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10 09:04

  摘要: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做出了具体要求: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本文将从“‘互联网+’概念提出”和“‘互联网+农业’典型案例”两个方面来阐述“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过程及状态,为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典型案例

  写“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论文还有“互联网+”现代农业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您可以免费浏览阅读。

浅谈“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一、“互联网+”概念提出

  国内“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大数据分析公司北京易观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首次提出,在2012年11月易观公司参与的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谈到了“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想法,而怎么找到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互联网+农业”的概念界定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面对传统农业发展的困局,互联网农业是大势所趋。如何定义“互联网+农业”,依照刚才的解释,就是指农业的互联网化和涉农企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农业”就是依托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助推农业现代化,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形成农业经济新业态。

  三、“互联网+农业”典型案例

  “互联网农业”有三大模式:一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二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三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这3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

  (一)互联网带来的智能化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

  智能化农业以计算机为中心,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北京一处奶牛养殖基地实行智能化养殖,这个养殖场只有6、7名饲养员,可以实现每天为数千头奶牛挤奶。这是因为只要奶牛进入挤奶大厅,就会与相关设备相连,读取奶牛的身份信息,并通过挤奶杯上的感应装置传输到后台,每次挤奶的奶质是否合格也会得到监测。通过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网络为传输介质,奶牛挤奶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在养殖业方面,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也有应用,以饲喂站作为控制终端,用称重传感器和射频读卡器采集动物信息,再由控制器控制机电执行部分精确下料,实现了饲喂动物的智能化操作。互联网带来的农业智能化浪潮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互联网带来的电商热潮让“三只松鼠”网店崭露头角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点,通过构架类似B2B、B2C的综合平台,提供从网上交易、拍卖、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务,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电子化商务活动。“三只松鼠”网店在2013年“双11”当天就完成销售3562万元,如果不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可能诞生这样的奇迹。“三只松鼠”销售的产品并不是很特殊,仅仅只是松子、开心果、山核桃等干果类产品,但是它的品牌形象比较有特点,产品服务细节周全,宣传理念与时尚文化紧密结合,延伸了有关“三只松鼠”的内容。另外,该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对原材料进行严格审验,挑选分级后进行包装,保证了产品质量;在销售运营方面,该品牌避免了泛化营销,而是精准定位到年轻群体,通过优质的客服服务与顾客亲密互动,最终实现了“三只松鼠”品牌在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崛起。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减弱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的复杂局面,农业发展亟需新思路、新视野和新手段破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瓶颈,“互联网+农业”是我国新常态下的必要选择,它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当今,“互联网+农业”必须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使新技术抓紧应用到农业区域,把盆景变成风景。现如今,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实现了农业的自动化,但这毕竟是试点的,是示范的,不是风景。因此,需要努力推进传感器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大数据技术尽快地成熟,并使其低成本、可靠,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全面信息化。

上一篇: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下一篇:浅析农村电商发展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