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9 10:22

  【摘要】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我国玉米生产逐渐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发展,在粮食供应商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玉米的用途不断扩展,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也随之扩大,提高玉米产生已经成为社会的需求,而只有实施科学化管理,准确掌握当地气候等自然情况,选择相应的种植技术及品种,合理施肥,才能促进玉米质量及产量的提高,实现玉米高产的目的。本文就对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营养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家禽类和肉类产品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玉米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甜美的口感,是食品加工与饲料的原材料,在食品加工行业与养殖业有着广泛的运用。目前我国玉米产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所以种植高产优质的玉米十分之必要。

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分析

  1玉米高产种植的原理分析

  玉米是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产量高且种植面积大,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及总粮食播种面积的1/4,经济效益高;同时玉米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各地区都能生长,所以我国各省份都种植有玉米。通常绿色植物都需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能让绿色植物形成有机物,所以玉米也要进行光合作用,以此形成更多的有机物,提高玉米产量。可以说,要想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提高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如提供充足的水分、保持适宜的温度、增加玉米的光照面积等[1]。当然减弱玉米的呼吸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储存玉米有机质,提高玉米的产量。

  2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

  2.1双珠种植技术

  第一,双珠紧靠“1、1”错位种植技术。该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清种玉米种植环节,以单株种植的株距为依据,采用一垄双株紧靠、另一垄隔穴双株紧靠的方式来栽培玉米;在具体栽培环节,相邻垄的玉米要利用错位的方式予以种植。利用双珠紧靠的种植形式,虽然玉米的相对密度不会增加,且“穴与穴”之间的距离不会缩短,但能增加玉米的密度及群体数量,改善玉米植株的抗风能力、通风能力和透光能力,科学利用有限的耕地,促进玉米产生的提高[2]。例如:栽培玉米时采用双珠紧靠“1、1”错位种植技术,能让玉米的密度增加一倍,群体数量增加50%,加上透光和通风能力的改善,与传统单柱密植的种植技术相比,该技术至少能提高40%的玉米产量。第二,双珠紧靠“1、2”错位种植技术。此技术属于一种三垄玉米的间作形式,即其中一垄双株紧靠玉米与单株清种玉米的株距相同,另两垄玉米采用隔一穴错位种植一穴的双株紧靠玉米进行种植;或者是将在空垄中隔一穴平移一垄二比空法之中的玉米,剩下的一垄则以相邻垄玉米之间的错位双株紧靠种植与单株清种玉米的种植密度实施。对于这种栽培方式而言,玉米的用种量应以常规用种量为依据进行下种,基本是每667m2的耕地下种种植的用种量为2.5kg~3kg,并且在下种过程中,清种玉米种植的穴间距要稍小于大棒型玉米穴与穴之间的距离;同时每穴定苗双株,保证双株有着均匀的长势。可以说,该技术能为每穴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改善玉米的透光能力、通风能力,当玉米步入生长期后,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使玉米的有效叶面积和营养积累得以增加,制造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更好地增强其光合作用,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3]。该技术的运用虽能降低每667m2耕地的穴数总量,但因采用双株紧靠种植的形式,因而也能增加玉米的群体数量,且在缺苗的地方能实施三株或双珠紧靠的方式予以补苗,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总而言之,在玉米栽培中采用双株紧靠的种植技术,能让双珠紧靠的玉米根系互相盘绕、支柱的茎秆互相支撑,促进植株抗风能力、通风能力、透光能力的提高,实现群体增产的目的。

  2.2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要想达到玉米高产的目标,不仅要改进、创新玉米的种植方式,还应在玉米生产实践中进行科学管理,准确把握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施肥技术,全面提升玉米的品质及产量。首先,施肥技术。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矿物质元素最多的就是氮素,对钾、硫、钙、磷、镁等元素的需求量也较大。一般玉米在不同的生长期所吸收的营养情况也不同,如苗期的需肥量及养分吸收量小,需肥量会随生长速度的加快也增加,这时需要适当补充氮元素,以免对玉米正常授粉造成影响[4]。此外,在施肥环节要以有机肥为主,辅之以化肥,重视磷、钾等基肥,若基肥不够则要恰当运用种肥,借助条施或穴施的形式,与种子隔开,防止烧苗。值得注意的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要适当追肥,以满足玉米的实际生长需求,保障玉米秆的成熟,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其次,病虫害防治技术。①适当增施有机肥,注重栽培管理与早播早管,加强中耕,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田间管理,如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定期疏松土壤等,提高玉米的抗病害能力。②合理实施轮作倒茬制度,对土壤进行秋后深耕,以便深埋土壤中的病残体和菌源,并在玉米播种之前及时处理好秸秆。③由于玉米易受病虫害的干扰,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和预防病虫害,充分利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控制、防治病虫害,保证玉米产量。例如:针对小斑病利用药物防治的方式来处理植株病虫害,即采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隔9天进行一次喷施,防治2~3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保障玉米的质量与产量,对建设现代化农业、优化技术手段、满足社会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社会对玉米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要改变以往的单柱密植栽培方式,采用全新的栽培技术,如双株紧靠玉米种植技术等,从而为玉米的生存提供良好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出其群体增产效应,提高玉米的产量。当然在玉米播种之后应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恰当运用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施肥技术,以实现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彩霞.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11):56-57.

  [2]高振娟.浅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推广的重要意义[J].农家参谋,2017,(08):39.

  [3]沙玉琴.浅析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188.

  [4]纪良龙.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2):111.

上一篇: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 下一篇: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意义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