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3 08:56
[摘要]目的:在内蒙古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对黄芪的生态种植模式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为内蒙古地区黄芪种植模式的综合评价及优良种植模式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查阅文献和标本资料,通过与当地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和中药材种植专家进行沟通讨论,并前往产区对黄芪的种植现状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内蒙古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黄芪“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的生态种植模式能够解决制约黄芪种植产业的连作障碍问题,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适用于内蒙古地区黄芪的种植生产。结论:黄芪的生态种植模式是一套非常有价值的生态模式,应积极推广该种生态种植模式的规范化种植栽培,完善种植管理体制,加强黄芪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发利用,促进生态建设。
[关键词]内蒙古;黄芪药材;生态种植;调查整理
黄芪为我国大宗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且作为新增药食同源药材品种,国内外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年需求量在1000万t以上[1]。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因其野生资源自然繁殖速度远低于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无序采挖导致黄芪野生资源锐减,野生黄芪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目前我国市售黄芪药材全部为栽培品,主产地为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与黄芪本草考证清代以后道地产区(内蒙古、甘肃、山西、陕西、河北、吉林等地)[2]基本吻合。
1内蒙古地区黄芪生态种植区概况
1.1种植区人文、地理及生态环境
目前内蒙古地区黄芪栽培主要集中在赤峰、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其中“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生态模式主要集中在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固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东与武川县交界,南和土默特右旗及包头市郊区毗连,西同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接壤,北与达茂旗相连(图1)。黄芪种植主要集中在固阳县、武川县、乌拉特前旗和土默特右旗,达茂旗也有少量栽培。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人口密度小,是以蒙古民族为政治、文化主体的多民族融合杂居地区。畜牧业发达,年均存栏量大畜3万头,小畜440万只;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葵、油菜籽、胡麻等;药材种植主要有黄芪、甘草、柴胡、板蓝根等。农牧结合、以农促牧、以牧养农,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是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新举措,也为黄芪等药材生态种植提供了保障[3]。
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处于阴山北麓,平均海拨高度1300~1800m,土壤类型为沙质壤土。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4℃,平均降水量为240~350mm,日照时数3100~3150h,日照率为71%,符合黄芪习性“冷凉、少雨、阳光充足、怕涝”等要求。
1.2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历史及现状
据调查,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药材野生资源丰富,采集历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解放前,有文字记载黄芪种植始于1960年,在固阳县白灵淖乡城圐圙村采用直播法种植黄芪,其后种植规模逐渐增加,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年均可达3万亩(1亩≈666.7m2),最高年份可达7万亩,所产药材品质在黄芪行业享有盛名,被称为“正北芪”,具有条直、粉足、皮白、芯黄的特点。1981年在固阳县下湿壕乡建立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个大型正北芪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包头医药志》记载)。然而,黄芪的连年种植,导致重茬现象严重,病虫害猖獗,高发时甚至绝收,使得黄芪的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威胁了该地区的黄芪种植产业。经过科研工作者和当地药农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实践摸索及经验总结,发现黄芪忌连作,适合与当地马铃薯等作物进行轮作,并与当地主要支柱产业———畜牧业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种植模式。
2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生态种植模式的收集整理
2.1调查、整理方法
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2016—2017年2年时间对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产业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针对该地区黄芪种植历史、种植面积、种植技术、流通销售、黄芪地上部分处理方式、当地牲畜喂养、牲畜粪便处理等方面,其中以种植方法(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加工)为主体,针对性的设计了调查表;调查方法以实地走访调查为主,电话调查、文献调查为辅;调查地点以固阳县为主体,兼顾其周边地区,如武川县、乌拉特前旗、土默特右旗和达茂旗等黄芪主要产区,实际调查范围涉及黄芪种植较为集中的5个旗县10个乡镇23个村(嘎查);调查群体主要以有种植经验的种植户为主体,兼顾大中型种植企业、流通企业和销售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资业主。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当地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和中药材种植专家进行沟通讨论,探讨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畜牧业养殖,黄芪种植———其他农作物种植之间的关系,整理、提炼出内蒙古地区黄芪种植生态模式及其技术关键点,并分析其特点及原理。
