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13 09:45

  [摘 要] 贫困问题历来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庞大,贫困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消除,我国扶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京东在农村贫困地区依托电商平台开展扶贫的实践,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产生了积极作用。这种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扶贫模式,不仅具有优于传统金融的独特优势,同时兼具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双重功效,对提高扶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电商扶贫;京农贷

  关于电商平台的论文范文还有电商营销模式下的茶叶零售问题研究,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近年来,精准扶贫在政府发布的重要报告中多次被提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可见,贫困问题历来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始于20世纪 80年代,经过政府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扶贫取得了辉煌的成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 3046万人,5年减少6853万人,贫困人口年均下降 1370.6万人,2017年贫困发生率为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比。但贫困人口基数庞大,贫困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消除,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指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扶贫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各地政府积极探索有效的扶贫机制,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其中金融扶贫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金融扶贫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要实施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措施,促进扶贫开发由“输血”向 “造血”转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1~11月电子商务平台收入同比增长高达43.4%,电子商务发展势态良好,服务模式、技术形态不断突破,这也为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中有 27%为农村网民,规模达2.09亿。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 65.5%,线下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网民渗透,农村地区网民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也由2016年底的 31.7%提升至47.1%。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为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和电商扶贫提供了可能。

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研究

  一、文献综述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最早由谢平和邹传伟提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 “互联网金融模式”[1]。对互联网金融与农村结合的研究,学术界也有很多观点。朱迎和刘海二等从基本金融服务和融资可获得性、是否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三个角度论 述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解决金融普惠问题的可行性,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难题提供了可选路径[2]。吴玉宇和杨珊等分析指出近期随着互联网金融和产业链经济的发展,一种基于“互联网+产业链”的内生金融模式开始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兴起,将改善中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等问题[3]。张春霞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 的不同模式,为农村金融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4]。赵燕将农村互联网金融分为手机银行或网络银行,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农业供应链金融,基于互联网农商平台的网络贷款,P2P贷款,众筹等融资六种模式。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授信方式创新有助于提高农户融资可获得性,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总供给[5]。王刚贞和江光辉重点分析了三农服务商与电商平台两种模式的融资机制与风险控制,表明农村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缓解传统金融的诸多矛盾,具有风险可控、运作模式可持续、惠及面广等特点[6]。

  二、互联网金融扶贫相比传统金融扶贫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但要实现2020年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依然很艰巨。在实践中,金融扶贫被认为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贫困户脱贫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传统的金融扶贫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意愿不强。传统金融扶贫主要通过对贫困户贷款的方式,政府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进行财政贴息,以此调动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扶贫,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金融机构的职责,金融机构本身扶贫贷款意愿不强。一方面,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大都在偏远山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而且贫困人口居住通常比较分散,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农村贫困人口缺乏可抵押的资产,“三权”抵押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运用,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的风险也较大。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盈利,同时为了规避风险,因此,更愿意在城市开展业务,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贷款不断减少,甚至有些银行开始撤销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

  其次,扶贫资金来源单一,资金运用缺乏效率,对贷款对象识别不精准。传统金融扶贫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性干预支配扶贫资金,但这种贷款贴息的方式精准度差。大部分的贫困户因缺乏贷款抵押品、贷款程序复杂而无法获得贷款,相反,扶贫贷款对象通常选择信用良好、有还款能力的种田大户等非贫困户,真正的贫困户被拒之门外。贫困地区的农户日常贷款的需求不高,只有在建房、婚嫁、子女上学和生大病等大事发生时需要贷款,资金使用效率偏低。

  三、基于京东扶贫的案例分析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农村电商的成交额为8945亿元,占比17.4%,比 2015年增长了近2倍。电子商务正迅猛发展并开始向农村贫困地区渗透,去年,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9亿元,同比增长 52.1%。截至去年底,农村网店数达到985.6万家,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增长了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对电商扶贫作出具体的部署;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近两年的中央文件均力挺农村电商与电商扶贫,这为电商企业进军农村地区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电商扶贫为实现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极大地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但贫困地区的电商扶贫正在摸索中前行,针对电商扶贫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推进电商扶贫的体系建设。可以以贫困县或者贫困村为基础单位,在政府部门、电商平台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搭建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同时配备专业的电商扶贫工作人员,为电商扶贫提供指导以及对扶贫服务中心的管理。二是加快贫困地区农产品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可以以贫困地区“盛产的高质量的”农产品为主注册品牌,使地方特产品牌化,同时配套专业的营销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为贫困户创造更高利润。三是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电商发展的基础条件—网络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设。扩大村镇级网络覆盖面,推进宽带接入服务,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鼓励物流服务公司与贫困地区合作整合物流资源,变高成本、分散脱节的物流服务为低成本、顺畅的系统物流体系,推进贫困地区的物流发展。四是积极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征信体系建设,防范电商扶贫可能出现的风险,鼓励电商平台与保险机构开展合作。贫困地区征信系统不完善是农村金融服务匮乏的重要原因,电商平台依托网络交易数据可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同时,为防范风险,应鼓励保险在农村开展业务,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小额保险、涉农信贷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提升贫困地区的保险密度和深度。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难的是贫困地区。互联网金融扶贫弥补了传统金融扶贫的不足,而电商扶贫正是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引导贫困户参与电商,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项目,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对增强贫困地区以及贫困户自身的“造血”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平, 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11-22.

  [2] 朱迎, 刘海二, 高见.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实现农村金融普惠[J]. 新金融, 2015(2): 60-63.

  [3] 吴玉宇, 杨姗, 张蔚怡. “互联网+产业链”: 农村金融内生化的新路径[J]. 西部论坛, 2015(5): 12-19.

  [4] 张春霞.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模式浅析[J]. 农村金融研究, 2015(11): 9-13.

上一篇:农民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下一篇:激励策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