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与防治对策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4 09:20

  摘要: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比例,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玉米的种植范围开始不断扩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的种植中会出现各种病虫害,从而阻碍玉米的生长,影响玉米的总体产量。 本文将根据玉米在种植期间的几种常见病害,来分析其相应的防治对策,从而保证玉米的总体产量。

  关键词:玉米;病害;防治

  玉米在农作物中属于适宜性较强的作物之一,其对于自然生长环境要求较低,因此适宜于多种土壤种植。 再者玉米的生育期较短,生长发育快,对氮肥、磷肥、钾肥的要求较高,尤其对氮肥的需求最高。 玉米在种植生长过程中依然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蚀,因此对这些病虫害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为长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措施依据。

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与防治对策分析

  1 玉米的常见病虫害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之所以会出现大斑病是由于在其生长过程中没有对其进行细心的管理,导致其出现这种病害。 大斑病一般出现在玉米的叶片、苞叶、叶鞘等部位,一般而言,会先从玉米的下部位的叶片开始出现,然后逐渐蔓延到叶鞘。 玉米大斑病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青灰色的斑点,在玉米植株中呈菱形,而且后期会逐渐变成褐色。 这种病害的长度一般在 10cm 以内,宽度在 1cm 以内,有的会更大一些。 随着病害的严重程度,后期会导致玉米的叶子整个枯萎,如果再碰到潮湿的天气,那么其表面会生出一种黑色的霉层,这种霉层严重抑制了玉米植株的生长。大斑病发病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七八月份,也就是正值盛夏之时,在这段时间里,温度高,空气中的湿度大,病菌极易传播。大斑病由于其面积小,而且是顺着叶脉生长的,所以其个别的病症很像是坏死斑的形态。

  1.2 粗缩病

  粗缩病又称花叶病毒病, 其发生特征为株苗节间缩短且矮化,叶子酷似君子兰,叶色浓绿且质硬,叶背脉上有肿胀白色突起或形成蜡白色条斑,直接导致玉米抽穗失败,雄穗发育不良,雌穗结实少,直至枯死,造成绝收。

  2 玉米的防治对策

  2.1 玉米大斑病防治对策

  2.1.1 为了从根本上防治大斑病, 应该对玉米种子的品种进行慎重的选择,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2.1.2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农民要对其进行细心的呵护,适时的在玉米田中喷洒一些防治大斑病的药剂,而且要定时定量的进行喷洒工作,以防治玉米患有大斑病。

  2.1.3 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手段,例如在玉米收割之后,可以将带有病害的落叶和带有病害的玉米集中进行处理,然后在田中撒上各种防治肥料,以避免田间病害的生长,防止下一茬的玉米作物的生长。

  2.2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对策

  以药剂拌种、药剂防治相结合为主,其中在药剂防治过程中要从早期对灰飞虱和蚜虫进行药剂防治,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传毒病虫害的危害。 在发病初期使用药剂治理,如喷射 20%病毒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1.5%植病灵乳剂 1000 倍液等。在玉米生长期注重对传毒昆虫的防治,尤其是灰飞虱,如在播种前在玉米田周围喷洒农药,以阻止灰飞虱的传播。

  2.3 玉米黑穗病的防治对策

  2.3.1 选用抗病品种。 优良的具有强力抗病害的品种对本病的抵抗力也较强。

  2.3.2 实行轮作、深耕。 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危害。 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2.3.3 早期拔出病株。 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出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2.4 顶尖腐烂的防治对策

  以药剂防治来对苗期的蓟马、瑞典蝇等虫害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以防治真菌、细菌为关键,将喷洒农药和夜间肥相结合来进行防治,在发病中后期以人工管理来进行补救,比如剪掉病叶并将其带出田间,以药剂进行处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 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病虫害的危害,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始终坚持防御为主、治理为辅,以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来尽可能减少玉米发病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后期药物的使用,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雪菲.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于防治新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03).

  [2] 王鑫.玉米常见病害的发生于防治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 2016(06).

上一篇:农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下一篇: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