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26 09:46

  摘要: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结合现代农业对现代种业人才的需求分析,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与教法、评价方法等改革与实践,培养现代农业行业企业零距离的员工和创新创业的践行者​‍‌‍​‍‌‍‌‍​‍​‍‌‍​‍‌‍​‍​‍‌‍​‍‌​‍​‍​‍‌‍​‍​‍​‍‌‍‌‍‌‍‌‍​‍‌‍​‍​​‍​‍​‍​‍​‍​‍​‍‌‍​‍‌‍​‍‌‍‌‍‌‍​。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础上成立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联盟,开展了订单班培养​‍‌‍​‍‌‍‌‍​‍​‍‌‍​‍‌‍​‍​‍‌‍​‍‌​‍​‍​‍‌‍​‍​‍​‍‌‍‌‍‌‍‌‍​‍‌‍​‍​​‍​‍​‍​‍​‍​‍​‍‌‍​‍‌‍​‍‌‍‌‍‌‍​。确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5个职业岗位、28个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以种子产业链“选育→生产→加工→推广→服务”为建设内容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企共同培养、校内导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双主体、双师傅、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关于种子的论文范文还有推广种子认证体系对企业品牌建设的作用初探,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1-2]。现代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是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国家明确提出了继续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逐步建成集资源保护、引育扩繁、生产经营和推广使用为一体的现代种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企业。在此背景下,就需要依靠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三农”人才[3-4]。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三农”人才匮乏的种种问题,国家经过研究,提出可联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培养培训农业“后继者”,全面提升我国农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素质,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指示和国家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足够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1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国外农业教育的发展、农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教育教学、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4]。在各国的农业教育体系中,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农业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位置。例如,德国多类型“双元制”职业教育,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依托的TAFE模式等。

  2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内容

  2.1 改革的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部[2015]6号《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融合之路”。将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先从现代种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分析入手,探索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校企共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2.2 研究解决的内容 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行业技术专家(师傅)、职业教育专家等智力资源,建立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密切合作,科学开展现代种子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和分析。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现代种子产业和专业技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就业岗位(群)、岗位能力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种子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依托行业企业,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适宜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任务项目课程,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双导师/师傅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和种子营销及售后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

  3 改革和实践的内容

  3.1 组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校企共育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培养联盟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选择管理制度完善、经营状况好、工作岗位对口、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共育培养单位,联合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行业企业成立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校企共育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建设指导委员指导下,通过研究种子产业和专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并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毕业生跟踪调研分析,结合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及对农作物种子选育、生产、检验和营销及服务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了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和种子营销及服务5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共同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3.2 构建种子产业链的“选育→生产→加工→推

  广→服务”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和行业标准,通过专业调研和顶层设计,在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确定了5个职业岗位(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和种子营销及服务),又根据职业岗位确定28个典型工作任务(表1)。以种子产业链“选育→生产→加工→推广→服务”为建设内容,构建了“育、繁、推、服”过程的。

  4 项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情况

  通过项目研究探索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双主体、双师傅、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校内单项技能训练、企业综合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和构建的以“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技能课程”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应用,先后在本校现代农业技术、植物保护与检验专业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实习实训过程中先后得到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绿业元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刘岩,赵京芬.中药学专业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8(9):10-11

  [2] 杨洋,袁晶.现代种业以科技创新培育企业活力.江西农业,2019(3):13-14

  [3] 张钧.改革开放四十春秋三十载,创新探索路“种”在心中-中国种业改革40周年感怀.中国种业,2019(3):5-7

上一篇:西安市种业发展调研报告 下一篇:积木式粮食干燥机生产线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