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0 10:02
[摘要]文章从运营主体视角将“互联网+”物流平台分为政府搭建、企业自建以及社会参与为主三类,分析了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INTTRA平台、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三个典型案例,在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标准化建设、企业创新升级、多主体协同四个方面归纳了对宁波的有益启示。文章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宁波“互联网+”物流平台高端创新需求的满足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平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INTTRA平台
1引言
“互联网+”物流平台将物流信息服务与物流运作连为一体,能以较低成本和较高效率满足物流系统运营需要。“互联网+”物流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分级、架构设计、平台功能、信息技术等领域。良好的“互联网+”物流平台运作能有效提升企业灵活性,有助于整合供应链,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提高客户服务能力。
2从运营主体视角的典型平台经验借鉴
2.1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国家物流平台”)是一项政府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推进工程,是互联网时代政府创新服务、企业创造市场的有力实践。一是以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实现信息互联。平台以1+32+nX为基本架构,即重点建设1个国家级管理服务系统,32个区域交换节点,开展nX个互联应用。二是以政府主导进行平台标准化建设。国家物流平台提供全面的标准服务、基础的交换服务、权威的数据服务、丰富的应用产品。其中数据服务涵盖信用数据、跟踪数据、资源数据、综合数据等。三是政企合作共建互联互通工程示范样本。国家物流平台与传化物流强强联手,以传化“公路港”模式为标本,推出了“园区通”管理系统,为加速园区互通互联工程提供了示范样本。物流园区可选择“单机版”“联网版”和接口服务分别实现流程优化、园区间信息互联互通与货车返程配货合作联盟、车货交易与金融结算支付服务。四是提升行业管理部门运输安全监管能力。行业监管部门借助国家物流平台,开展食品药品运输质量安全监管、货运托运实名制、危险品运输监管,以“信息换人、技术换人”提升运输安全监管能力。
2.2INTTRA平台
INTTRA是全球最大的多承运人电子商务海运网络门户,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商业运输服务。一是企业主导的EDI标准提升平台效率。INTTRA平台采用统一的EDI标准,整合电子提单、货物清单、收据、货物追踪等数据信息,实现网上订舱与作业文件流水化处理,提升进港报关效率。二是资源协同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合作。INTTRA平台以数据集成和平台服务功能开发优势,与货代合同提供商、大型航运巨头围绕数据整合展开多方持续合作。三是重视客户体验,视数据质量为生命。INTTRA平台努力提升监控数据质量的精确度、及时性、完整性,所有实际收集的状态信息真实全面。同时INTTRA平台每月定期发布平台用户数据质量排行榜,督促用户提供准确、规范的数据。INTTRA平台坚信只有解决数据的统一和质量问题,将客户所需的数据顺利快速地在平台内流转才能提升用户体验。
3对宁波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3.1重视顶层设计,强调分步推进
一是重视平台的前期规划和顶层设计。要立足于高屋建瓴的战略高度,发挥宁波市在港口、航运、多式联运领域的优势,着眼于与浙江省其他城市、沿海港口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长江经济带相关城市之间的物流信息共享,紧紧抓住“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便捷交通、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等契机,做好前期规划与顶层设计。二是依据分步建设与实施实现有序推进。宁波市“互联网+”物流平台架构复杂,且包含众多硬件及应用系统。因此应遵循数据信息采集、交换、共享、挖掘、应用等规律,以充分挖掘企业与社会的创新高端需求为导向,依据“整体规划、分步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三是公司化运营充分发挥利益共享效用。平台运营涉及范围广,初期投入多而收益少,单打独斗难成大局。建议由相关部门主管的直属企业组成股份有限公司专职负责平台的运营,可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平台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这种公司化运营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业务重整、部门协调、平台推广应用的利益共享效用。
3.2加快标准化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要借鉴国家物流平台、INTTRA平台,加快物流技术、装备、流程、服务、安全等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物流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相关标准规范。二是加强港航物流信息平台的信用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查询、共享和公开机制,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鼓励制度。完善港航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和交换共享机制,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相关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实现平台间业务联动。
4结论
“互联网+”物流平台的建设、运行与维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软件供应商、协会等各自的优势和协同作用,重视顶层设计、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激励企业创新升级、促进多主体协同共赢,通过创新需求满足、服务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CHOYKL,NGSWK,Improvingsupplychaintraceabilitywiththeintegrationof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andRFIDtechnology[J].Materialsscienceforum,2006(532-533):1092-1095.
[2]周奇星.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平台预测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3,28(4):51-54.
[3]王奉滨,王力,陈维波,等.公共物流信息数据交换服务平台需求及设计[J].山东交通科技,2012(4):74-76.
[4]HUANGK,WANGYW,ZHANGHL,YUCB.Networkplatformdesignofmulti-agentcollaborationforintelligentlogisticsbasedonmobilecloudcomputing[J].Advancesineducationresearch,2017(78):278-283.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