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网络化管理的设计与建设模式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9 10:46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物质生活品质获得全面提升。为了使农村生活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农村现在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化社会管理体系,而农村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正在萌芽发展。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七境村就是发展农村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典型代表。为了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改善农村信息技术管理单一、各项数据无法相互连接的问题,需要借助现代高科技的手段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并建立综合管理化的网络信息平台,从基本上解决网络传输中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农村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设计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农村网络化服务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农村网格化;网格化综合服务

农副产品网络化管理的设计与建设模式

  0引言

  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宗旨就是以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为社区群众提供精准的服务,打造服务型的乡村化社区政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综合服务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改进网格化管理平台,健全网格体系,构建完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七境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不仅增强了社会组织能力,还有效推动了七境村的稳定发展。

  1农村网格化综合服务设计构建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村相对比较闭塞,政府掌握的信息与农民掌握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改进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服务化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农村网格化综合服务设计可以对农产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区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能够加大农产品的推广力度,使农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可以将销售与市场进行紧密融合,使农户可以安心种植,免去后顾之忧。

  2农村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设计方案

  在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网站建设的过程中,七境村应该结合发展实际对网站进行统一规划和正确定位,使不同页面间可以保持有效衔接。系统设计制作中使用的技术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必须符合实际的发展需要。网站页面设计应该以简洁、舒适为主,可以使人一目了然。为了保证七境村未来的发展需要,需要将网站建设分为不同的阶段,方便今后对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在不断丰富网站功能的同时,需要加强网站的安全性,防止用户信息出现泄露,保护用户的上网安全,同时为了满足更多的人需要,应该保持系统的兼容性,确保可以同时进行多人操作[1]。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及时报道七境村的新闻,推广当地的旅游景区和农产品,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

  3农村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构建路径

  3.1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发展方向,就是积极鼓励农村青年进行自主创业、自建品牌;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特色品牌定位,设计LOGO,设计品牌故事,设计海报,设计包装;策划全套VI设计,建设七境村-乡村电商网站,举办七境村乡村电商培训班,提高七境村民对乡村电商的认知了解和使用能力,全方位塑造七境村品牌形象。鉴于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范围有限的因素,服务中心应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我国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以电子商务为主体,与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大农业发展部联系。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有一支上百人的大农业团队,专门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帮助农户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品牌化,然后整合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盒马、大润发、易果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助力农产品销售。通过加盟融入,使得七境村品牌形象逐步凸显,品牌类型逐步增多,逐步形成覆盖七境村全村的综合调配课程[2]。

  3.2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系统

  结合七境村发展实际,可以建立和开发相对比较完整的交易系统,方便农户对物资进行查询和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模式,将信息进行及时传递,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根本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当通过加盟大型电商企业,七境村特色农产品在社会上产生口碑效应后,可以自建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商平台,真正实现农产品网络化销售,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化解产能不均衡的市场格局,提高农民收入水平[3-5]。

  4结语

  七境村在农村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设计及构建的过程中,不仅树立了品牌效应,还顺利将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为更多的人从事电商经营提供了便利,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了电商推广模式,并且从整体上提升了经济效益,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网格化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网格化治理转变,从管理向治理转变。

  参考文献

  [1]杨艳,张海龙,陈剑菲.农村普法网格化管理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2):35-36.

  [2]邓俊淼,谢懿格.农村多维贫困的网格化管理和精准扶贫模式[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6):78-80.

  [3]刘立军,李玉涛,李翔宇.现代农业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农业信息,2015(21):78.

  [4]胡勇.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之争与优化选择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3(15):71-72.

  [5]陈鑫子.探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财务管理的新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6(26):20-21.

上一篇:农副产品药物残留检测 下一篇:农副产品流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