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09 09:38
摘要: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是预判性技术伦理的一种典型进路。深刻揭示了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的形而上学基础和伦理旨趣,深入阐述了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建构的公众伦理辩论结构和详细分析了它开发的四种公众伦理辩论模式,即后果论的辩论、义务论的辩论、正义的辩论和“好的生活”伦理的辩论。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有效克服了科林格里奇困境,为分析和识别新技术和尚在研发中的技术蕴含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科林格里奇困境
近些年,荷兰兴起了预判性技术伦理思潮。斯威斯卓(Tsjalling Swierstra)是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这股思潮中,他和瑞珀(Arie Rip)建构了辩论式的预判性技术伦理(2)。这为提前分析和识别新技术和尚在研究中的技术潜在的伦理问题提供了富有成效的进路。
一、形而上学基础与伦理旨趣
在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上,技术哲学界先后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思想:一种是技术决定论,一种是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认为,技术是由社会建构(塑造)的,人能够影响技术的发展。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出现为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的提出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斯威斯卓强调,他的预判性技术伦理是建立在“人能够影响新技术的发展"这一前提(presupposition)上的。(27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自主的、独立的,技术根据自己的内在逻辑发展,不涉及人的选择和社会的建构;作为一种自主的力量,技术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Jacques Ellul)就是技术决定论的重要代表。他强调,技术是一个自主的系统,社会及其诸因素,如政治、经济等,都不能决定和支配它,相反,它却决定着社会及其诸因素的变化和发展。技术决定论之所以会出现和存在,具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和内在依据。技术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它渗透到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并对这些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技术的这些影响中,有些甚至是决定性的。这一实情构成了技术决定论出现和存在的现实根源。技术具有相对独立性。技术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技术的产生具有其自身的条件,人不能主观随意地将它们制造出来。第二,技术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第三,不少自动化的机器在工作中很少需要人的干预或是完全不需要人的干预就能自主地完成工作。第四,技术对社会具有反作用。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表现在:技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3)6-1技术的相对独立性为技术决定论的出现和存在提供了技术的内在依据。
二、公众伦理辩论的结构
为了使关于新技术和尚在研发中的技术的伦理辩论得以展开,以及广泛地揭示这些技术蕴含的伦理问题,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建构了公众伦理辩论的结构。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建构的公众伦理辩论结构可以描述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新技术或尚在研发中的技术的发起者(promotor)、支持者(proponent)向公众作出技术承诺,即科学家、技术专家等技术发起者、支持者首先向公众列出该新技术或尚在研发中的技术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福利。斯威斯卓指出,关于新技术和尚在研发中的技术的伦理辩论,典型地从科学家、技术专家等技术发起者、支持者作出的技术承诺开始。2)1科学家、技术专家等技术发起者、支持者作出的技术承诺包括该新技术或尚在研发中的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什么,能够帮助人们克服什么等。科学家、技术专家最了解这项新技术或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他们更好地知道这项技术的特征、功能和未来的状态,因此,由科学家、技术专家等技术发起者、支持者率先作出技术承诺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这些承诺也是在为这项技术吸引关注,也是在为这项技术吸引财政支持、政治支持和道德支持。
三、公众伦理辩论的模式
为了使支持者和反对者充分辩论,进而充分阐述和揭示蕴含在新技术和尚在研发中的技术里的伦理问题,斯威斯卓建议从后果论的辩论、义务论的辩论、正义的辩论和“好的生活”伦理的辩论这四种模式进行伦理辩论。斯威斯卓深入阐述了这四种伦理辩论模式。
后果论的辩论模式。后果论的辩论是不可避免的。如前所述,关于新技术和尚在研发中的技术的伦理辩论,是从技术承诺开始的。技术承诺就是一种美好的结果(后果),因此,关于新技术和尚在研发中的技术的伦理辩论不可避免要有后果论的辩论。归纳起来,斯威斯卓认为,后果论的辩论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承诺的前景是否是真的。一些乐观主义的支持者说:“纳米技术有助于把人脑和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而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地植入一个芯片来会,法语"(212反对者认为,学习语言是极其复杂的,这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情。第二,承诺的利益是否是真正的利益。利益的承诺暗含着关于“利”的看法和标准。这些看法和标准可能是有问题的。斯威斯卓指出,“幸福最大化”的功利主义标准已经被哲学家揭示是不充分的(inade-quate),212反对者可以通过对关于“利”的看法和标准提出异议来质疑承诺的利益,即发起者、支持者承诺的利益是不是真正的利益。第三,利益与成本的比率是否合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论辩不仅要考虑新技术和尚在研发中的技术承诺给人们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这些利益与成本的比率。反对者可以从利益与成本的比率对技术承诺提出质疑。第四,这一新技术或尚在研发中的技术是否具有不良的副作用。从历史和现实看,我们知道技术常常产生不受欢迎的副作用,如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如果非欲求的、不良的副作用(后果)胜过欲求的目的,那么反对者就能质疑这一新技术或尚在研发中的技术。第五,是否有一个更好的替代方式,这种方式使我们不需要使用这一新技术或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例如,在关于原子能的辩论中,一些人就主张使用风能和太阳能。(3)125如果有一个替代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我们所欲求的目的,那么反对者也会质疑这项新技术或尚在研发中的技术。
四、科林格里奇困境的克服
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面向新技术和尚在研发中的技术,旨在提前分析和识别出蕴含在这些技术里的伦理问题,即它们在未来可能要产生的伦理问题。换句话说,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就是要在技术生命的早期将技术蕴含的伦理问题识别出来,以便相关行动者在技术生命的早期就控制技术,让技术的伦理问题从一开始就被消除,让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谈到这里,很多学者会想到科林格里奇困境。科林格里奇困境是技术控制领域的一道难题。(173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能克服(解决)这一难题,实现自己的旨趣吗?本部分就要论述这一问题。
五、结论
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在学界具有重要的
影响。用于预测技术和道德相互影响情况的技术一伦理情景分析法(the techno-ethical scenarios approach)就是建构在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的基础上。斯威斯卓预判性技术伦理虽然没有告诉人们哪项新技术,具有什么样的伦理问题,但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实用的伦理分析进路:沿着这条伦理分析进路,人们就能够分析和识别出某项新技术或某项尚在研发中的技术蕴含哪些伦理问题,即这项新技术或这项尚在研发中的技术在未来可能产生哪些伦理问题。毋庸置疑,这对技术专家、科学家、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官员等相关实践者在技术生命的早期控制技术,以减少或消除技术的伦理问题,使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世春,荷兰预判性技术伦理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39(4):114-119.
(2)Tsjalling Swierstra,Arie Rip.Nano-ethics as NEST-ethies:pat-terns of moral argumentation about new and 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Nanoethics,2007,1(1):3-20
(3)顾世春,从海德格尔到鲍尔格曼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4)Marianne Boenink,Tsjalling Swierstra,Dirk Stemerding.Anticip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Morality:A Scenario Study of Experimenting with Humans in Bionanotechnology[J]Sudies in Bhics Law and Technologry,2010,4(2):1-38
(5)Tsjalling Swierstra.Introduction to the Ethies of New and 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C]1/Ryohei Nakatsu,Mathias Rauter-berg,Paolo Ciancarini,(eds.).Handbook of Digital Games and Entertainment Technologies.Singapore:Springer,2017:1271-1295.
上一篇:试析我国农业补贴资金运用调整 下一篇:为城市农业“辩护”城市农业规划策略探讨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