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8 09:09
摘要:以云南省玉溪市不同种植年限的玫瑰大棚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的累积状况以及土壤电导率、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土壤有机质、pH值以及全氮、全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缓慢降低的趋势。连年种植玫瑰的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发生改变是由习惯施肥所导致的,连种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明确花卉需肥特性,结合大棚土壤实际情况因地施肥,是花卉种植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不同年限;玫瑰大棚;土壤;养分变化
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是许多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进设施栽培技术,目前,设施农业的栽培面积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1-3]。花卉的设施栽培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工厂农业利用方式[4]。云南花农采用遮阳网、温床、塑料薄膜、喷淋设备等对设施栽培花卉进行周年生产,在不同时期提供优质花卉,以提高花卉产值。目前,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就是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引起了土壤养分不均衡和次生盐渍化,而且长期连作造成植株生育迟缓、长势下降、品质变劣[5]。在栽培生产中,种植土壤往往会因为本身土质、浇水方式、施肥方法、通气周期及棚内温度等原因,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6-8],导致花卉品质、产量等下降。
1材料及方法
1.1试验材料
从云南玉溪切花玫瑰种植基地选取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分别采集已种植1,2,3,4,5,6,8a的大棚内土壤。
1.2试验设计
选地块时要避免堆放过肥料的地点及田边、路边、沟边等特殊地形部位,在选中地块采用“S”型路线布点,同时遵循随机化原则,严格按照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要求进行采样。每个大棚选择4个采样点进行采土,采集耕层0~20cm土壤,充分混匀后为该大棚代表土样,进行编号带回实验室备用。为保证大棚种植土壤本底的相对一致以及耕作管理措施的相对统一,选择同一个种植年限的2~5个大棚分别采样。
2结果与分析
2.1玫瑰种植年限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被调查大棚经过多年种植后土壤中性偏碱,pH值在7以上,其中2年棚土壤的pH在7.2以上,8,5,3,1a的pH值达到7.3以上;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有增加趋势,6年棚速效钾含量为142.46mg/kg,且与其他棚相比达到显著水平。与花农施用化肥的习惯相一致。6a棚和8a棚土壤的全钾含量较低,与其他年限棚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大棚土壤中全钾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而分解,含量降低,且种植管理者没有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提高全钾的储备。同时,6a棚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都较好,速效氮含量为318.2mg/kg、速效磷含量为635.8mg/kg、速效钾含量为142.46mg/kg,与其他棚的速效养分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说明6a棚种植管理者更注重化肥的施用,因为化肥可快速提高速效养分的供应,保证花卉产量。
2.2土壤pH的变化
玫瑰种植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8,在微酸或中性土壤上最好。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角,红壤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大部分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微有下降,但玫瑰种植大棚除6a棚外,土壤pH值均在7.0以上。连作及长期、单一施用化肥会使土壤盐化加重。虽然玫瑰本身具有耐盐性,可以在微碱性土壤环境中生长,但要使其有高的切花质量且产量也较高,则需要给玫瑰一个好的土壤生长环境,其中,土壤pH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6a棚种植管理者注重科学管养,通过化学手段,调节土壤pH,大棚土壤pH值在连续种植多年后仍保持在生长的最佳范围内,为花卉高质、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结论与讨论
我国科研人员对设施土壤的连作障碍及盐化、酸化问题高度关注,并提出了许多改良措施,但在设施栽培土壤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18-19]。
长期处于温室、大棚等栽培条件下的土壤,因缺少雨水淋洗,加之设施栽培又长期处于高复种指数、高施肥量的生产状态下,导致其土壤组成与理化性状明显不同于一般农田,容易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板结、连作障碍等一系列生产问题[19]。在花卉生产中,科学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为了保证能及时获取优质花卉产品,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如花卉需肥特征、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气候以及市场需求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20]。
参考文献:
[1]杨继琼,杨利荣,陆燕.刺香玫瑰种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3):275-277.
[2]陈晓利.试论温室花卉的科学培育管理与施肥技术[J].科技展望,2014(13):31.
[3]田志宏,祝华军.我国设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分析:以蔬菜、花卉生产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3(5):14-17.
[4]吴亮,张宁.改进苦水玫瑰精油质量途径初探[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6(5):1-9
上一篇: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的节水效果研究 下一篇:水稻种植模式对氮和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