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成效问题和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2 09:00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定西市气象服务“三农”工作中的现状和成效,结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提升预报服务水平,提高气象服务“三农”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气象服务;“三农”;成效;问题;对策

  甘肃省定西地区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属典型的大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处内陆腹地,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中北部干旱少雨,南部高寒阴湿。该区属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年降水量420rain左右,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天然降水旧1,长期以旱作农业为主H。1。定西自古以来十年九旱,农民始终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干旱、洪涝、冰雹、霜冻、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位于定西南部的岷县,暴雨、冰雹、洪涝等灾害时常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定西农业的高产高效、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民的增产增收等问题都与气象服务联系的越来越紧密。近年来,定西市气象局不断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丰富气象为“三农”服务产品,指导农业科学生产,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防灾减灾、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着重对现阶段定西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成效和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定西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成效问题和对策

  1定西气象为“三农”服务取得的主要成效

  1.1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机制和体系逐步完善

  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定西属灾害频发地区之一,多年来,定西气象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着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体制,建立了市、县(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把气象工作纳人政府考核序列,实现了气象工作市、县(区)、乡(镇)、村4级延伸考核。出台了《定西市暴雨冰雹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管理办法》《定西市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印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点。全市119个乡镇全部建成气象工作站,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达3873人,实现了自然行政村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建成了华家岭、木寨岭2部天气雷达,8个县级综合监测基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对气候作者简介张红兵(1969一),女,甘肃定西人,工程师,从事短期气候预测及气象服务研究。收稿日期2017—12—27变化的能力明显提高。不断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为市委市政府应对灾害性天气提供可靠的科学决策依据。

  1.2拓宽了气象为农服务的信息渠道

  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技术、手段,拓展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建立了手机短信发布平台、“村村响”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通了手机微信公众号,建成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实现了21个部门的有效对接,气象信息传播已从传统的广播、电视、电话拓展到电话自动答询、手机短信(气象部门手机短信发布平台、政府“惠农通”、“12121”气象短信、电信运营商全网发布)、网站、电子显示屏、“村村响”、微信平台、信息员传播等多种方式,基本解决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全覆盖。

  2定西气象为“三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2.1气象信息准确率有待提高

  农业生产中对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依赖度较高¨-,当前,由于技术的制约,中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还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针对一些过程短、范围小、危害大的对流性及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前程度不够,预报预警常因滞后不能有效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真正需要。

  2.2气象为农服务还不能真正满足特色农业需求

  就定西马铃薯产业而言,马铃薯的生产、收获、加工和储藏保鲜等环节受天气变化影响的问题摆在了当地马铃薯协会和种植户面前。农户播种前需要掌握季节性气候变化,做好播前的准备工作,播种和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更需要时时掌握天气变化信息和听取合理的生产建议,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工作,避免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另外,在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更离不开天气预报服务,农户们迫切需要更加具体的马铃薯服务气象保障平台。

  3对策与建议

  3.1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强服务

  “三农”的主动性、准确性、及时性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率是服务“三农”的核心。要切实加强数值预报建设,加快从传统的概率、模糊预报向精细化、定量化预报转变路程,以满足农村快速发展,农户迫切需要的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产品和为农服务产品旧1。切实提高干旱、冰雹、暴雨、洪涝、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和作物生长关键期农时天气预报水平和监测预警。

  3.2加强特色服务产品的研究开发及技术试验加快明确

  气象科技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战略方针,分门别类建立种植业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以及生育期最适宜农业气象指标,发挥当地气候特点及地域需求,突出区域特点,针对不同作物,开发、研究出符合当地农业气象的服务产品归J,建立土壤、病虫害等的农业气候指标资料,进一步细化农用天气、灾害预报产品,加强对农业病虫害气象预测指标的开发研究及特色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4结语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如何提高“三农”气象服务质量,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如何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高效、优质的气象预报服务,充分挖掘气象服务“三农”的潜力,不断创新和丰富预报服务产品,拓宽气象信息覆盖面,解决信息传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全力推动农业发展,以满足农民追求小康生活的迫切愿望,进一步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广大气象工作人员任务还很重大,需要深入思考、共同谋划。

  参考文献

  [1]陈学君,姜梦晶.甘肃定西地区干旱气候突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1):68—74.

  [2]朱国庆,史学贵,李巧珍.定西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1,22(3):6—9,

  [3]张凯,王闰元,王小平,等黄土高原春小麦地上鲜生物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J].生态学杂志,2009,28(6):1155—1161.

上一篇:关于“三农"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地方科技报如何围绕“三农”延伸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