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化梯度对公园声环境的影响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11 10:01

  摘要:对沿广州市不同城市化梯度分布的5个公园——越秀公园、天河公园、白云山风景区、帽峰山森林公园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声环境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整体上,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公园园区噪音的数值增加;2)公园园区内声环境受游客节律性生活的影响较大,噪音值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波动;3)整体上,广州市城市公园的噪音承载量尚未处于超负荷状态,并且沿城郊方向,公园的噪音承载潜力递增​‍‌‍​‍‌‍‌‍​‍​‍‌‍​‍‌‍​‍​‍‌‍​‍‌​‍​‍​‍‌‍​‍​‍​‍‌‍‌‍‌‍‌‍​‍‌‍​‍​​‍​‍​‍​‍​‍​‍​‍‌‍​‍‌‍​‍‌‍‌‍‌‍​。因此,建议鼓励游客在选择公园游玩时更多考虑远离城市中心的公园​‍‌‍​‍‌‍‌‍​‍​‍‌‍​‍‌‍​‍​‍‌‍​‍‌​‍​‍​‍‌‍​‍​‍​‍‌‍‌‍‌‍‌‍​‍‌‍​‍​​‍​‍​‍​‍​‍​‍​‍‌‍​‍‌‍​‍‌‍‌‍‌‍​。

  关键词:声环境;噪音;公园;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飞速的城市化发展也给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风险[1]​‍‌‍​‍‌‍‌‍​‍​‍‌‍​‍‌‍​‍​‍‌‍​‍‌​‍​‍​‍‌‍​‍​‍​‍‌‍‌‍‌‍‌‍​‍‌‍​‍​​‍​‍​‍​‍​‍​‍​‍‌‍​‍‌‍​‍‌‍‌‍‌‍​。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城市化问题时刻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理和心理机能[2],导致城市地区成为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心理等疾病[3~6]的高发地。自然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2]。20世纪40年代,为了治疗“都市病”,“森林康养”的概念在德国第一次被提出,旨在利用森林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使机体达到生理放松的状态,从而达到诱导预防医学效应,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目的[7]。进入21世纪以后,“森林康养”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陆续建立起相关的行业体系,而“森林康养”在中国现仍处于起步阶段[8]。有研究者认为,森林疗法是通过人体感官对森林环境信息的接受,实现其治疗效果,其中,除了光环境和热环境外,声环境在森林康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9]。因为噪音污染容易导致人们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对噪音的消减作用也是城市绿地保健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10]。综上所述,研究城市绿地或城市森林的声环境及其影响因子,对更好发挥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的服务价值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以广州市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分布于不同城市化梯度的5个城市或城郊公园—越秀公园、天河公园、白云山风景区、帽峰山森林公园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为声环境监测的研究对象,揭示城市化对公园声环境影响的变化规律。

广州城市化梯度对公园声环境的影响

  1材料及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本研究沿广州市城市化梯度设置样带。样带从城市中心区沿东北方向向城郊延伸,依次经过越秀区和天河区、白云区、从化区4个行政区,并选择样带上的越秀公园、天河公园、白云山风景区、帽峰山森林公园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5个公园作为声环境监测区(图1),根据各监测区园区规模和功能区分布情况设置3~6个监测点。

  1.2噪音监测

  在2019年6—8月,选择晴朗无风的非工作日,使用TES-1352噪音计从8:00—17:00在越秀公园、天河公园和白云山风景区,每隔1 h进行一次噪音监测;帽峰山森林公园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监测时间为10:00—17:00,每隔1 h监测一次。每个公园观测1天,每次监测连续读数40 s。噪音计分辨率0.1 dB,测定范围40~100 dB,声级设置为“SLOW”档。

  1.3数据分析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6]分别计算5个研究区中监测点噪音的等效声级(Leq)和累积百分声级(L10、L50和L90)以及观测值的标准差(SD),并整合研究区中所有监测点的噪音监测数据计算出园区的Leq、L10、L50、L90和SD。

  2 结果与分析

  2.1公园声环境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图2),越秀公园的声环境中,西门路边的Leq整体较高,变化范围是66.5~72.5 dB(A);其次是小卖部和湖边,变化范围分别是59.2~69.8 dB(A)和56.5~64.7 dB(A);林地的Leq整体较低,其中林地A是54.1~59.0 dB(A),林地B是51.4~58.2 dB(A)。另外,在7:00—11:00时间段中,园区内的监测点(除西门路边以外)的Leq大体呈上升趋势,11:00—12:00都有明显下降趋势(湖边是从13:00开始下降),随后又能逐渐维持在与8:00—10:00的Leq相似的大小。

  2.2不同空间尺度公园声环境差异

  根据5个公园声环境监测结果(表2)可知,公园内和园外在监测时段的Leq沿城市中心向城郊递减,并且各公园园区的Leq均小于园外的,其中越秀公园和天河公园的差异较为明显,差值分别为8.5 dB(A)和10 dB(A);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差值最小,为0.3 dB(A)。另外,5个公园园区的L10和L50也沿城市中心向城郊递减,比较每个公园内各监测点可知,林地或周围有丰富的高大植被的区域L10和L50值较低,如森林步道和竹林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L10和L50值较高,如小卖部、合唱区和古庙等。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5个分布于不同城市化梯度的公园进行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整体上,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公园园区噪音的数值也增加;而各园区L90和Lmax的变化规律与城市化的关联性不大,说明在少数时间里,远离城市中心的公园也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值,处于城市中心的公园也会存在较为安静的环境。另外,公园园区内声环境受游客节律性活动的影响较大,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波动,特别是在午休时间11:00—13:00,人类活动较不频繁,通常出现环境音量骤降的现象,与刘砚华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

  潘仲麟等[19]研究表明,当游览观赏区的噪音超过63.6 dB(A)的时候,游客会出现烦恼情绪。越秀公园和天河公园园区的L10分别为64.5 dB(A)和63.7 dB(A),说明园区声环境偶尔也会出现超过噪音烦恼度阈值的情况。而帽峰山森林公园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园区L10分别为56.9 dB(A)和51.6 dB(A),有较大的噪音承载潜力。因此,建议可通过鼓励游客到远离城市中心的公园休闲游憩的方式,来缓解中心城区公园人流压力和噪音负荷。

  参考文献:

  [1]齐君,杨林生,王五一. 初探京津地区城市化与健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7):12-16.

  [2]龚梦柯,吴建平,南海龙. 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4):44-51.

  [3]付朝伟,徐飚,栾荣生. 大城市综合医院冠心病病人抑郁/焦虑影响因素探讨[J]. 卫生研究,2006,35(5):634-636.

  [4]张坚,王春荣,付萍. 2002年中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状况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1):4-7.

上一篇: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负离子浓度动态变化及评价 下一篇: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多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