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策略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9 08:5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对新阶段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共同发展,我国农村地区虽然人口众多,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改进。 良好的融资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融资模式和策略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基于此背景,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最后针对现状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融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融资;策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整体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 资金的支持不足是造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长期以来以发展城市为重点,对农村的支持不够,甚至在部分时期牺牲农村的经济促进城市的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在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但是整体上与农村发展的需求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所以,要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而解决资金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融资问题,所以,完善和优化农村融资体系,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在现阶段的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策略研究

  二、农村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

  一是从我国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来看。 这两家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要根据农村经济建设以及农产品的开发需求, 提供相应的农业贷款。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资金需求增大,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的贷款工作的重点也有了转移, 针对农村和农业问题的贷款业务逐渐减少,除了确保农副产品的资金供给维持稳定之外,很少再有其他的农业资金投入,转而向城市开展商业贷款业务,使农村金融贷款渠道越来越少。二是农村的金融风险逐渐增加。 现阶段农村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一些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为了规避隐患,降低风险,同时也为了增加银行的利润,都选择了减少甚至放弃了针对农村的信贷业务, 如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相继减少了很多农村金融网点,将网点布局向城市转移。有关数据也显示,将营业网点转移到城市,确实增加了很多的有效信贷,也吸纳了更多的储户,增加了银行的利润,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大量的信用社和农业银行选择逃离农村,转移到城市,加上对农村的信贷业务不断的减少,都导致了对农村经济的促进影响在持续地降低。

  (二)金融产品种类少,缺乏创新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针对农村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种类非常少,基本只有存储、贷款等几种最基本的银行业务。 即使有一些农业银行或信用社提供了一些金融产品,也都是非常大众化的常规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农村经济也在稳步发展,农民的经济条件也有了质的提升,对于新时期的理财和金融服务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比如有的农民希望能够有教育储蓄或者教育贷款, 有的农民则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投资理财产品, 也有的农民希望银行能够针对农民提供农贷和房贷, 以满足自己扩大生产或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 这些需求也对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受制于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国家的金融政策, 没有足够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优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蒲丽娟,2016)。

  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

  (一)内源融资

  区分农村经济发展融资的类型, 可以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内源型融资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模式, 指的是一种自我资本的积累和转化过程。 采用内源融资的优势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个体和企业来说,整个过程比较简洁,也不需要承担还本付息的压力。 不足就是很多情况下满足不了农村更多个体或者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但整体来说,内源融资仍是农村的企业或者个人首选的融资方式(陆岷峰、张盟,2017)。

  (二)外源融资

  所谓外源融资指的是从外部融资以保证自己的发展。以农村中小企业为例, 获得外源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资本银行融资,从农村的中小企业角度来说,银行融资是其最好的一种外源融资方式, 不管是从稳定性和利息上都非常合理。但这种融资方式在现实中很难获得,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在针对农村用户开展信贷业务时的限制条件非常多, 同时现阶段农村的中小企业在还贷问题上也出现过很多违约案例,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也导致了银行针对农村企业的贷款业务逐渐减少。二是资本市场融资,这对于大部分城市企业来说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 但根据证监会在 2017 年初发布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中小企业 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金额甚至低于企业需求量的 6%,所以这也无法成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三是民间借贷,由于无法从资本市场和银行获得需求的贷款,农村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利息更高的民间借贷市场获取资金。 通过民间借贷,一般会使企业付出比银行融资高出 1—2 倍的成本,这也增加了农村中小企业的负担。但是民间借贷的资金数量有限,也无法完全满足农村企业的发展需要(马春晓, 2017)。

  四、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对策

  (一)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解决现阶段农村融资 困 难的 主 要手 段 就是 完 善 优化农村的金融组织体系。 从国家层面来说,必须要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的金融制度, 以契合目前及 未 来农 村 经 济发 展的趋势。 同时要确保农村信用社和 农业 银 行能 够 在日 常的金融工作中贯彻落实到位。 要消 除农 村 信用 社 和 农业银 行 在 金 融 服 务 上 的 局 限 性,出 台 相 关 政 策、制 度,明 确要求其在农业层面开展更多的金融服 务和 信 贷 业务。 国家也要通过相应的制度措施, 确保相 应 的 惠民 政 策和 惠民 补 贴 能 够 落 实 到 位,同 时,对 银 行 因 此 而 出 现 的 亏 损,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补贴,保护银行服务农村、支 持农 村 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虽然农村信用社在对 农 民的 小 额贷 款 方面 承 担 着很大的风险,但是为了切实地惠农助农,小额贷款的额度、适用范围可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进行 调整, 拓 展运 作 空 间(黄硕、高悦书,2015)。 在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的实际运营中,要求必须加大对农村融资业务的资金投 入,符合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 增加农村区域的金融网点,形成服务农村的金融经济圈, 确保 农民 办 理金 融 业 务快捷、方便。在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资源方面, 要出台相应的制度确保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投资农村的资金不外流, 防止恶性竞争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的混乱, 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平稳发展。

  (二)扩宽融资渠道,放宽融资限制

  在融资渠道方面,要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升级,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企业或个人能够获得需要的资金,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农村金融渠道的建设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在限制性条件和有关金融政策上针对金融企业进入农村 市场 进 行 相应 的 改善,能够让更多有资质的优秀金融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其次,政府要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模式的不断创新, 保证农村经济的个体和企业能够通过更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到位。济环境的具体特点,创新信贷业务的申请机制,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个体或企业能够顺利地贷款。除此之外,政府也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出现违约款项时,政府可以基于金融企业一定的补贴,减少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降低信贷风险。

  五、结束语

  在新时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要积极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升级完善, 保证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 明确主要目标、 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创新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与产品,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中融资环境的健康、良好。

  参考文献:

  [1]马英杰,吴淑梅.我国农村金融供需非均衡性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16,(07):99-101.

  [2]蒲丽娟.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09):26-29+33.

  [3]陆岷峰,张盟.关于我国当前投融资体制改革策略的研究[J].华北金融,2017,(01):13-18.

  [4]马春晓.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成熟度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7,(03):98-99.

  [5]黄硕,高悦书.农村融资困境,何去何从? ——基于吉林省九台市农村金融改革调研数据[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15,(02):73-80.

上一篇:体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互联网 +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