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4 09:28

  摘 要:当前,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作用显著。鉴于此,本文对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影响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

  1 农业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1 农业信息化的含义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信息化意识、降低人工成本、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与其他类型信息化不同的是,农业信息化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复杂性。农业生产不仅包括自然生产,也包括经济再生产,涉及到种植、制造、加工、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内容比较分散和复杂。二是长期性。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民素质也不相同。部分落后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居民生活区域分散, 决定了农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三是公益性。农业信息化不仅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例如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还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自治能力等。

  1.2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2.1 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根据农产品的市场化需求供给状况来调整的。如果农民能够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就可以合理的安排农作物的种植, 从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信息化建设滞后, 单个农户很难了解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如果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多农户就纷纷种植该农产品,导致来年产量大增。根据经济学的知识,农产品属于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农产品丰收给农户带来的不是收入增加, 反而是大量农产品积压,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而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户可以通过农业信息网络了解关于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1.2.2 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更是如此。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效益的增强必然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相比于国外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含量较低, 很多农村依然采取传统的耕作模式,造成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例如我们已经研发出家禽价值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该系统养殖户可以准确预知母猪的交配和产仔时间,准确测定猪的出栏期。同时还能根据家禽的成长状态, 确定最优的饲养喂养量,这种精细化的养殖模式是以前粗放型养殖所无法比拟的。 再例如国家 963 重点课题—农业专家系统,就是综合很多农业专家的经验,吸收各种国内外优秀的科技成果,能够针对不同农作物和生长环境,提供个性化的种植技术、施肥技术、增长方案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广大农民进行传播,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

  2 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关乎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宽带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部分经济不发达农村拥有电脑的家庭比例较低,而且很多农村不通网络或者网速很慢,导致很多农民依然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来接受外部信息,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相差较远。为此,需要我们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设施分为两类,一是硬件设施。政府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建立农村互联网专项补贴、农民上网补贴等,鼓励广大农民安装网络,降低安装和使用网络的成本,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对农业信息网络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换代, 加快电话光缆线路、卫星微波传输网络建设,提高宽带速度,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二是软件设施。政府要不断研制开发各种农业数据库,如包括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数据库,实现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分析、传播。另外,还要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例如针对大宗农作物构建产量预测和调控的技术体系、畜禽专家在线咨询诊断体系等,为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以及农产品经营提供信息指导。

  2.2 加快农业信息化产品的推广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但我国地域广阔、农村分散,加上很多农民经常外出打工,很难集中时间来集体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农村市场,投放不同形式的农业信息产品。对于一些比较偏僻的农村,相关部门可以制作 VCD 产品、光盘等媒介,免费发放给广大农民,农民借助 VC、电脑等终端可以学习农业技术。 与传统的宣传单和图书相比,多媒体和音像技术融合了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农业生产技术以生动活泼简单的形式展示出来, 农民一看就可以理解和学会,而且还可以进行反复观看。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出传播。 对于一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的农村,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农民通过电视、网络等接受视频信号,在家学习各种农业技术。在此技术上,随着农民越来越了解互联网,可以推广农业专家系统等,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经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3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加速农业现代化、赶超发达国家农业的必然选择。连续多年,在中央文件中都着重强调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 加快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这表明,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新农村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当然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国英.大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空间及趋势——借鉴美国的经验[J].世界农业,2015-10-10.

  [2]李燕凌,甄苗.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中农户需求满意度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10-01 27.

  [3]高万林,李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5-15.

  [4]戴宴清.美国、日本都市农业信息化实践与比较[J]. 世界农业,2014-05-10.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生态修复的调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