11-13.

  【2】崔文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叨.华声视点,2003(3):18一19.

  【3】黄军,李岳云.对中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思考叨.中国农村经济,2002(1):27—29.

上一篇:浅析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 下一篇:梅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