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1 10:38
摘要:饶河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由于存在重规模轻质量、经营方式守旧、精品意识不足、地理位置偏远等问题,使得农业发展始终局限于简单再生产层面。必须通过提高质量、组建农业企业集团、加强现代营销和管理、搭建发展平台等途径发展智慧农业,不仅挖掘出饶河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发挥自身优势,更是农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为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饶河县;农业;智慧农业;农业互联网+
一、饶河农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饶河拥有着优质的农业资等源,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特别是在追求食品安全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大环境下,饶河县没有针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经营方式,具体表现有:
1.种、养殖业追求规模忽视质量。虽然有大型农机具进行机械化种植,也有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但由于现有种植方式不适应市场需求,规模化、机械化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并没有进一步发挥作用,导致供给侧出现问题,虽然产量高,但收入却不高。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一味追求节省成本和提高产量,同时又过于依赖外地粮食收购,却忽视了农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消费者最关注的要素。虽然饶河县大力建设有机示范园区,也采取了农业发展策略,但与全县农业发展潜力及市场需求相去甚远,没有充分发挥优良的生态环境、无工业污染等优势。
2经营方式有待改进。虽然饶河县有近300个农业合作社,但合作经营质量较低,高标准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多以个体经营为主,这就导致了经营方式以出售原粮原材料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少,导致了丰产不丰收。由于销售渠道严重依赖外来粮食收购商,不仅存在卖粮难问题,而且经常有欠款问题,也造成了信访和经济纠纷等问题,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策
曾经有则新闻足以对饶河县农业发展产生足够的启示:早在2006年,日本朝日啤酒公司、住友化学和伊藤忠商事三家公司(均是日本顶尖公司)共同出资,在山东莱阳租下1500亩耕地,租期20年。但是前五年,耕地都荒废着,任由野草疯长。五年后,开始养牛,用牛粪改善土质,产出无公害农作物,农作物喂食奶牛,再产出高品质牛奶。日本人种植玉米、小麦、草莓等,坚持粮食不打农药"顺天收"、果蔬不重亩产量、种植养殖循环,使得企业过去持续亏本。但在确认产品无公害后,这家日本公司生产出来的牛奶每升定价22元,是国内牛奶价格的1.5倍。他们生产的草莓每公斤定价120元。这些昂贵的农产品目前仅有10%供应上海和北京,价格高昂但供不应求,余下90%供应日本市场。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饶河县农业发展方向,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智慧农业才是农业发展之道。智慧农业是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监控功能系统、监测功能系统、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
一是提倡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有机、绿色、无公害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标准。由于饶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普通的农产品在国内甚至省内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只有利用饶河优良的自然条件,通过限制农药、化肥、添加剂的使用,生产更具安全性的农产品,这样可以利用优质高价抵消高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食品安全已经提到国家安全日程,也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发展趋势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最基本的质量保障,也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根本。就饶河发展智慧农业而言,自然资源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重点就是发展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监测和视频监控,让商家和消费者实现买的放心。
二是组建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分散经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必须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参与市场竞争才更有竞争力。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产品形成粮食、蔬菜、水产品、林业经济、蜂产品及其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企业,形成统一种养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可以以土地、资金、设备等方式参股组成股份公司,最终按股分红;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成为一个独资公司单独经营。农业企业应采取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引进和任用专门人才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积极利用现代科学理念和高新技术参与到生产、加工、销售、内部管理中去,建立真正的现代农业企业,形成发展农业“互联网+"的主体。饶河县组建现代农业企业除了要扩大经营规模外,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特别是利用现代互联网和手机APP网络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客户进行科学管理,巩固和扩大销售渠道。
综上所述,发展智慧农业是饶河农业快速进步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饶河县应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探索新途径,不断促进农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区块链技术对乡村发展的积极意义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