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互联网+”物流平台的现状、成效与瓶颈研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4 10:15

  摘要: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结合文献研究法排摸了宁波的25个“互联网+”物流平台,在分析运营主体、现有服务功能和数据互联互通需求的基础上,归纳了物流平台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从顶层设计、数据共享、产业应用、运营机制、支撑体系视角提出了宁波物流平台所面临的关键瓶颈。本文的研究为制定宁波“互联网+”物流平台的创新发展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平台;瓶颈;创新;可持续发展;宁波

宁波“互联网+”物流平台的现状、成效与瓶颈研究

  一、引言

  “互联网+”物流平台有助于实现中小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构筑开放协同的智慧物流生态链,形成虚拟与实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共享、生态协同的跨界融合网络关系。其商业模式的特征可概括为:塑造独特的核心价值,以组织扁平化和流程透明化协同诚信的多主体,借助敏捷的响应速度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精确满足高端和创新需求。目前“互联网+”物流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管理、架构设计、平台功能、信息技术等领域,主要存在综合性不强、运输方式单一、盈利和维护不平衡等问题。

  二、物流平台的现状情况分析

  1、运营主体从运营主体分析,宁波“互联网+”物流平台有17个企业主导平台、6个政府主导平台、2个事业单位主导平台,占比分别为68%、24%、8%。然而物流平台尚缺乏协同共创的多元合作运营主体方式,例如政府与企业合作主导、事业单位与企业合作主导等。

  2、现有服务功能电子商务平台的现有服务属性包括车货交易、航运交易、综合服务、铁路联合、航空货运,占比分别为31.25%、25%、25%、12.50%、6.25%。电子商务平台的现有服务属性包括道路物流、快递物流、港航物流,占比分别为50%、33.33%、16.67%。电子政务平台的现有服务属性包括行业监测、应用展示,占比分别为66.67%、33.33%。宁波“互联网+”物流平台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查询、追踪等基本服务,具有特色和亮点的增值服务要么缺失,要么仍在建设之中。行业服务类平台侧重于数据统计和指数发布,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商业智能功能的开发与应用。

  三、物流平台取得的一系列成效

  一是电子政务物流平台应用亮点突出。以宁波城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例,在全省率先探索“交邮合作”城乡货运公交模式,提供物流集散、便民服务、电商交易功能,全力打通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成功入选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物流发展典型案例”,成效显著。

  二是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功能相对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围绕上下游产业服务链,提供在途可视、资源交易、智能订舱、智能配载、智慧供应链等服务,功能相对完善。以“物贸汇”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例,有效解决资金筹措、客户积极性和运营风险问题,为宁波航运电子商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物流平台所面临的关键瓶颈

  1、平台缺乏统筹规划,功能的同质性较强平台缺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统筹规划,缺乏“交通强国”“大物流、大通关、大口岸”“枢纽经济”等战略思维统领下的顶层设计。平台的功能大多集中在查询、交易、跟踪等基本服务领域,功能的重复度较高。另一方面,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保险、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功能还不太完善,一些社会急需的高端增值服务缺失,导致平台处于有效供给短缺的状态。

  2、数据资源缺乏整合,开放共享程度较低一方面政府部门需求和企业需求差别大,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低。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行业服务平台之间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跨企业、跨部门物流信息的开放共享程度不高,缺乏供应链上下游、多式联运、港区园区、行业监管等互联应用示范。另一方面,平台与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情况还未大范围普及,仅部分企业率先实现了突破。

  五、结论

  宁波“互联网+”物流平台要厘清现状基础,整合现有资源,加强主体协同,发挥枢纽优势,从顶层设计、数据共享、产业应用、运营机制、支撑体系等关键瓶颈入手,寻求创新突破路径,才能实现物流平台的跨越式发展、品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忠付:“互联网+”时代下,共建开放协同的智慧物流生态链[N].现代物流报,2015-7-14(001).

  [2]胡顺芳:“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模式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5(23):55-56.

上一篇:宁夏石嘴山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评价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