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农业电商发展瓶颈及突破对策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02 09:42

  摘 要] 目前连云港市农业电商在规模、品类结构以及基础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业网络信息规模及专业性、电商销售渠道建设、物流配送设施以及特色农产品种类等方面,发展欠充分,成为制约连云港市农业电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结合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连云港市的具体情况,从行业自身应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改进经营模式、政府应积极进行政策支持等角度提出若干具体对策,为政府及相关电商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思路,以促进连云港市农业电商的快速发展。

  [ 关键词] 连云港;农业;电商;网络;物流;销售渠道

  2014 年 4 月,国家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江苏省农委、连云港市政府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支持连云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交流,建立“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让连云港与陆桥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农业拥有新的高位平台,对于推进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外向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示范带动沿桥地区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意义深远[1]。近年来,江苏省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号召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技术、模式和机制。

连云港市农业电商发展瓶颈及突破对策研究

  一、连云港市农业电商发展总体现状

  (一)农业电商发展规模现状

  2017 年底实现连云港全市新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达到 10 个,培育涉农电子商务产业园 10 个,开设农产品特色网店 100 个,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 1000 个,培训、新增农村电商从业人员 1 万人。全市农产品网络营销额增长 35%以上,达 30 亿元;“12316”惠农短信用户保持 30 万户;新创建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达到 20 个;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 15%以上;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 60%[2]。

  (二)农业电商的品类结构概况

  通过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分析,干果、米面等易于运输和配送的农产品占比较大,蔬果、水产、肉类等生鲜产品的潜力较大,已形成稻米、蔬菜、食用菌、花卉、林果、水产六大产业主导及极具特色的地方名优品,构建了果蔬、紫菜、粮油、食用菌等加工产业链。

  二、连云港市农业电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尽管连云港市农业电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发展应有的速度、质量及潜力上看,总体水平不高,后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好以下这些瓶颈问题。

  (一)农业网络信息缺乏专业性及实用性

  1.专业性人才匮乏 (1)连云港电子商务相关领域人才匮乏。连云港近年来虽然加大了电商人才引进力度,但是受人文环境、创新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人才引进和挽留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导致高层次、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稀缺。 (2)农业信息领域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长期以来连云港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各大高校在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依然偏低,缺乏信息意识和营销意识,对新型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不敏感。 2.涉农网站信息服务单一目前连云港多数农业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相脱节。首先表现在各类农业网站反映的宏观农业信息较多,未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价值的信息大多不能共享。其次,信息的价值和传输效率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脱节,较多农业网站缺乏专业性,时效性、服务性及实用性。

  (二)电商销售渠道不健全

  1.渠道模式单一、销售区域范围小目前连云港市农产品电商营销渠道通常都是:农户 (生产者)→采购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 电商企业→消费者。这种单一、过长的营销渠道,不利于农产品形成价格优势,不利于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另外,连云港市农产品的生长区域是规律使然,其农业电商的销售区域只限于农产品的生长地区,销售范围小。 2.渠道运行效率低、成本高连云港农产品电商销售环节增多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周转时间增加、流通速度降低,导致一些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容易腐烂变质,降低了运输效率,加大了农产品的成本。

  三、连云港市农业电商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一)提高农业网络信息专业性及实用性

  1.加强专业性人才培养与培训一是加大对连云港市农民培训的力度,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充分调动农民运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二是明确培训重点。连云港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 培训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培训效率;三是引导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进行“技术扶贫”, 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 2.加强涉农网站的建设与完善涉农网站要满足连云港市农民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的需求,细分网站专门服务农民的特定需求,如专家教育咨询等。提高涉农网站信息实用性,及时性,并且加强网站软硬件建设。另外,涉农网站还应建设出区域特色,以连云港特色农业为主导开辟板块,吸引客户注意,以带来更大的商机。 3.加强农业产业化大数据库建设一是通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使连云港搭上“智慧城市”建设的快车;二是完善连云港市农业电商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设现代农业电商管理、技术服务等的移动终端平台;三是逐步建立现代电商农业标准化生产指标体系,包括加工、运输、仓储、销售、质检等环节;四是培养农业基层大数据应用人才,加快本土数字化运用人才的体系建设。

  (二)完善并开拓新型销售渠道

  1.完善 B2B、B2C、C2C 等混合运营模式在目前政策的扶持下,根据连云港沿海农业的特点,连云港应发展完善 B2B、B2C、C2C 电商运营模式。从土地与农资、农产品制造与生产、生鲜食材配送方面着手,促进农业产品标准化,完善仓储配套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上下游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线下大部分农产品交流向线上交易过渡的难度。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 2.加强与已有电商、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扩大销售连云港农业的线上发展需要与大型的电商平台合作,通过自身产品的特色以及电商平台、大众媒体的推广宣传,形成连云港独特的品牌特色。通过直采 + 自营的模式,大幅提高连云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销售溢价。同时,通过与物流公司合作,实现农村区域的共同配送。即物流公司相互合作,在不同乡镇设立配送点,统一调度值班配送员处理区域内的订单。这种模式能弥补农村物流运输线路长、成本高的缺点,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四、连云港市政府应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一)加大农产品电商补贴类政策的优惠力度

  连云港市政府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授信和贷款支持,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手续。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加大农产品电商补贴力度,降低准入门槛,合理降税减负,维护公平竞争。

  (二)制定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优惠政策

  针对连云港农产品流通问题,政府可对干果、米面等配送占比较大的农产品流通环节减免税费,对蔬果、水产、肉类等潜力较大的农产品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增值税减免优惠,极力扩大农产品流通市场。

  [参考文献]

  [1]褚晓琳.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改革——以“海洋法” 双语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6):10-13.

  [2]欧阳卉.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6):22-24.

  [3]李国.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以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3(10):54-56.

  [4]徐锦波.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政策研究——以浙江义乌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21):73-76.

上一篇:辽宁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探究 下一篇:浅析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