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绿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18 08:27

  摘要:总结了清流县紧跟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脉搏,围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积极创建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带动新型经营主体、传统粮食产业、品牌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挤进山区现代农业较快的发展行列。针对清流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机装备、成果转化、品牌效应、经营群体、三产融合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发展前沿农业、提升传统农业、打造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融合三产发展”的对策建议,找准自己的“短板”发力作为,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绿色;创新发展;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随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高度,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中央提出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和建议,以及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系列会议精神,明确了当下的农业发展仍然是短板、薄弱的一环,在产业政策上要加强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发展理念上要科学制定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找准自己的“短板”发力作为,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新常态下绿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对策

  1清流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粮食、烤烟是清流县农民的两大支柱产业。溪鱼、花卉、茶叶、花生、肉羊是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清流豆腐皮、九龙湖鱼干、赖坊花生是当地加工类的农特产品[1]。“十二五”期间,清流县农业主导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提高,尤其渔业、蛋鸡、花卉、茶叶、稻谷、豆腐皮等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园区建设卓有成效,亮点纷呈。

  1.1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清流县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5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家庭农场120家、种养大户168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和规范社19家,省级示范农场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大胆先行先试农业工业装备和农业科学技术,在竞争中走出一片新天地。如清流赖坊现代化生态蛋鸡养殖场、清流苏福茶业有限公司、清流森源兰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流县8个工厂化机育插秧示范点等农业主体,引进应用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高端技术和设备,引领蛋鸡(农业物联网)、花卉(水肥一体化)、茶叶(全程洁净化加工生产)、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等产业经营走上真实意义的规模化、专业化道路,实现农业生产可视、可控、可追溯,劳动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显现出强劲的发展优势。

  1.2传统粮食产业脱胎换骨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333hm2,水稻种植面积占比65%,是当地农民的传统主导产业。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发展,工业装备和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农业领域,机械化育插秧工厂落地农企、农家,水稻耕、种、收作业机械普及应用于千家万户。全县拥有享受国家补贴的生产装备农机总动力13万kW,农田耕作机械13512台(套),插秧机436台,收割机440台,谷物烘干机32台,水田农机化综合指数达到65.1%[2],机械耕作、育秧、插秧、收割、烘干贯穿水稻全程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全程替代了人力畜力,农民基本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时代,粮食产业经营脱胎换骨效率倍增。

  2发展中的不足与差距认真分析

  清流县当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方面,在农机装备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农特品牌效应、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

  2.1农机装备发展不均衡

  按产业分,水稻、烤烟两大支柱产业机械装备较好,现代化程度高,特色产业机械装备滞后;按机械装备类型分,耕作机械装备基本普及,种植、收获机械装备滞后;按经营对象分,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机械装备较强,全程作业程度高,小户、散户装备落后。2.2?成果转化面不够

  大水稻、烤烟两大支柱产业,广泛应用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配套的农业“五新”,并与科研院所合作密切,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到65%;特色产业注重良种良法环节,缺乏农机农艺的延伸配套。

  2.3品牌效应发挥不足

  产品品牌建设缺乏合作共赢理念,产业公共品牌建设缺乏认同意识,品牌经营分散,龙头带动效应极待提高。

  3?绿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四化同步”战略部署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围绕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供给测结构性调整的指导思想,清流县要针对自身短板,发力作为、努力提高。

  3.1引导前沿农业的发展

  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武装起来的农业,是当下前沿现代农业的鲜明特点,内涵先进、形式前卫,观之震撼,用之惊叹。如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高端技术和设备,在规模化、专业化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应用,促进经营主体跨跃式的提升,显现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然而,此类前沿农业,初期投入大、成本高,个体农户、普通实体望而怯步,制约着发展速度。各级政府和行业职能部门,要紧跟现代农业征程的时代发展脉搏,摒弃放任农业主体爱学就学、爱用就用的惯性思维,多引导、多示范,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代农业发展力度[3],积极出台固定资产投入补贴等优厚的扶持政策,牵引推动先进发达的前沿现代农业的发展。

  3.2重视传统农业的提升

  传统农业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民生性特征,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米袋子、钱夹子的丰固和安稳[3]。传统农业担负了农产品物质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主要重任,社会需求市场大,产业生命力强,是各级政府不容懈怠和忽视的产业。当下,清流县的粮食、烤烟两大传统产业,分散的家庭经营占比较大,农业装备依然较弱(机械化程度),生产效率偏低。除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较好外,甘薯、花生、茶叶、花卉、果蔬等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制约了清流县相关产业的规模发展和专业大户的培育。传统农业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要着力两方面的提升,一是要发力突破机械化,大力引进并推广适合山区耕作的农业机械,全程服务于各类产业的耕、种、收等重点环节,减轻劳力负载,促进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二是要大力推广高生产力的优良品种和绿色生产模式等科技成果,生产更多更好的粮、果、蔬和畜、禽、鱼等优质农产品,安全保障城乡居民的物质供给。

  参考文献

  [1]肖步金.清流县现代农业成就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专集:20-24.

  [2]肖步金.清流县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思路[J].福建农业科技,2008(4):92-94.

  [3]江保寿.清流县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福建稻麦科技,2014(2):86-87.

上一篇:中职学校电商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