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玉米种植成本比较与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3 08:47

  摘要:运用1998—2016年中美玉米种植成本数据,比较分析两国玉米种植成本的水平差异和结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种植成本增长速度高于美国,玉米种植已由低成本优势变为高成本劣势;中国玉米种植成本以间接成本为主,美国玉米种植成本结构相对均衡;不同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的变动规律各不相同。同时指出,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科技含量和保障手段的不同是造成中美玉米种植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借鉴美国玉米种植成本控制经验,提出了未来中国玉米种植成本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中国;美国;玉米;种植成本差异;优化路径

  中国和美国的玉米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近年来,中国玉米种植成本快速上涨,一方面不断压缩种粮农民收益,2015年国内玉米种植成本利润率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值,为-12.4%;另一方面带动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高,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趋弱,“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现象突出。开放条件下中国玉米产业面临严峻挑战,“降成本”已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玉米种植成本的差异性,探寻优化国内玉米种植成本的方法,以期为中国玉米产业提质、降本、增效提供参考。

中美玉米种植成本比较与分析

  1中美农作物成本核算体系及指标调整

  1.1中美农作物成本核算体系

  不同的国情、农情使中美两国农作物成本核算体系有所不同。美国农作物成本核算体系包括作物生产的运营成本(OperationCosts)和分摊费用(AllocatedOverhead)两部分,其中,运营成本包含种子费、肥料费、农药费等投入品费用以及作业费、燃料动力费、修理费、排灌费、作业资本利息等方面;分摊费用包含雇工费用、家庭劳动(未付费劳动)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土地机会成本(地租)、税金与保险费以及农场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管理费等[1]。

  2中美玉米种植成本差异性比较

  2.1成本水平差异

  1998—2016年,中国玉米成本由5348.13元/hm2升至15983.05元/hm2,美国则由7340.93元/hm2升至10512.97元/hm2。期间,除有些年份有所下降外,两国玉米成本均呈现出总体上涨的态势,但在成本数量和变动规律方面存在差异(图1)。

  2.1.1中国玉米种植由低成本优势转变为高成本劣势从总量角度看,相比美国,中国玉米种植逐渐由低成本优势转变为高成本劣势。具体来看,2009年之前,中国玉米种植的年均成本一直低于美国,玉米生产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但中国玉米种植成本涨幅明显高于美国,2010年开始中国玉米种植成本持续超过美国,中国玉米种植由低成本优势开始变为高成本劣势[9]。2010—2015年,中美两国玉米种植成本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5年达到5839.06元/hm2的最高值。2016年中国玉米种植成本有所下降,美国则有所上升,使得两国成本差距略有收窄,差值为5470.08元/hm2。

  2.1.2成本变动规律有所不同从成本变动规律来看,中国玉米种植成本呈现出先波动下降,再连年激增,后迅速回落的变动趋势;美国玉米种植成本则始终呈现平稳波动的变动规律[10]。具体来看,1998—2016年,中国玉米种植成本总体呈上升态势,年均涨幅6.3%。其中,2004年之前,除2002年玉米种植成本有所增长7.2%外,其余各年份均出现下降,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依次分别同比下降5.4%、2.0%、0.8%、、1.1%;自2004年起,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玉米种植成本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尤其是2010—2012年,成本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3.1%、26.2%、20.9%;2013年起,在国家粮食生产政策和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型取得成效的影响下,玉米种植成本过快增长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增速明显放缓,2013—2015年,玉米种植成本分别同比增长9.5%、5.1%和1.9%,而2016年出现负增长,下降1.7%。相比中国,美国玉米种植成本始终呈现较为平稳的波动上升态势,1998—2016年美国玉米种植成本年均增长2.0%,显著低于中国6.3%的年均增速。其中,1998—2003年,美国玉米种植成本的变化与中国相似,呈现总体下降的态势,年均增长-0.6%,与中国基本持平;2004年起,美国玉米种植成本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增速远低同期中国的增速;2005—2016年中美两国玉米种植成本年均增速分别为2.7%和9.5%,美国显示出更加稳定的变动规律。

