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1 10:44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人口现象,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原因,随后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视角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乡村治理、消费结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空间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开展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适应相关研究,重点研究方向有:①基于人口流动视角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②乡村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乡村振兴路径。

  关 键 词:乡村发展;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进展与展望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1 引言

  乡村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众多国家所面临的挑战,许多西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包括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中国等,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都明显高于城市(Burholt, 2012;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 2014)。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乡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造成农业从业人员老化。已有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老龄化弱化了农村家庭的经济组织功能(An, 2006; 林宝, 2015)。例如,Sibley(1963)和Mccleland(1971)分别对菲律宾和危地马拉农户进行的研究,结果均显示农户年龄与新生产方式行为负向相关。目前,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减少严重削弱了家庭养老能力,而且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农村,但目前乡村养老问题还停留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供养方式上,缺乏可供农村老人选择的替代模式,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化养老保障需求,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沈茂英等, 2014)。此外,乡村人口老龄化也会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出,退耕、弃耕和撂荒等现象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迁出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李雨停等, 2014);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乡村生态环境管理的能力有所下降。

  2 乡村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老龄化既是空间上老年人口分布非均衡动态演化的过程,也是时间上人口年龄结构渐变的过程 (高晓路等, 2015)。从空间格局上看,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乡村人口老龄化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加深;在时间演进上,乡村人口老龄化过程明显加快,1982-2015 年,65 岁及以上乡村老年人口比例由 5.0%上升到 12.0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有 13个省份(中部5个、西部8个)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低于7%,到2015年只有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低于7%。

  3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产的影响研究

  乡村人口老龄化带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目前学者们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产发展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赵媛等, 2015)、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等方面(王桂新等, 2017)。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生产要素投入、产业结构变化等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如 Klijn 等(2005)和 Amcoff 等(2007) 认为,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迁移加重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弱化了乡村发展能力,且乡村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族裔人群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Gesler et al, 1989; Listed et al, 1993)。 3.1 老龄化对乡村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研究

  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劳动力供给、劳动时间对乡村产业发展产生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或实现市民化,使得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农业从业者年龄结构老化程度加深。中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为31422万人,与1996年相比减少了24663.58 万人,降幅为 78.49%。1996 年超龄农业从业人员占 9.86%,到 2016 年 55 岁及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占 33.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劳动供给与年龄呈倒 “U”型关系(周春芳, 2012),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下降,没有精力和能力从事农业生产。其次,中国广大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再次,农村老年劳动力掌握的农业生产技能主要来源于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积累,随着农业现代科技与生产方式日益深入发展,老年劳动力的传统经验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3.2 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劳动力是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要素,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的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势必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现代化以及粮食生产与安全等方面。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中青年劳动力不足,促使农户调整作物的种植比例,以获得农业生产的最大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人口老龄化对种植结构的影响与作物的集体决策和机械化程度有关,对于集体决策和机械化程度高的小麦,老龄化对其种植决策没有影响,而对于集体决策程度和机械化程度低的棉花,老龄化对其具有负向作用(胡雪枝等, 2013)。②种植结构的调整也与农作物的耕种难易程度有关,农业人口老龄化使一些农户选择种植玉米之类的易耕种、产量高的农作物,不愿种植像水稻、小麦这样耕种面积大、难度大的粮食作物(杨长福等, 2013)。③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也对种植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家庭农业劳动力越多,农户越倾向于种植劳动密集型作物,需劳动用工时间较多的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则相应增加(胡雪枝等, 201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家庭劳动力不足以及农作物耕种难度大会造成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化。如前所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得越来越多的超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这部分人因受教育水平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偏低。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会阻碍农业技术进步,不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但也必须认识到在劳动力短缺情况下,农户倾向于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弥补劳动力不足带来的损失,从而诱发农业技术的应用与进步。

  4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活的影响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步入由经济转型向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建设成为未来转型的重点方向,而人口老龄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社会保障、乡村治理和消费结构三个层面简要梳理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活的影响。

  4.1 老龄化对乡村社会保障的影响研究

  中国虽已形成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原本就落后于城市,并且人口流动加速了乡村养老资源的匮乏程度,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Rowles, 1988)。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存在很大区域差异(王冬雪等, 2015)。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健康状况下降,未来老年人对社会保障的平均需求将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60岁及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 2.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并且随着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的增加,作为弱势群体的乡村老年人口患病风险也将会增加(Burholt, 2012)。此外,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其社会参与率,乡村地区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估和社会参与率低于城市和半城市化地区(Nummela et al, 2008)。

  5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态的影响研究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的老龄化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诸多研究将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要素的相互作用作为解释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又会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

  6 研究展望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和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更加严重,人口主体的老弱化更加突出。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广大农村还面临着以农村空心化、村庄空废化、环境污损化和连片贫困化为主要特征的 “乡村病”问题(刘彦随等, 2016)。基于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研究进展的梳理,目前关于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大量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视角,然而对人口老龄化与乡村发展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有许多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乡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进行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验证;还需细化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对深层机制因素进行剖析;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还需具体刻画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路径,加强老年人口支持方面的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浩天. 2015. 农户土地流转需求意愿的假设证伪与模型建构: 基于全国20省236村2998个农户的实证调查[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9(10): 43-47. [Chen H T. 2015. The hypothesis falsification and model construction for farmland desire[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9(10): 43-47.]

  高晓路, 吴丹贤, 许泽宁. 2015.中国老龄化地理学综述和研究框架构建[J]. 地理科学进展, 34(12): 1480-1494. [Gao X L, Wu D X, Xu Z N. 2015. A review and frame-work setting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on aging in Chin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4(12): 1480-1494.]

  辜胜阻, 吴华君, 曹冬梅. 2017. 构建科学合理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与建议[J]. 人口研究, 41(1): 3-14. [Gu S Z, Wu H J, Cao D M. 2017. Strategic thinking on rationalizing aged care service system in China[J]. Population Research, 41(1): 3-14.]

上一篇:饶河县发展智慧农业对策研究 下一篇: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