2.2黄芪生态种植模式的提炼
通过对89个调查对象进行走访或现场调查,对所得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课题组认为固阳县及其周边气候适宜、黄芪种植历史悠久,小面积精耕细作、黄芪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牲畜粪便腐熟后的农家肥应用广泛、黄芪地上部分和其他农作物秸秆等用于畜牧业冬季饲料补充牧草不足等是其地域特色,从理念、种植方式到产业结构都符合生态种植所推崇的目标。黄芪地上部分用于牲畜冬季饲料,畜牧业产生的牲畜粪便腐熟后作为黄芪种植有机肥料,黄芪———畜牧业间能量循环属于生态循环模式中的农牧循环模式;黄芪———马铃薯等作物间轮作属于生态立体模式中的药-粮轮作模式。黄芪种植、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和牛羊畜牧业养殖间相辅相成,是一套非常值得推广的生态模式,即“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生态模式”(图2)。
3黄芪生态种植模式的评价
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模式属于作物间养分互补、农牧互养循环生态系统,亦属于立体模式中的轮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即可高产丰收,又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对该模式的评价及其中蕴含的生态原理,本文通过三者之间相互的影响来简要说明。
3.1黄芪种植对畜牧业的影响
3.1.1提供优质冬季饲料据实地调查,每只羊需要储备过冬草料约300kg,每头牛需要储备过冬草料约4.5吨。固阳县及其周边近年来黄芪种植面积年均约10万亩,其中育苗田1.5~2万亩,大田移栽田7~8万亩,留种田0.8~1万亩,大田移栽和育苗田地上部分亩产约200~300kg,留种田地上部分及果皮每亩地约产400~500kg,每年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地上部分年均总产量约为2.5~3.5万吨,如果全部加以利用可满足8~11万头羊或0.5~0.8万头牛的越冬饲料。
3.1.2提高牛羊牲畜的体抗力和品质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调研,黄芪茎叶与地下部分所含化学成分相似,除了大量优质蛋白外,还含有皂苷、黄酮、多糖等多种有益成分和微量元素,在动物饲养和疾病防治领域,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力、提高毛皮动物的皮毛质量,增强动物的体重及存活率的功效[4]。作为牛羊等牲畜的冬季饲料,既增加了牲畜的育肥速度、产奶量,又可以提高牲畜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牲畜营养均衡,增加牲畜品质[5-6]。
3.2畜牧业对黄芪种植和其他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对农家肥等有机肥的处理和施用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牛羊等牲畜粪便采用堆肥技术腐熟后可作为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一个多介质、多组分构成的复杂自然体,是生命循环体系的关键,是持久性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大量化肥、农药及其它含有重金属的化学物质的施用,土壤生物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和损害,导致土壤微生物等生物群落破坏、数量锐减和多样性下降。这些影响直接导致土壤质量退化、肥料利用率低和土传病虫害的加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腐熟充分的农家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抗逆能力),增加土壤肥力,而且能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能源,迅速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酶活性,充分发挥其维持和净化土壤环境的作用,保证土壤质量从而提高药材等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7-8]。
4前景分析
“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生态种植模式在内蒙古地区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原因有三:①生态种植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药材生态种植,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与我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契合,势必有较好的发展前景。②条件适宜,基础雄厚。内蒙古是以游牧民族蒙古族为政治、经济及文化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蒙古族对畜牧业有着不可割舍的民族情怀,农牧并重、农牧结合、农牧互养在内蒙古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内蒙古阴山地区是黄芪的道地产区之一,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质地独特,天然无污染,特别适合黄芪生长,是我国优质黄芪———“正北黄芪”的中心产区,该生态模式在阴山地区已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③政策扶持。为进一步推动黄芪产业发展,内蒙古地区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例如固阳县对建设3000t以上的气调库和晾晒台,补贴100万元;种植蒙古黄芪并施用有机肥的商品田、育苗田、繁种田的每亩补贴400元(贫困户每亩补贴500元);商品田企业按订单保护价每公斤8元收购,政府补贴企业每亩300元。此外,固阳县及其周边已形成下湿壕镇、银号镇、正北芪公司等3个季节性黄芪交易市场,年交易量2~3万t,产品远销河北、广西、安徽等地,交易量占国内黄芪市场的15%左右。2017年,固阳县政府批准在下湿壕镇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这将有利于该生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张贺廷,王健,程铭恩,等.蒙古黄芪主产区栽培及商品规格等级调查[J].中药材,2015,38(12):2487-2492.
[2]彭华胜,张贺廷,彭代银,等.黄芪道地药材辨状论质观的演变及其特点[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9):1646-1651.
上一篇:中美玉米种植成本比较与分析 下一篇:不同种植时间脐橙园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