  2.2成本结构差异

  2.2.1中国玉米种植成本构成以间接费用为主,美国则较均衡中国玉米种植成本中,间接费用(占64.5%)的比重高于直接费用(占35.5%),成本支出主要集中于家庭用工、土地成本等项目。与之不同的是,美国玉米种植成本中,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比重相当,各占约50%,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相对平均,占比最高的成本项目为土地成本,总的来说,成本构成较为均衡。

  2.2.2不同成本项目占比差异明显以2016年成本构成情况为例,中国玉米种植成本结构中占比最高的6类依次是家庭用工成本(40%)、土地成本(22%)、肥料费(13%)和作业费(13%)、种子费(5%)、其他费用(60%)(图2);美国占比最高的6类则依次是土地成本(26%)、肥料费(18%)、固定资产折旧(16%)、种子费(15%)、农药费(5%)、家庭用工成本(4%)和燃料动力费(4%)(图3)。其中,中美两国土地成本和肥料费的支出占比较为相似,2016年中美两国玉米种植单位面积土地成本和肥料费占总成本的比重分别为22%和13%、26%和18%;家庭用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作业费和种子费则差异性较明显,2016年中美两国玉米种植单位面积家庭用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分别是40%、4%,固定资产折旧的占比分别为0.3%、16%,作业费的占比分别为13%、3%,种子费的占比分别为5%、15%,可见,中国的家庭用工成本和作业费支出明显多于美国,而在固定资产折旧和种子费支出上则明显低于美国。

  3中美玉米种植成本差异产生原因

  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气候因素和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不同,使两国在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科技含量和生产保障手段等方面有所不同,成为两国玉米种植成本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3.1生产规模不同

  生产规模的不同是造成中美玉米种植成本差异的最重要原因。美国土地辽阔、农业现代化程度高,适宜进行规模化生产,主要采用农场主大规模种植的生产模式。而中国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许多地区仍以散户种植为主,生产规模相较美国差距较大,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力数量也远大于美国。相对于中国玉米生产美国在规模经济方面巨大的比较优势在人工成本方面得到了直观体现,2016年中国玉米生产家庭用工成本和雇工费分别比美国高了13.9倍和5.7倍。

  3.2生产方式不同

  美国农场主大多拥有装备齐全的农业机械,玉米生产主要采取机械化生产方式,成本结构中固定资产折旧和燃料动力费的占比非常高,2016年两者合计占总成本的20%,远大于中国。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差距明显,许多生产主体本身没有购置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因此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农田改造和耕收作业等大多需要通过租赁农机具设备等方式完成,使得中国玉米生产的作业费支出大于美国,2016年中国为2070.95元/hm2,远高于美国的318.58元/hm2。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玉米产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玉米种植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在成本水平方面,中国玉米种植成本增速较快,美国则相对平稳,中国玉米生产已由低成本优势变为高成本劣势;在成本结构方面,中国玉米种植成本结构以家庭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等间接成本为主,美国各成本项目间较为均衡,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相当;中美两国玉米生产中不同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据分析,中美玉米种植成本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两国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保障手段方面的差异所致。

  4.2中国玉米种植成本优化路径展望

  借鉴美国玉米种植成本控制经验展望未来,可从4个方面优化中国玉米种植成本。

  4.2.1推广规模化生产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通过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方式可大幅缩减人工成本。未来,可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要方式的规模化生产,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抑制人工成本过快增长。

  4.2.2转变生产方式机械化生产虽使玉米种植成本有所增加,但同时可有效地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对中国而言,未来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和使用大、中、小型适用农业机械设备,循序渐进发展,稳步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政府部门也可适当加大对农机具使用的补贴力度,抵消部分因购置农机具而增加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王莉,杜珉.中美棉花生产成本比较分析[J].农业展望,2006,2(7):12-13.

  [2]李锋.气候变化视角下中美小麦生产中主要能耗要素投入的对比分析[J].世界农业,2014(2):135-137.

  [3]贾兴梅,李平.成本因素对农业净收益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23.

  [4]万劲松.中美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比较[J].宏观经济研究,2003(7):54-58

上一篇:种植密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内蒙古道地药材黄芪生态种植模式调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