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7 10:48

  [摘要]生态农业具有安全、有效、有序、可持续的特点,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中药生态农业起步较晚,各地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虽然很多,但缺少评估指标和方法,不能科学评判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原则,包括科学实用性原则、整体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然后从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构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评估指标体系,并针对每一评估指标给出相应的评估方法,为行业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评估

  生态农业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当代最先进的农业模式,具有整体性、多样性、高效性、优质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1-2],在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4]。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是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效统一,其本质目标是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与工业化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投资小,产出高,无污染,风险小的特点,综合效益显著,正成为21世纪的全球农业发展的新方向[5-7]。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8]。与常规农业相比,中药材生态种植在品质特性、生境要求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优势[2]。2004年,郭兰萍等首次提出“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9],并完成了“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项目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有效推动了中药生态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

  1评估原则

  1.1科学实用性原则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必须遵循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规律、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等科学规律,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生态种植的内容和特点,科学涵义明确,评估指标概念清晰,各指标之间既要避免重复,又要有内在联系[18]。而且,评估指标要可量化,保证与我国中药材生产实际水平相适应,能较好地度量和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不同模式生态种植建设目标实现的程度[19]。

  1.2整体系统性原则

  中药材生态种植评估体系构建要坚持整体系统性原则,用整体、系统观念反映中药材生态种植建设在药材品质安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的有效性状况,能全面地体现被评价区域中药材生态种植建设的整体情况,如中药材品质提升情况,经济效益合理化情况,生态环境趋良化方向发展情况,以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等[19]。

  2评估内容

  评估指标体系是生态种植评估内容的核心,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成为中药材生态种植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中药质量安全已成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中药材种植环节最为关注的,因此将中药材质量安全作为评估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的核心指标。在综合效益方面,生态效益是生态种植发展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生态种植建设的驱动,另外,在使社会延续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3-25],下面从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构建中药材生态种植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为实现中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评估方法

  根据已经建立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评估原则和评估内容(评估指标),从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部分构建了符合中药生产实际的评估方法,每一项评估指标均给出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参考资料,具体见表1。

  第一,质量安全部分,该部分是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评估的重点。相对于粮食等传统农业生产,中药材生态种植更注重品质,其次才是产量。中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决定了中药材品质的优劣。因此,中药材生态种植在保证药材质量符合药典标准合格的情况下,更加追求品质的提升,所以品质提升指标是质量安全部分评估的重中之重。中药品质评价常用的技术方法包括UPLC、GC-MS、HPLC/UPLC-MS、指纹图谱、代谢组分析等[26]。其中,代谢组学作为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在中药质量控制、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7-29]。而且,代谢组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农业和传统农业种植的农作物鉴别分析中,如Bueno等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找到了6种质量标志物,实现了有机和常规种植的番茄之间的鉴别[30]。因此,在中药材品质提升的评估中,同样可以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将常规种植的药材、生态种植的药材和野生道地药材三者的化学成分进行比对分析,开展中药多组分综合整体评价[31]。

  第二,经济效益是药农最为关心的,本部分主要设置了产量和产值2个二级指标,其中单位面积产量是最直观反映经济效益的评估指标,其评估方法为总产量与种植面积的比值,简单可行。此外,在产值的评估上,投入产出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对于中药材来说,通过开展生态种植可能会由于劳动投入增加造成成本投入增加,与此同时也会通过品质提升带来更大的价值提升。因此,采用中药材生长周期内总投入与总产出比值的方法能更科学的反映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经济效益。本部分的评估方法可参照张福锁等人在玉米、小麦和水稻生态农业上采用的作物产量、农民收入等评价方法[25]。

  4小结

  本文从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3个方面构建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评估体系。用统一的量纲评价中药材生态农业建设的质量安全和综合效益,并以此来体现不同产地不同生境下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优劣,对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进行客观全面地综合评估,不仅为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业内开展与中药生态农业相关的评估工作提供定量或定性的参考标准。该评估体系在推动药材品质安全稳定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效统一,为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技术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保障了我国中药生态农业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晓萍.生态农业与西部资源合理利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7(5):481-487.

  [2]郭兰萍,王铁霖,杨婉珍,等.生态农业———中药农业的必由之路[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231-238.

  [3]杨瑞珍,陈印军.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与任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5):167-171.

  [4]王宝义.高效生态农业研究的计量分析与文献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16(3):54-64

上一篇:人工智能对医疗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新传播生态下“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