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会计融合发展应用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9-18 09:18

  摘 要: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日趋强烈,管理会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和广泛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面对发展瓶颈,管理会计应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业务活动、信息技术等进行融合发展。最后提出了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引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数据共享中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弥补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成果推广等对策,有利于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融合发展;应用

  一、引言

  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日趋强烈。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争取3年-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年-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融合发展与应用研究

  二、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汤云为等认为管理会计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显雏形,但由于没有赖以实践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仅被认为是传统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附带部分。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和数量管理理论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专门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并于1952年在世界会计师联合会上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这个专门术语。从此,企业会计就正式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共同为企业管理服务。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家对外开放和企业改革的推进,管理会计的内容日益丰富。

  “互联网+”时代,企业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提供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日常的分析、控制和管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发突出。但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发展遇到了理论体系不健全,应用标准不统一、信息缺乏互联互通、人才匮乏、实践经验推广不足的瓶颈。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应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提高价值创造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三、“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基于“管理活动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会计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二者职能相互耦合,本质同一,可以相互融合。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竞争力与价值创造越来越依赖于财务会计不能提供的非财务信息,以记账、算账、报账为工作重点的财务会计难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意味着财务会计中标准化、程序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推动会计工作由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管理会计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会计不断交织融合在会计实践当中,边界日益模糊,共同参与到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中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逐渐融为一体,并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行为科学相结合,向边缘学科发展。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融合发展

  对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是管理会计产生的发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在成本会计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与现代科学管理的最新成就相融合,成为一门以预测为基础、以决策为重心、注重内部控制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虽然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管理,成本会计侧重于内部控制,但管理会计要进行内部管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最优状态离不开内部控制,由此造成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的模糊。虽然发展中的管理会计拓宽了原有成本会计的研究领域,但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环境的变化,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逐渐趋同,为了避免研究领域的交叉重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应融合发展为成本管理会计,有效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力。

  四、“互联网+”时代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1.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互联网+”时代,在新的数据和信息支撑下,整合科研院校、大型企业和会计协会等的优势资源,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加大管理会计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通过大数据总结近年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发管理会计课程和案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管理会计实务。充分发挥各级会计学会、协会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组织、推动作用,每年召开管理会计国际、国内研讨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宣传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水平。

  2.加快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

  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解决了用统一标准指导企业开展管理会计实践问题。2017年9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首批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2018年印发了1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应用指引主要解决不同行业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问题,不同行业差异比较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大数据选择使用效果较好的典型案例,利用互联网和信息系统在同行业推广,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做到不同行业、企业管理的各個环节都有与之对应的案例。将管理会计理论、标准操作流程以及经典案例结合,为企业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提供参照,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绩效。

  3.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内外环境,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价值创造模式、资源保障、经济、法律、行业等因素,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并制定整体实施方案,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等整体推进建设,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财务管理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全面预算系统、标准成本系统、存货控制系统与业绩评价系统等子系统构成。企业应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组建研发团队建设系统,也可聘请大型会计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新建、改造原有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实时提供相关信息,参与企业的规划、控制、决策、评价活动,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效率,推动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五、结语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的渗透与融合,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由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实现战略规划。本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分析了管理会计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业务活动、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财务数据共享、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果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企业应根据自身特征和应用环境,将信息技术引入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与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A],财会〔2014〕27号.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A],国发〔2015〕40号.

  [3]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与创新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