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6 09:25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 2000-2016 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发现,二者在产业结构升级、服务新生态创造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层面形成良性互动。基于测算的贸易开放指标对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资本要素的区域性贡献呈东中西递减态势;劳动力对东部的发展贡献有限,中部影响为负,西部检验结果不显著;人力资本表现为自东至西贡献度递减趋势;外资投入对东部和中部的影响为负,西部检验结果不显著;产业升级对东部贡献明显,但中、西部呈负效应;政府干预对三大区域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贸易开放度对东部的贡献明显,中、西部地区的检验不显著;加工贸易开放度贡献对东部为正,中部为负,西部未通过检验;一般贸易开放度对各区域的贡献均为显著正向。

  关键词:贸易开放;电商经济;区域异质性

  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开放的四十年,渐进式的贸易开放历程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引致性需求,不断促进国内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扩张,进出口贸易通过国内资源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外贸经济近几十年的快速增长。自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的消费萎缩,贸易开放带来的外贸经济快速增长红利不断弱化,尤其是 2018 年美国的单边贸易保护政策给中国外贸经济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在国内仍面临着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等不利因素,外贸红利的降低导致外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日趋乏力。与外贸经济结构性减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电商经济的迅速崛起,2015 年和 2016 年的电商交易同比增长高达 36.5% 和 19.8%,而同期外贸同比下降了 7.0%和 1.0%,电商经济借助于互联网全球化的自然禀赋,在完善的供应链与配套物流支持下已经成为外贸经济增长转型的新动力来源。有鉴于此,本文在贸易开放背景下对电商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不同区域贸易开放程度与电商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以谋求新常态时期我国电商经济支持区域外贸经济的转型升级之路。

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一、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一)贸易开放在外贸产业升级层面与电商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不断优化的供应链引导下不断向着扁平化方向发展。传统外贸条件下的商品贸易分销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消费者对跨境商品的快速供需关系,随着国际贸易产业链各环节绩效节点的不断提高,参与国际贸易的不同节点企业在电商交易更加扁平化的供需关系下,不断弱化中间分销环节,一方面,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效率,同时降低了消费者的流通成本,因此电商交易缩短了外贸的产业链条,提高了跨境电商外贸企业的利润水平。电商交易引起的企业流通成本降低和利润提高为企业增加了资本生产要素,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品牌打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另一方面,电商交易较传统外贸交易面临着消费者触点多元化、交易规模缩小化和交易频次碎片化等新挑战,电商外贸型企业在生产制造和销售环节也更容易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消费市场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的消费需求预测进行“产 - 销 - 消”对接,建立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柔性化生产供应链,实现外贸企业的智能化生产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贸易开放在外贸服务新生态创造层面与电商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基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电商经济带动国内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其关联发展产业也在不断优化升级,电商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物流仓储、信息服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成了完善的电商贸易服务新生态。一方面,多产业联合发展的电商贸易服务新生态为创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并创造出新的税源;另一方面,电商贸易服务新生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基于电商交易规模的迅速增长和消费多触点特征,以人民币计价的电子支付金融产品在电商交易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为中国货币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与此同时,电商贸易服务新生态完善了全球电商贸易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电商贸易服务新生态通过对 B2B 电商的在线交易大数据的积累,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展示企业诚信状况的新平台,通过提供外贸企业电商交易中的交易数据、资信信息等实现线上交易的“信用保障”。

  二、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实证分析

  (一)贸易开放的解释

  基于学术界对贸易依存度的普遍计算方法,本文参考包群等学者的测算模型,对本文实证的贸易开放变量选择实际关税率、修正的外贸依存度及 Dollars 指数等指标进行计算,具体的贸易开放表示为 ,其中 i、t 分别表示地区和年份,IM 和 EX 分别表示对外贸易进口总额与对外贸易出口总额,GDP 表示电商经济的产值。以此类推,地区加工贸易的开放度表示为 ,一般贸易的开放度表示为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标,地区样本的选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中西部地区因西藏地区的对外贸易相关数据缺失,予以剔除;时间样本的选择为 2000-2016 年;测算所需要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地方政府统计局网站,地区电商经济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库。全国分区域的贸易开放测算结果如表 1 所示(由于篇幅限制,只列出三大分区结果)。

  (二)区域异质性的检验

  模型构建、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基于表 1 测算的区域对外贸易开放结果,进一步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对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对外贸易开放度、加工贸易开放度和一般贸易开放度的估计模型表示具体如下: lnGDPit=C+β1lnkit+β2lnlit+β3lnhumit+β4lnfdiit+β5lnthiit +β6lngovit+β7open0 it+εit lnGDPit=C+β1lnkit+β2lnlit+β3lnhumit+β4lnfdiit+β5lnthiit +β6lngovit+β7open1 it+β8open2 it+εit 模型中的变量解释为:GDP 表示电商经济的产值;k、 l、hum、fdi、thi 和 gov 为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地区的资本存量、就业人数、人力资本程度(普通高校总人数 / 地区总人口)、外资占比(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 地区 GDP)、产业升级程度(第三产业产值 / 地区 GDP)和政府干预程度(财政支出总额 / 地区 GDP);open1 it 和 open2 it 为模型核心变量,表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开放程度,用地区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 / 地区 GDP 表示。

  三、结论

  本文对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体现在外贸产业结构升级、创造外贸服务新生态和外贸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等层面。文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和构建的贸易开放指标,对贸易开放与电商经济增长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资本要素对贸易开放下的电商经济发展贡献呈现东中西递减的区域差异;劳动力要素对东部地区电商经济的发展贡献有限,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为负,西部地区检验不显著。其他控制变量方面,人力资本的贡献度呈现自东至西递减趋势;外资投入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影响为负,西部地区检验不显著;产业升级对东部地区的贡献较为明显,但在中、西部地区呈现负效应;政府干预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都十分微弱,且估计效果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贸易开放度对东部地区电商经济的发展贡献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不显著;加工贸易开放度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为正,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系数为负,且西部地区未通过检验;一般贸易开放度对三大区域的电商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参考文献:

  1. 张同斌,刘俸奇 .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动力— 基于产能利用和资本深化途径的再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 2018(1)

  2. 曾虹 . 国际不平等交换下的中国对外贸易改革— 基于供给侧视角 [J]. 商业经济研究,2018(16)

  3. 贾军 . 贸易开放、环境创新与中国经济绿色增长 [J]. 软科学,2016,30(2)

  4. 王秋红,赵乔 .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 VAR 模型 [J]. 商业经济研究,2017(24)

  5. 马弘,李小帆 . 服务贸易开放与出口附加值 [J]. 国际经济评论,2018(2)

上一篇:茂名市协同创新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民族贫困地区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