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2 09:04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五项新的发展理念,分别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同时也将“三农”的实际与五中全会的精神深入结合,深入贯彻五项新发展理念。本文就对我国的“新三农”政策通过发展新常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发展新常态;新三农;发展变化
前言:“新常态”一词是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产物,通过这一视角来对我国的“三农”政策来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近年来的粮食产量和农民增收程度都得到了全面的进步,所以由此看来我国的农业改革进程正在不断的推进,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所以对“三农”的新常态进行客观的分析,对三农的发展潜力进行预测才能让我国的农村改革得到更加持续的发展。
一、“三农”问题的发展史
所谓“三农”就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由于这一词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概括性,所以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都被广泛的运用。顾名思义,虽然从表面上看就是农民、农村和农业中的相互融合,但是其还具有比较深刻的内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三农”问题就具有很大的理论争议,主要分为几个理论版本。第一种是从农村的物质水平上来进行概括,具体为“农业真危险、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这种理论的解释对当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准确的解释。第二种理论是从农政的着力点和方向进行概括,具体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产”,这种理论是对第一种理论的一种升级,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还对其进行了政策的制定和全面性的实践,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威效。第三种理论是针对农村发展的方向进行的概括,具体为“农业生态安全、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的权益保护”,这一理论的发展可以全面的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的建设。所以由此看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之前的理论并不是完全落后的理论,也可以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雏形,后来的理论发展都是对之前的理论进行一个全面的扩展…。
二、新常态下的新“三农”发展变化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很多产业上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时期,在“三农”的问题研究中已经从农民、农村和农业扩展出了人口流动密切、城市发展和非农产业等一些重要的外部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对理论研究界之前的研究威果进行否定,而是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参考了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拓展开来的,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由于目前出现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互动愈加频繁、人口迁徙的现象十分严重、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等情况,所以在这种新常态的状态下,“三农”问题已经转化成为了“新三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提质增收、农村推进全面转型和农民群体不断分化。在农业的生产上来看,我国近年来的农业发展中更加重视农业效益与农业质量的并重,在新常态的发展状况下,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面临了很多方面的压力,包括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大、劳动力资源质量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升高、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压力过大、农产品效益过低等情况,在这种压力中还要让农业I均发展做到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数量保证和维护农村稳定发展等要求。所以如果想要保证我国的农业发展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就应该要在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断的提升农业的实现集约发展、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对目前农业上出现的细碎化问题和平均化分配的矛盾进行切实的解决,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切实发展新“三农”问题的举措
想要让新“三农”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应该将这一问题与我国发展的现状深入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让三农问题更向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让这一问题不再成为我国发展中的短板,而是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首先应该通过创新我国的机制和体制来解决农民的子女在城市上学难的问题。目前有很多的在城市务工的打工人员都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困难,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够在城市里的学校读书,因此大部分的家长都选择让孩子留在农村进行教育。长此以往,这些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会造成心理方面的严重问题¨j。这一社会问题如果越发严重,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所以在这一方面的我国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进行积极的解决。一方面应该在制度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有效的解决农村学生在城市上学难的问题,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在城市里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农村的教育建设,让农村的教育能够全面的开展起来,还应该加强对于教育资金的投入,切实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城市体系进行全面的优化。从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配套改革方式,对农民市民化的预期进行改善,使农民的市民化意愿更加强烈,加强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不仅要对许多中小型城市的企业进行大力的扶持,还要将农民的就业空间进行充分的扩展,让农民能够在我国新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城镇得到更加优质的生活,从而有效的减少兼业农民的数量。
其次,要在农村大力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重点是要解决农村的留守老人、居住交通、公共医疗等问题,让农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从而让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目前,一些的农村的医疗设施都很差,有些农民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身体检查,所以导致了很多抢救不及时的情况。所以国家应该切实的进行农村医疗的建设,让每个村民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命健康保障,让每个村民都能及时的接受治疗。同时,在我国一些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留守老人无人照顾甚至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部分是由于家中的儿女在城市中务工,另外一部分是缺少儿女的照顾。所以应该对这些乡村中的留守老人进行充分的关注,不仅要进行资金方面的补助,还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的关怀,切实的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想要从源头解决留守老人的问题,应该对城乡统筹工作进行充分的重视。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积极开展第三产业,加强农村的招商引资力度,让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从而让更多的农民都能够留在农村,发展农村的建设。让他们都能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就业空间,享受到质量高的基础服务和公共设施。这样就能够让更多的务工人员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农一20一村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让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走上一个更加先进的发展阶段。另外,还要对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充分的重视。目前,在农业上产业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长效,近年来的农业产量正在以逐年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但是距离我国农业的总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应该加强对于农业设备的资金投入,让农民在进行农业发展的时候能够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让农业的发展更加向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不能片面的发展经济而忽略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例如一些农民片面追求粮食的增产而使用过多的化肥等物质,造成了土壤板结等严重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粮食总产量得到了提升,但是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经济I掏过程当中,也应该加强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让我过的你农业发展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进步。除了重视农业独立的发展之外,还应该将农业与工业、制造业进行有机的融合,将农产品进行全面的加工,让农产品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进行内销和出口的方式,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该有效的促进城乡资源之间的流动,发挥农业就业收入、原料供给、旅游休闲和生态保育等功能,让农业的发展全面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o。
四、结论
总之,有效的改革“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政府应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重视,并且运用切实可行的举措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解决,让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能够得到全面的进步。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走上一条更加正确的发展道路,从而让“三农”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志强.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理论阐释与现实建构[D].吉林大学,2015.
[2]陆岷峰,汪祖刚.“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新战略的研究[J].西部金融,2014,10:10—14.
[3]王佳美.新常态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创新研究——从立法角度的透视[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01:16—19+38.
[4]楼文龙.正确把握经济金融发展新常态不断引领学研工作新提升[J].农村金融研究,2014,09:4-9
[5]金运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及改革思路[D].吉林大学,2015
[6]李梅.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5
[7]罗博.从吉林榆树透视我国“三农”问题破解新路[N]东方城乡报,2010一D5一lIB07.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