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06 09:14
摘要:现代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产业集群区域规模初步形成3个方面介绍长乐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机械化程度仍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营销渠道单一、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乏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金融创新产品不足等问题,提出发展长乐区现代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发展对略;长乐区
写现代农业的论文还有“互联网+”现代农业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您可以免费浏览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幅员广大,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效益,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1-2]。进入21世纪以来,长乐区鼓励台商、台农在本地区投资发展,推进花卉、水果、休闲农业等多领域对台交流合作,鼓励台胞参与长乐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支持台湾文创团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3]。另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导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发生较大变化,通过耕地经营权转让,耕地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出现了一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体,并在政府的扶持下,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快速应用,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现代农业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调控能力增强,劳动强度下降,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并具有市场竞争优势[4-5]。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深入调查长乐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与发展对策,以期提升长乐区现代农业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长乐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进入21世纪以来,长乐区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标准农田示范以及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全区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近几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5000hm2,大部分田间机耕路实现了水泥硬化,并加强了排水沟、河道的整治。水利部门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配套建设,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面积4600hm2,喷灌、微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快速普及应用,农田灌溉保证率达78%。
1.2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
耕牛已退出长乐区农业耕作舞台,在全面实现耕作、收割机械化后,近年工厂化育秧(苗)、机械化插秧(播种)、电气化晒(干)贮(存)应用程度得到很大加强。截至2018年,全区已建成工厂化育秧(苗)车间5家,可为2000hm2农田提供育秧服务;已有大型插秧机60台,可日插秧近200hm2。此外,组建植保专业队10个和应急药械库1个,配备较先进的植保机械,每年开展统防统治面积近7000hm2;大部分大棚都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2长乐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区域发展不平衡,机械化程度仍不高
首先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列为省级农民创业园的3个乡镇发展水平较高,而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的乡镇现代农业发展程度较低。其次是产业间发展不平衡,大棚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几个产业相对滞后。此外点面发展不协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强,没能真正形成“公司+农户”的机制。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与思路不够清晰,总体发展规划尚不够成熟。水稻应用工厂育秧、机械插秧面积占比不到15%;机械烘干所占比例更低,马铃薯等大宗作物采用机械播种和收获的比重不高;先进植保机械没有得到普及应用,很多农户仍然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农机补贴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制定农机补贴政策重点轻面,重购机环节,轻使用与管理服务。
2.2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产业链不完善,营销渠道单一
农业产业以种植生产初级农产品为主,产品加工和流通服务存在严重短板,农业产业链比重失衡。且总体产业规模不大,除蔬菜、马铃薯、龙眼有一定规模外,其他产业规模很小。目前全区尚无一家上规模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仍以传统销售渠道为主,网络销售占比低,电商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3长乐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3.1编制长乐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发展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
长乐区现代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为了确保发展科学有序,提前做好长乐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当务之急。现代农业的发展要遵循从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科技化、产品与生态安全等原则,把握现代农业发展内涵和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编制切合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如加快发展水产、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产业,做优特色果业,重点发展龙眼等名果;做强茉莉花茶产业,培育黄石茉莉花茶基地;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园;调整花卉种植品种结构,建设现代花卉园区,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3.2建立科技人才与成果对接平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要发挥农业推广体系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积极连接涉农院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等智力资源,建立人才、科技成果与市场的对接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设立农业专家工作站,加强地区性先进农业技术与设备应用研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光政,何柳.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查[J].调研世界,2015(7):42.
[2]徐梦辰,陈永金,刘加珍,等.聊城市现代农业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48.
[3]蔡元呈,连伟和.生态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J].福建环境,2001(5):1-3.
[4]余铁桥,邹东生.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1-16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