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农业”模式下的精准扶贫的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02 09:19

  摘 要:本文针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进行数据收集与实地调研,探究当涂县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从当涂县目前的发展现状与精准扶贫的背景作为调查的依据,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寻求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当涂县;精准扶贫;解决策略

  关于精准扶贫的论文范文还有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电商发展创新探讨,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互联网 + 农业”模式下的精准扶贫的策略

  1 背景介绍自

  2013 年年底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与完善,系统回答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对我国扶贫理论创新和扶贫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对国际减贫发展具有重要启示,精准扶贫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2017 年 11 月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精选了一批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优秀党课主讲人,重点围绕经济金融、绿色生态、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等领域,送党课到基层,不仅把党的十九大的好政策、 好声音传递到了最基层,同时也为基层的健康快速发展开良方、献良策。

  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进行了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形成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叠加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基础和哲理, 充分体现出我国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 当涂县发展现状

  当涂县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位居长三角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交汇处,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全县国土面积 13 346km2 ,人口 65.6 万,辖 11 镇 3 乡。拥有省级当涂经济开发区、省级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青山河高 66 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平台。

  2008 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达 12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3%。其中:一产增加值 2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3%;二产增加值 7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7%,其中,工业增加值 66.0 亿元、建筑业增加值 7.5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9.8%和 29.2%;三产增加值 29.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 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 4.9、6.2、0.7、1.4、3.1 和 13.6 亿元, 分别增长 8.8%、12.8%、14.5%、18.5%、 5.2%和 10.8%。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93 226 元,折合 23 786 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7 年 21:50:29 调整为 17:59:24。 二三产业占 GDP 比重比上年提高 4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做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重点要做到“五个更加突出”:一要更加突出压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工作发生的趋势性变化,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各个方面。二要更加突出质量提升。要按照省里提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 “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精准帮扶、产业扶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努力实现可持续脱贫。三要更加突出工作统筹。要统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协调发展,统筹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精准帮扶,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四要更加突出作风建设。要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抓紧制定方案,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从严解决问题,切实减轻负担,敢于执纪问责,进一步推动作风改进。五要更加突出党建引领。要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建强村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 锻造驻村工作队这支攻坚力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基层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

  3 “互联网+”模式下的精准扶贫策略

  一是,加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网 + 农业”智慧体系。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农业体系架构,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决策、分析以及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决策。

  二是,创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网络与“三农”无缝对接。当涂县贫困农户通过信息网络与“三农”的跨界融合,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性和智慧性,打通农业产业链,为彻底脱贫致富奠定科技基因。

  三是,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当涂县扶贫攻坚开发的重要引擎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统筹规划,创新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推进机制及配套政策措施,帮助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除了利用大数据精准扶贫,互联网扶贫还体现到电商模式的推广上。以前没有互联网,很多贫困地区的好东西只能等待别人来收购, 而有了互联网,有了阿里、京东等电商介入,建立电商渠道,这些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卖出去。农村电商的发展,在解决农民自身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也给这些电商企业带来了发展农村电商市场的新商机。

  四是,O2O2 精准扶贫。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平台向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经销商及二级专业市场公布市场供需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 并将需求量、供给量、生产企业的联系信息、需求方信息在平台上展示,真正实现“生产加工基地 + 互联网平台 + 市场信息”一体化的“O2O”营销运营模式。

  五是,“互联网 + 众筹”精准扶贫。通过网络平台争取互联网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进而获得产品认购、消费者全程参与农耕文化体验的过程,当涂县地区贫困农户得到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产品支持、品牌支持及历史文化、消费理念支持的方式,进而摆脱贫困,实现精准帮扶。众筹扶贫因其成本较低、覆盖较广的特点,能够凝聚参与扶贫事业的各方力量,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助推人人可参与的“消费扶贫”模式。借助互联网的通达性,众筹扶贫模式可引起公众对贫困地区的关注,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减贫工作,通过消费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有助于夯实贫困地区脱贫后长期发展的基础,使贫困人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众筹扶贫模式可帮助贫困户销售优质农产品,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激发其进一步搞好生产经营的热情,让他们有尊严地脱贫、可持续地致富,调动了贫困人口脱贫的积极性。

  创新社会扶贫参与方式。众筹扶贫模式的提出和发展, 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了有效通道,通过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还可以进一步开展扶贫志愿行动、打造扶贫公益品牌、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等方式,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

  总的来看,众筹扶贫开辟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新领域,效果很好。但在运营过程中,还需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诚信管理问题。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众筹扶贫项目更易“打动人”。由于众筹农特产品相对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价格较高,在产品短缺时,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糊弄人”的现象。二是运行成本及风险防控问题。实现众筹扶贫常态化运行,须考虑扶贫产业链上的各种成本, 如扶贫对象的信息收集与管理、产品品质控制等; 还须厘定各参与方的权利边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以规范化行为保障众筹扶贫见实效。

  参考文献:

  [1]殷浩栋,汪三贵,郭子豪.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理性——对于 A 省 D 县扶贫项目库建设的解构[J].社会学研究,2017,32(06):70-93+243-244.

  [2]李丹.精准扶贫视域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2017.

  [3]苗军.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南疆四地州扶贫研究 [D].喀什大学,2017.

  [4]汪海娟.太湖县精准扶贫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安徽大学,2017.

  [5]陈文文.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困境研究[D].安徽大学, 2017.

  [6]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大学,2016

上一篇:草原保护和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大丰地区大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