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14 09:33

  摘 要:本文分析了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的关键点,提出了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医疗保险;农村;老龄;体系;构建

  关于医疗保险的论文范文还有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路径,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

  1 引言

  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农村家庭更容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促使我国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的关键点,提出了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对策。

  2 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的关键点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2017年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3岁,这些都客观加速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庞大的流动人口迁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加速了发展的不平衡。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农村医疗保险用户出现如下特征:其一,老年人口的基数大;其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且城市间、城乡区域间老龄化进程不平衡;其三,人口高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一趋势下,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的关键点要继续落实好《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以及《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好成果转化,促进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继续加强农村医疗保险工作跨部门和跨机构的协调与合作,中国亟须同其他各种发展议程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人口老龄化中面临的困境。它也需要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共与私人部门、公民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及社会企业等携手努力。

  3 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多元化的医疗保险形式

  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农村社会的基本人口状况构建多元化的医疗保险形式。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工作所采取的一般形式就是就近原则,选择不同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对住院患者的报销比例比较大,可以分为慢性病、特殊病种、意外伤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的情况。根据老龄化社会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增加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救助项目:第一,乡办乡管、村办乡管、乡村联办、村办村管的基本医疗保险形式下与相关的民政组织进行联合管理,对于老人进行医疗保险救助。例如:老龄严重的村应该形成村民政辅助组织,协助老年人完成医疗保险基金投保和相关申报。同时,在乡镇范围内开展“互助互济”会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能进行更有效的监督管理,并可以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第二,建立并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约谈机制。农村社会老龄化导致更多的老人在面对医疗保险组织的过程中显得不知所措,而且也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而产生骗保的行为,因此构建顶点的约谈机制转变城市约谈的形式,深入村,保证能够对投保人员进行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监督检查等过程中,连续出现同类问题的,通过约谈帮助其认清问题、查明原因、警示教育,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的。第三,利用农村的年轻村、乡干部来建设农村医疗保险的数字化平台。农村社会老龄化严重,数字化平台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靠为数不多的年轻干部,形成以村为单位的专门管理。例如,江苏省通过APP“福村保”上传了出院缴费记录等相关凭证,同时在社区中开展医疗互助的“福村保”计划,筹集资金,成立互助基金,根据病种及所花费用测算补助金额。其他各地区也可以效仿管理,通过代办业务确保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建立科学的医疗筹资机制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口的系数将随之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又是医疗费用支出最高所占支出比重最大的群体,给基金支出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些都很容易形成了政府的隐性负债,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医疗筹资机制,解决医疗保险体系的上游救助下游的问题。从农村情况来看医疗救助处在医疗保障体系下游,上游一定要控制好费用,防止医疗费用大幅、过快增长,中游则要做好各项医保工作,提高医保水平,这样处于下游的医疗救助的负担才能减轻,群众才能得到更大实惠。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筹资合作是三者即农民、集体、政府的合作,而不仅仅是农民之间的合作。因此资金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地方财务的适度倾斜至关重要。其次,要构建农村老龄人口医疗保险的自我储蓄系统,对于农村老龄社会严重的问题应该加强宣传,争取能够开展医疗保险的自我储蓄制度,通过自我储蓄,提升医疗保险的缴纳数额,同时也增添了申报的数额,使得农村医疗保险与农村养老体系紧密挂钩。

  3.3 确定合理的医疗报销比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老龄人口增加,医疗保险体系的负债可能性也不断提升,因此对于医疗报销的比例而言可作相应调整。首先,基金结余较大的统筹地区,应统筹兼顾,适时降低缴费率;基金结余可能会出现负债的地区应该在基金支付能力出现预警时,又适当提高缴费率。其次,要严格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有病无病都看病、大病小病多拿药”的现象,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第一,整合城乡医保经办管理资源,逐步实现在同一地区统一制度规范、统一部门经办,统一信息管理,从源头上杜绝重复参保。第二,对农村老龄人口实现医疗救助。有基本医疗保险机构主办,组织当地其他组织进行协办形成精准辅助医疗救助活动,医疗保险“及时结报”,相关的商业银行对重大医疗问题进行“救助扶持”,民政、扶贫、计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力合作,完善农村老龄人口的医疗救助工作。

  综上所述,老龄社会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要构建多元化医疗保险形式;建立科学的医疗筹资机制;确定合理化医疗报销比例,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确保我国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的统筹,确保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黄晓宁,李勇.新农合对农民医疗负担和健康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6(4).

  [2]胡宏伟,栾文敬,李佳怿.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过度医疗需求——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5).

上一篇:冷藏时间对冷却猪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节“减”生活创意微信公众号的推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