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福联合处在武汉经济活动述论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2 09:57

  摘要: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简称中福联合处)是近代时期主要在河南省经营煤矿的中英合营大型企业。抗战爆发后,该企业为避免沦陷后煤矿资敌,将主要职员和数千吨机器设备迁移武汉。这一时期,该企业一方面想方设法在武汉开展多种经营,一方面积极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及民营的民生公司等合作,在湖南湘潭及四川天府、嘉阳、威远、石燕等地兴办煤矿。其英国的福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政府独家委托出口钨砂的代理商。该处为抗战时期内迁工矿企业如何发展做出了表率,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及后方工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福联合处;武汉;煤矿;钨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英合营的大型企业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以下简称中福联合处)在大敌当前之际,在河南焦作已经营30多年的煤矿面临沦陷之时,冲破重重阻碍,将企业领导机构从河南迁到武汉办公,同时转移到武汉的还有数以千吨计的机器设备和数以百计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这一时期,中福联合处一方面在武汉开展多种经营,一方面和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及民营的民生公司洽商,最终做出决策,在湖南湘潭和四川天府、嘉阳、威远、石燕等地建设煤矿。与此同时,其英国的福公司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政府独家委托出口钨砂的代理商。中福联合处为抗战时期内迁工矿企业如何发展做出了表率,为抗战后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在学界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关注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向后方转移的经过和意义,对中部地区企业在抗战时期的经营活动关注甚少。文章以当时地处内陆地区的中福联合处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该机构从河南省北部地区迁到武汉后所开展的经济活动及其对抗战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一、引言

  中福联合处是由1897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英国福公司和1914年在河南焦作成立的河南省官商合办的中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大型中外合营企业,重点经营河南省的焦作煤矿。该联合处原名为福中总公司,1933年改组为中福联合处。企业名称由“福中”改为“中福”,标志着这家中外合营企业的主导权由英方转为中方。该处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中方担任,总代表由英方推举。中福联合处成立后,由于机构庞大,经营无方,管理不善,致使开支大,产量低,成本高,入不敷出,经济异常拮据,企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1934年7月,英国福公司新任董事长吴德罗夫在英国驻华大使陪同下面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要求派出得力人员彻底整理中福矿务。蒋介石随即委派时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①和时任陕北延长油矿探勘处处长的孙越崎②前往焦作,分别担任中福联合处整理专员和总工程师。翁、孙上任后,立即大刀阔斧地整顿企业。他们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整顿工程,编制生产计划,收买土窑,使中福联合处迅速出现了生机。到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的1936年,中福联合处的煤炭产量、销售量和营业额在全国均成为仅次于河北开滦和山东中兴的第三大煤矿(不包括已沦陷的东北煤矿)。1937年1月下旬,中福联合处在焦作举行董事会。这次会议选举翁文灏为董事长。翁文灏当选中福联合处董事长后,随即任命孙越崎为总经理,任命英国人贝安澜(A.J.Bell)为总代表。

抗战时期中福联合处在武汉经济活动述论

  二、在武汉组建湘潭煤矿公司

  中福联合处从河南焦作迁到武汉办公时,恰逢担任该处董事会董事长的翁文灏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工矿调整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下辖的资源委员会③秘书长,主要负责沿海和中部地区工矿企业的内迁工作。1937年12月,在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常委会上,翁文灏又被任命为行政院经济部部长,该部的办公地址设在汉口扬子街商品检验局内。随后,翁又兼任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一时期,身在武汉的翁文灏已成为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经济工作、尤其是工业建设的主要负责人。

  三、四川建矿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了农产、工矿、贸易三个调整委员会及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任命翁文灏为工矿调整委员会主任委员,卢作孚⑤为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主任委员。1938年1月,翁文灏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同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次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并将其作为战时施政的根本方针。其中第19条明确规定:开发矿产,树立重工业的基础。而此时中福联合处有数以千吨计的煤矿设备在武汉闲置。据该处总经理孙越崎回忆:“战时的汉口,军运倥偬,难于兼运这四五千吨的煤矿生产资料,只得存放在汉口丹水池煤场。”[4]正在此时,四川天府煤矿公司总经理兼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向翁文灏提出:“重庆乃陪都所在,工厂众多,燃料之需增,加强后方煤矿工业,诚有利于抗战建国之大业。”并请求翁文灏安排一个煤矿与天府煤矿合作。[5]

  四、独家代办中国钨砂出口业务

  1938年1月,担任中福联合处董事长职务的翁文灏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行政院经济部长,办公地点设在汉口扬子街商品检验局内。这一时期,身兼行政院经济部长、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福联合处董事长的翁文灏为了出口钨砂与苏、美、英等国开展易货贸易,换取外汇,经过商洽,通过资源委员会与英国福公司达成协议,委托该公司独家代办中国钨砂出口业务,此举为支援抗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五、余论

  第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和巨大损失。武汉是日本侵占的重点城市之一,战争给武汉造成了重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的眼光不应局限在武汉当地,而应观照曾在抗战时期外地迁到武汉的方方面面的人员和工矿企业等。通过对相关史料详尽地搜集和系统地整理,辨析当事人的证言证词,对具体史实的细致考察和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完整地还原当年的历史,得出的历史结论更加真实、客观。抗日战争结束后,中福联合处于1945年9月30日公布了《抗战期间直接损失汇报表》。损失项目包括房屋、器具、矿坑、矿产品、机器工具、运输工具等。根据1937年的市值,损失总值为316699538.43元。[16]其中包括该机构在武汉期间的主要经济损失。翁文灏、孙越崎、钱昌照、卢作孚等重要当事人、决策人和见证人当时和事后对此都有论述和回忆,值得重视。

  第二,由于抗战时期中福联合处曾从河南迁至武汉办公,并在武汉开展了一系列经济贸易活动,留有不少房地产,所以在解放战争波及该处的大本营——河南焦作时,该处于1948年秋季再度将机关人员和部分机器设备及重要档案文卷迁移到武汉。这一时期,该处着手在武汉附近的蒲圻建设鄂南煤矿,同时在汉口兴办中福面粉厂、义须泰油厂等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福联合处汉口经理处得以保留,工作人员主要依靠出租该处的房地产和办公用品维持生活。1956年8月,武汉市人民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接管汉口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汉口经理处房屋事》的(56)部领字第186/329号文件,正式接管中福联合处汉口经理处位于汉口沿江大道139号的房产,录用其职工,从而结束了中福联合处在武汉的活动。中福联合处的部分档案至今仍存留在武汉,建议有关部门在适当时期与相关机构协调配合,作为一个专题对这部分档案进行整理。

  参考文献:

  [1]孙越崎:《湘潭谭家山煤矿初期工程计划》,原件现存河南省档案馆中福联合处案卷。

  [2]《资源委员会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合办湖南湘潭谭家山煤矿草合同》,原件现存河南省档案馆中福联合处案卷。

  [3]薛毅.英国福公司在中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13.

  [4]孙越崎.不断开拓前进的卢作孚先生[M]//孙越崎文选.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338.

上一篇:可食涂膜在鲜切果蔬包装上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军运会对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