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机制研究水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5 10:43

  摘要: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迫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更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之~,其工作重点是大力推广科学高效的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及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得到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然而节能生态农业技术在应用范围上仍然有限,推进相关技术的扩散仍是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对农业技术扩散理论加以阐述,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现状,研究并探讨适合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机制与具体举措,以期为提升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机制;现状

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机制研究水

  0引言

  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其工作重点是大力推广科学高效的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及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1|。当前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了技术进步,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得到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然而节能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仍然有限,推进相关技术的扩散仍是节能减排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技术扩散理论起源于欧洲,经过近100年不断完善与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时至今日技术扩散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农业技术在内的多学科、多行业领域。众多专家与学者通过对技术扩散理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大量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对技术扩散的实践活动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拉1。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之后的扩散,包括技术推广与技术转移。它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相应的渠道,在该行业领域的成员问被传播的过程。农业技术扩散是指一种农业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等从创新源头开始向周围传播,不断被广大农民或农业企业接受与采纳的过程”J。具体到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技术扩散的核心是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随着一项节能生态创新技术的出现并被不断推广,更多的农民采用该项新技术使其达到峰值后逐步衰减,最终被一项更新的技术所取代的全过程。通过研究农业技术扩散理论,以此设计出明确、有效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将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中的主体、渠道、对象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

  2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不断加大,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其中,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因缩短了农作物成熟时间而提高了种植效率H1。

  2.1生态农业节水技术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喷灌、微灌、低压管灌及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广与应用情况良好。《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09年)》数据显示,2000~2008年我国节水灌溉总面积年均增速为5.1%左右,对水的利用率与生产效率、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节水技术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在内的成套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口]。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我国仍有50%以上的农业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喷灌、微灌等资金投入大的节水技术在推广与应用上不尽人意,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仍有待发掘。

  2.2生态农业节能技术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资源都具备大面积普及与推广价值。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4150万农户约1.5亿人在使用沼气池,年产沼气87亿m3,生产有机肥料2亿t,所替代薪柴相当于保护了o.09亿hm2林地,农民增收350亿元【61;光伏农业对农村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也不断提升,以广西光伏生态农业示范项目——隆安英利光伏发电站为例,通过建设现代化光伏大棚种植区,充分吸收太阳能的光与热,不仅满足了园区内的农业生产与生活用电,剩余电量还能并人南方电网,每年带来近7000万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节能的新型循环经济模式【7I;除此之外,农业机械的环保节能设计与玉米秸秆的能源化利用,都是当前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的重点,并已初见成效。

  3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机制设计

  3.1动力机制

  一些专家学者将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分为推动力与牵引力,二者相耦合便是技术扩散的动力。从节能农业技术扩散系统的运行来看,节能技术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力量,而节能农业技术扩散的牵引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需要H-。自然资源的丰度是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情况的制约因素之一,资源短缺地区对节能农业技术的获取更为迫切,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深刻感受资源短缺的现实压力,农业能源危机意识不强。因此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的动力主要还是政府的推动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享有经营自主权,他们有权选择或放弃使用农业节能技术。如果对自然资源的产权进行明确界定,让农民充分认识到节能的实质是节约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当节能农业技术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经济收益,那么任何农业生产者都有投入节能技术的需求。

  3.2激励与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对农业技术扩散的激励主要是以各种补贴方式完成,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仅有激励而没有约束机制很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必须基于不同农业生产行为,将生产资料真正资源经济化,建立起一系列约束机制,用经济杠杆规范农民的农业生产行为。只有激励与约束机制双管齐下,才能使农民自觉主动地采用生态农业节能技术,并将迅速应用到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

  4推进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对策

  4.1加大节能生态农业科技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节能生态农业科研的金融支持,拓宽其资金渠道来源,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农业科研机构集中…1。很多节能生态农业技术的工程量巨大,资金消耗多,但当前各类国家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兴趣不大,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缺血”问题突出。因此急需政府牵头,加快培育村镇银行或专门性的农业金融组织,从而将农业基础金融服务普及到广大农村更多角落。

  4.2完善节能生态农业配套环境

  政府作为技术扩散的主体与纽带,一是要以政策与法律形式制定一系列相关资源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制度、技术合作制度及交易制度,从而提高节能生态农业技术的供给效率;二是要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基地,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完善与健全农业技术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要搭建节能生态农业技术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最新技术成果与专利等信息,畅通技术扩散渠道,实现节能生态技术的上通下达,真正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扩散开来[121。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12:2—4

  [2]袁凤歧.农业节水技术扩散机制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1

  [3]刘笑明,李同升.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经济地理,2006,06:931~935,996

  [4]刘佳,余国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5:129~134

  [5]国亮.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l

上一篇:科技金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