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9 10:18
摘 要 :粮 食补 贴政 策的执行 问题一直 困扰 着政策制定者 .在 影响政策执行 的众 多因素 中,信息不对称无疑是 不可忽视 的因素之 一,它通常干扰 着政 策的顺利执行 ,对这种干扰 的分析 ,将 有助 于我们提 前采取若干措施 来抑制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利 影响.提高政策执 行的效率 。本文以农村粮食补贴政策为例 ,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原 因 及道德风 险现象的分析 ,提 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 的具体措施 ,以减少信 息不对称对粮食补贴政策 实施 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补贴政策 ;信 息不对称 ;道德风 险
引 言
从 2004年开始实施的粮 食直补和从 2006年开始实施 的 农资综合补贴 ,是贯彻落实党的惠农 政策的重大举措 ,它对促 进我国粮食生产 ,搞活粮食 流通 ,调动农 民生产 积极 性 ,提 高 农民收益.保障国家粮食供应顺畅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政策 实施以来 。粮食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好评 ,几亿 的中国 粮农从 中受益 。粮食 补贴政 策的具 体实施 过程 .是通过委 托—— 代理关系完成的。政府各层级之间 ,从 中央到地方 。形 成多个委托代理关系 ,中央政府是委 托人 ,省政 府是代理人 ; 省政府是市政府 的委托人 ,市政府成为其代理人……根据委 托—— 代理理论 。顶端委托人 和处 于最低端 的代理人所获 取 的信息大量 失真 ,在一个 有 R个 层次 的组织 中 ,假 设最终 的 信息量是 I,每次信 息传递都 有 N%的信息失 真 ,那么通过 R 层过滤后 ,就只有 1(1-N%)R的信息没有失真。委托一代理 链条中的信息失真会导致决策者和执行者之 间严重的信息不 对称。
一 、 信 息 不 对 称理 论
简言之,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各类人 员对有关信 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 ;掌握信息 比较充分的人员 , 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信息贫乏的人员 ,则处于 比较不 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是 由三位美 国经济学家——约瑟 夫 ·斯蒂格利茨、乔治 ·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 ·斯彭斯提 出的。 信息不对称也称信息不完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 是交易现象发生 时.交易的一方对 交易对象或 内容 比另一方 拥有更多的信息 ;第二种情况是经济主体或行动 主体在进行 决策时 。不拥有作出最优决策所需要 的全部信息 。交 易者所拥 有和能支配的资源,尤其是时间资源的有限性是 产生信息不 对称的主要原因。交易者搜寻有用信息要花费高昂的成本,信 息优势方为获得利益最大化故意隐藏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 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内在原因。本文中所讨 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第二种情况 。
二、信息不对称在粮食补贴政策中的几种表现
粮食补贴 中的信息不对 称是 指在政策实施过程 中,政府 各部门、工作各 阶层人员 ,由于工作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对相关 信息的了解产生差异。 在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实 施过程中 。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 “信息不对称”:政府上下级之 间的“信 息不对称”、政府与农 民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农 民与农 民之间的“信 息不对称 ”和道 德风险问题 。每一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都会对 国家粮食补贴 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
(一 )政府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首先 ,在政策实 施中 ,科学知识 与具体知 识的不对称 ,主 要表现在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知识 上的不对称。一般 来说 ,上级政府 ,尤其是 中央政府的官员 ,级别较高,能够吸引 受过高等教育 的人才 ,并且往往拥有很多一流 的专家进行政 策咨询 ,而地方 政府 ,其 级别往往较低 ,不太能够吸 引受过高 等教育的人才 ,所拥有 的专家 的层次也会 比较低 ,或者几 乎找 不到专家进行政策咨询 。因此 ,除 了极个别的例外 ,上级政府 在科学知识方 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但是 ,由于地方政府是本地 的政府 .与本地人民在地理上比较 接近 .政府官员与 当地人民 生活在一起 。在很多方面与当地人 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地 方政府往 往在具体 的时 间和地点 的知识上具有 相对 的优势。 其次 .在政策实施效 果的反馈 中 .某些政府 官员甚至是部 分政府 ,为了追 求政绩 ,故意夸 大政 策执行的效果 ,并且 隐瞒 政策的缺点与弊端 。下级官员 向上级官员或者下级政府向上 级政府汇报工作时,只谈起对 自己有利的部分 ,而过滤掉对 自 己不利的部分 ,即使提到或者被问到时也只是简单的带过 。上 级对下级汇报的工作情 况理解不 全面 ,重点就会 出现偏差 ,最 终导致二者之间的信 息不对称 信息反馈和传递 的层次越多 , 信 息不对称的现象就会越严 重。
