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长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8 10:23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与平均住院时长有关的医院水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收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9省份30家医院2001、2006、2011年的AMI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将纳入研究的医院按照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划分为3类。采用针对整群数据的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对3类医院患者特征差异进行检验,采用Mann-Kendall法检验住院时长在3个研究年份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检验医院特征对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814份病历。3类医院所入选的AMI患者的入院时间、肾小球滤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2001、2006及2011年的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14.6±16.6)、(11.6±8.7)和(12.2±7.4)d,各年份间无显著的变化趋势(P=0.50)。调整患者水平特征后的无并发症病例分析结果显示,3个年份的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11.1±8.3)、(10.9±6.9)和(11.6±5.7)d,各年份间仍无显著的变化趋势(P=0.68)。非附属非教学医院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较长,增加约6d(95%CI:1.58~10.19),未开展冠脉造影医院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增加约3.7d(95%CI:0.46~6.99)。结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AMI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仍不理想。2001~2011年平均住院时长无显著改善,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缩短住院时长是改善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诊疗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时长;西部农村地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心血管病负担日益加重。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数量将达到2300万[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仅2014年我国AMI住院费用高达133.75亿元,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2%[2]。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特别是西部地区,公立医院床位占有率已经达到93.1%,几乎达到饱和状态,难以应对快速增加的心血管病负担[3]。而平均住院时长的增加可能导致医院获得性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再发心梗或心绞痛、新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不能让患者获益,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4-5]。既往研究显示,我国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长高于其他国家[6-8]。因此,深入了解我国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及其影响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分析ChinaPEACE回顾性注册登记研究中2001、2006和2011年的随机抽样病例数据,描述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长的情况和变化趋势,同时探索与住院时长相关的医院水平因素,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针对性地改善AMI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西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长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来自ChinaPEACE回顾性AMI注册登记研究[9],是一项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研究对象是2001、2006和2011年接受住院治疗且出院诊断为AMI的西部9省30家医院(三甲医院1家,二甲医院29家)病例。首先利用病历检索方法获得上述医院中3个特定年份出院诊断为AMI的病例。检索依据国际疾病分类临床编码(ICD-9编码410.xx或ICD-10编码I21.xx),若无ICD编码,则检索出院诊断的关键词。然后按照事先设定比例随机抽取病例。对抽取病例采用统一的数据定义,由专人进行集中病历信息提取[10]。在提取信息过程中,随机抽取5%的病历进行质量核查,确保准确率>98%。本研究的协作医院伦理委员会均同意开展此项研究。

  1.2数据收集及研究变量定义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特征、诊疗经过、结局等信息全部来自病历记录[2]。住院时长为病历首页记录的出院日期与入院日期的差值。若任一日期缺失或异常,则从病历记录的其余部分提取。为减少特殊病例对平均住院时长分析结果的影响,数据分析时排除了院内死亡、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外院转入或转院、住院期间行冠脉搭桥手术(CABG)等病例。在进一步分析中,排除可能会增加额外住院时长的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并发症(包括再发心梗或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新发心力衰竭、房颤、室速或室颤、脑卒中、出血、急性肾衰、感染等)的病例及住院时长离群值[指低于1%分位数(住院时长为0或1d)或高于99%分位数(超过42d)]。1.3统计学分析纳入研究的医院按照患者住院时长中位数进行排序,分为高中低3类。考虑到医院内患者的聚集性,在对3类医院间患者特征差异进行检验时,分类变量采用针对整群数据的2检验,数值变量采用针对整群数据的方差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计算调整患者水平因素后的住院时长,采用Mann-Kendall法检验住院时长在3个研究年份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检验医院特征对住院时长的影响。所有统计推断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9.3软件。本研究已完成在临床研究登记平台ClinicalTrials.gov的注册,编号为NCT01624883。

  2结果

  本研究中随机抽取的病例总数为1127例,均排除了院内死亡的87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的41例和外院转入或转院的185例病人,最终纳入分析的病例数为814例,分布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9省份30家医院,2001、2006和2011年分别为118、232和464例。2001、2006和2011年的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11(7~18)、10(6~15)和12(8~15)d。

  2.1医院间AMI患者特征将纳入研究的医院按照患者住院时长中位数划分为高中低3类。社会经济学年龄、性别、户籍变量在3类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入院时间和肾小球滤过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住院时长组(52.9%)中入院时间≤6h的患者数量显著多于中住院时长组(36.1%)和低住院时长组(38.8%),(P=0.01)。低住院时长组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1.73m2)的患者数量(16.7%)要少于高住院时长组(27.0%)和中住院时长组(30.4%,P=0.01)。其余患者水平变量在3类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住院期间诊断检查及治疗情况低住院时长组(26.7%)的心电图检查比例显著低于高住院时长组(47.5%)和中住院时长组(52.0%,P=0.03)。入院24h内,中住院时长组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用药率(91.6%和48.0%)均显著高于高住院时长组(80.7%和32.2%)和低住院时长组(81.2%和22.4%,P<0.01)。此外,住院期间中住院时长组ACEI/ARB类药物的用药率(72.7%)也显著高于高住院时长组(63.7%)和低住院时长组(50.0%,P=0.03)。其他检查或治疗在3类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住院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发现,低住院时长组新发心衰发生率(1.9%)显著低于高住院时长组(5.9%)和中住院时长组(6.3%,P=0.02)。其他院内事件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发现2011年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的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2.2d,即使是无并发症病例,平均住院时长也达到11.6d。此外,2001~2011年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没有明显改善。2011年,全国AMI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约为11d,虽然与其他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与2001年相比平均缩短了2d[11]。虽然西部农村地区AMI的平均住院时长与全国水平相差不大,但均需要进一步改善。AMI患者的诊疗模式,特别是再灌注治疗情况,与住院时长有密切关系。本研究91.8%的病例属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课题组既往研究显示,2001~2011年我国西部农村地区STEMI患者医疗质量取得了大幅改善,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大幅缩短,再灌注治疗率显著提高,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不足[12]。虽然适宜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率有所增长,但本研究住院患者再灌注率也仅为50%,与指南推荐仍有一定差距。再灌注治疗率低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潜在因素。此外,西部农村地区的医院主要依靠溶栓治疗,缺乏开展急诊PCI的能力[12]。与PCI相比,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差,新发心力衰竭、再发心梗、卒中等结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13-14],可能导致住院时长的增加。本研究结果也证实,高住院时长组(4.8%)新发心力衰竭的比例要显著高于低住院时长组(1.9%)。因此,过度依靠溶栓治疗是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住院时长没有得到改善的潜在原因之一。

  4结论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AMI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仍不理想。2001~2011年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无显著改善。在医疗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合理有效地利用诊疗手段,推广应用临床路径,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医院AMI的诊疗能力仍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TheWorldBank.TowardahealthyandharmoniouslifeinChi-na:stemmingtherisingtideofnon-communicablediseases.

  [2]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6):521-5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上一篇: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分析及村民意愿调查 下一篇:武汉与德国汉诺威会展经济对比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