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下高校社会成本共担研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09 10:07

  摘要:解决高校办学经费不足问题,离不开社会成本的共担​‍‌‍​‍‌‍‌‍​‍​‍‌‍​‍‌‍​‍​‍‌‍​‍‌​‍​‍​‍‌‍​‍​‍​‍‌‍‌‍‌‍‌‍​‍‌‍​‍​​‍​‍​‍​‍​‍​‍​‍‌‍​‍‌‍​‍‌‍‌‍‌‍​。对比研究中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捐赠体系、管理模式、筹资结构和投资绩效等各方面的表现,发现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管理不够专业、资产规模小、融资结构不合理、投资业绩弱、投入少、税收优惠不足等问题​‍‌‍​‍‌‍‌‍​‍​‍‌‍​‍‌‍​‍​‍‌‍​‍‌​‍​‍​‍‌‍​‍​‍​‍‌‍‌‍‌‍‌‍​‍‌‍​‍​​‍​‍​‍​‍​‍​‍​‍‌‍​‍‌‍​‍‌‍‌‍‌‍​。这都严重阻碍了基金会内生动力的释放,抑制其对于“双一流”建设的支撑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一流高校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管理体系,建立长效募捐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创新募捐模式,提升基金投资运作绩效,更好地为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助力。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社会成本共担;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融资策略

  关于高校的论文范文还有应用型农业高校校企对接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双一流”建设下高校社会成本共担研

  一、引言

  伴随着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以及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名单的公布,引发了我国高校的新一轮竞争。各学校为了提升排名,在人才引进、师资培养、招生就业、科研教学奖励等方面都加大激励力度,从而导致本不宽裕的办学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为筹措办学经费,《方案》强调了应进一步健全大学办学经费的成本分担机制;并提出大学应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拓展筹资渠道。在财政经费日益紧张,学费标准难以较大提升的背景下,社会捐赠资金无疑成为大学创建双一流高校,解决办学经费缺口的重要渠道。

  二、中美大学教育基金会对比

  主要从捐赠体系、管理模式、资产规模、筹资结构、投资绩效和运营成本等维度,对中美两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

  三、启示与借鉴

  (一)大学基金会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相辅相成

  美国高校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当今享誉世界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均离不开社会捐赠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大学教育基金会也正逐步成为筹措大学办学经费的重要渠道。基金会应努力发挥社会成本共担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资源,为创“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大学捐赠基金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而这些均为“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主要指标。从中、美大学的数据来看,大学捐赠基金规模与大学的排名紧密相关,一流大学的捐赠基金总量显著高于普通大学。大学层次越高,其基金会的发展越优异;越有益于大学获得更多捐赠,从而促进其大学排名的提升;因此,这两者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二)找寻与捐赠主体的利益共同点,建立长效的募捐激励机制

  大学的募捐,绝非是单纯的索取,而是与社会捐赠主体之间建立互依互惠、合作共赢的关系。高校利用校友情结进行募捐,校友则通过高校的资源共享,为其自身发展和子女就学提供便利。首先,高校应及时向捐赠主体反馈捐赠基金的运作与使用状况。其次,要用心呵护与捐赠者,或潜在捐赠者的友好关系。当校友患有严重疾病,或者家庭出现很大财政困难时,基金会应该主动给予帮助。还有,要与捐赠主体建立合作共生的关系。捐赠者为大学发展捐赠基金,而大学可以从科研与人才培养上为捐赠者助力。借助大学强大的科研平台,可以为捐赠者公司提供科研支持。同时,还可以为这些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

  四、结论

  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离不开经费的保障。根据社会成本共担的思想,本着“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大学捐赠将成为解决办学经费的重要途经。美国的大学基金会成立最早,有着丰富的募款经验,并已形成良好的捐赠与管理体系。而我国大学的基金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募集管理体系不完善。通过学习美国的经验,我国大学基金会需不断完善捐赠体系,建立长效募捐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创新募捐模式,丰富投资渠道,从而更好地助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DB.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M].沈红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20.

  [2]P.Bourdieu.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M].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3]Stephen Knowles.Is social capital part of the institutions continuum and is it a deep determinant of development?[J].UNU-WIDER Research Paper,2006(25):25-26.

  [4]Ingo Liefner.Funding,Resource Allocation,and PerformanceinHigher EducationSystems [J].Higher Education,2003,(4):28-30.

  [5]王寰安,宁晔,王琰.大学筹资结构对办学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美国全国性大学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5,(2):44-56.

上一篇: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组合关系的迷思 下一篇: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