(二)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政府处于信息的优 势地位 。作为最大公共信息资源的控制者 ,政府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 ,它利用 自身 的信息优势地 位垄断信息的传播 ,实施追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目标 :而公众 则处于信息弱势地位 ,难以获得政府 信息 。最终可能导致其利 益受损。在粮食补贴政策 中,当地政府和其领导下 的各个部 门 ,包括村级 干部 ,对政 策的理解程度 显然要深 一些 .对政策 的最 新变化也 了如指掌 。对农 民而言 ,确实 了解甚少 。这就形 成一种政府处于优势地位的信息不对称。
2.农 民处 于信息 的优 势地位 。在 粮食补贴 政策 中,补贴 标准 由政府决定 ,但是补贴量是根据粮农 的种植 面积决定的 。 粮农 的实际种植面积只有他们 自己清楚 ,这时他们就处于信 息的优势地位 。由于粮食实 际种植面 积核算 的成本 过高 ,政府 无 法 了解 粮 农 的 实 际 粮 食 种植 面 积 ,于是 改 变 措 施 ,粮 食 补 贴 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但是 ,就 目前状况 ,计税面积每年也在 发生变化 ,政府还是无法准确把握粮农 的实际种植面积 。政府 的这一举措 ,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弱 了农 民的信息优势地位 ,但 这种优势地位依然存在。
三、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在粮食 补贴政策 中,信息不对称产生 的原 因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一 )专业化 分工 的结果
信息不对称是人们 进行专业 化分工 的必然要求 和结果 。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 的一个重要方 面就是 分工 的不断 演进,社会化的大生产业要求人们只需要 掌握厚实的专业技能 . 这种专业技能也基本上伴随了整个的职业生涯。政府不同部门 的官员 ,因为工作性质 的不 同 ,更 多的专 注 自己需要 的信 息 。 对不同的信 息的分析与理解也不 同,他们 了解有关粮食补贴 政策的信息量也会不 同,自然 的形成彼 此之间的信 息不对称 。 (- )信息传递者之 间的知识有 限 交易者 的知识是有 限的。交易者知识的有限性一方面是 由其所拥有 和能支配 的资源 的有 限性所决定 的,而这种有限 性是又与其专业化分工有着密切 的联系 ,专业化的分工也直 接导致交 易者将更多 的精力用在 自己专业知识 的积 累上 .知 识 的有限性成 了一种天然 的壁垒 。另一方 面。每个人又都是有 限理性 的,即计算能力 、决策能力都是有限的。这方面主要表 现在政府 的上下级之间 ,政 策的传达过程 中,下级由于自身的 知识有限 .对上级意思的不完全理解 以及对政策的不完全解 读 。就形成 了信息不对称 。
四、缓解政策执行 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基本策略
(一 )加快农村 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组 织领 导 ,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开 展农村 信息知识 宣传 和教育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 息意识 , 提高对农村信 息化建设 的重要 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 强对信 息资源的收集 整理 、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 ,建立完善的 农村信 息服务体 系。建立农村信 息化 网络综合服务平 台 ,通过 农村政策服务的提供 ,及时发布和解答农 民关心的政策、法规 问题。充分利用 目前 在部 分村 组委员会 已经 建立起来的无线 网络通信 ,和地方 的广播 电视等传 统媒体积极宣讲信息化 的 必要性 。在经济条件允许 的地方做好 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 的推广普及。
(二 )信 息反馈 系统的建立
建立广 泛的信 息反馈 系统 ,让广大农 民能够参与进来 ,及 时将政策实施 中反应 出来 的问题 搜集起 来 .并针对性的提 出 解 决方 案 ,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同时也可以减少腐败现象 的 发生。抓住 目前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部 门网站建设的大趋势 , 在政府 网页上建 立方 便快捷的信息反馈 系统 。指派专人做好 反馈信 息的收集 和反 馈信 息的 回复 。例如 : 1.反馈 信息邮件发送 功能 ,可将农户提交 的反馈信 息 自 动发送到指定邮箱 ;
2.反馈信息后 台查 看功能 ,可登陆系统管理后 台查看反 馈信息详细内容 ;
参考 文 献 :
【1】丁煌,李 晓飞.逆 向选择 、利 益博弈 与政 策执行阻滞【J].北京航 空航 天大学学报,2010,(1).
[2】周 向红.公共政策过程 中信息 不对称成 因的分析【J】.理论探讨,2004, (2).
【3】叶晓凌.信息不对称与农业保险有效供给的经济分析【Jj.商业研究, 2007,(2).
【4】李 明慧.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结果与治理【J】.技术经济,2004,(1).
[5]张维迎.博 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I.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 民出版 社, 2005.
[6】定 明捷.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策执行分析[』J.理论探讨,2008,(5).
上一篇:吉安县桐坪镇粮食收购模式探索 下一篇:河南省稳定粮食产能问题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